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小题。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①
孟浩然
一丘②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③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①秦中:此指长安。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②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③北土:指秦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为寄赠远方友人之作,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含蓄蕴藉的抒情诗。
B.首联中“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作者以此表明隐逸思想,颇为自然贴切。
C.诗人在颈联进而抒写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上下句对偶不求工稳,但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
D.“凉风”“蝉鸣”等既表现出秋天一派萧瑟的景象,又回扣诗题“感秋”,“益悲”之情油然而生。
2.《毛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说诗人不仅要内心有诗情,还要把情感传达出来。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感传达出来的呢?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迁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选为大理少卿,俄拜右谏议大夫。
许王元僖尹开封,又为判官。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鞫于府。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诏推君。”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曰:“取帽来。”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安可在堂上对制使?”即下堂,随问而答。左迁卫尉少卿。会置考课院,群官有负谴置散秩者,引对,皆泣涕,以饥寒为请。至端,即奏曰:“臣前佐秦邸,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今有司进退善否,苟得颍州副使,臣之愿也。”太宗曰:“朕自知卿。”无何,复旧官,为枢密直学士,逾月,拜参知政事。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己。及端免朝谒,乃弹奏常参官疾告逾年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B.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C.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D.以不检府吏/谪掾商州/陛下复擢官籍辱用/今许王暴薨/臣辅佐无状/陛下又不重谴/俾亚少列臣/罪大而幸深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是一种变相的世卿世禄制度,荫补官员与其他途径出身的官员共同构成了封建官僚队伍。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C.薨,《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后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文中的许王为诸侯,故用“薨”。
D.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常见庙号,庙号始于秦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忠心为主,目光长远。太宗征讨河东之时,命令廷美居守京师,吕端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替太宗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吕端敏悟好学,遇事沉稳。他年少时敏捷聪悟爱好学习,后来出使高丽,暴风吹折了船的桅杆,船员们惊惧害怕,吕端读书还像在房间中一样。
C.吕端低调谦和,谨慎稳重。和寇准轮流执掌宰相事务时,同朝的大臣在上奏及回答皇帝的问题时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
D.吕端心胸豁达,为人正直。李惟清从掌管枢密改任御史中丞,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就交结一些人来中伤吕端,但吕端对此襟怀坦荡,毫不在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鞫于府。
(2)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
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先进来看看我们家的水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他领着陌生人穿过狭窄门厅的小餐桌,拐进与厨房相邻的卫生间。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
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
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是的,那的确是一种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发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他打开房门追出去,走廊和楼梯均不见人影。老马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一切都在瞬间。
老马在餐桌旁坐下,人像瘪了似的,翻来覆去只有一个感慨:这个“水工”跟我配合得多好啊。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
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写老马推开老伴房间门观察确认老伴不在家的情景,与后文老马粗心上当形成对比,从侧面突出了老马平时为人谨慎小心的性格。
B.老马躲在厨房剥蒜吃,作者对大蒜描形绘色,细腻真切地写出了人物感受,剥蒜过程的详细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久被压抑一旦释放后的喜悦心理。
C.老马顺手就把单位出纳送来的工资放在餐桌上,这个情节不但为下文“水工”拿走钱埋下伏笔,同时也说明老马根本就没有把钱放在心上。
D.老马谴责“水工”时,获得的“让别人听他发指令”的满足感,让他对陌生人完全失去了分辨力和警惕性,导致他最终丢失了工资。
2.陌生人“水工”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试从人物和主旨表达两个角度,分析小说标题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美国是25%。城市方面,目前只有杭州2017年的占比达到了24.20%。
2018年4月,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上提出了新文创的概念,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新文创概念的提出,的确符合当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的发展趋势。这些年,为嫁接“互联网+”概念,2016—2017年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政策调节所针对的一大重点就在于新兴文化产业。
按照城市研究院的理解,所谓新文创其实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即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VR、AR、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新文创本质上是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文化产业,重构文创内容生态。
(摘编自《2018年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指数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传统文创产业转型加速,“新文创”不再局限于传统业态,而是以科技为驱动,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用户的文化体验、生产端的文化思维等,淡化娱乐,突出文创。
新文创的崛起,需要产业的支撑,更需要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力量。文化始终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所在,产业则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灵魂与动力,缺一不可。
文化从来都不是速成品,在新文创的时代,产业融合有了更大的空间,资本运作有了更广的天地。然而,要打造一部好的作品,也许更需要沉下心来,需要很多年的精心雕琢。这既考验着产业的定力,更考验着创作者的耐力。这个过程是长线的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匠心,需要更开放的连接协作。
(节选自李慧《新文创呼唤更多匠心》)
材料四
在近日举办的数字故宫发布会上,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追梦计划”联合推出的《故宫:口袋宫匠》功能游戏正式上线。玩家不仅可以自己练就“云造故宫”精湛技艺,还能约战好友切磋一番。故宫建筑文化,借助轻科技,完成一次轻传播。
传统文化如果不与时代连接,不与人联通,就是“死”的,只能是一堆空洞的符号和呆板的素材。古老文化只有“活起来”,可知可感、可亲可近才谈得上被了解,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兴趣和敬畏。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博院馆要与时俱进、再次焕发活力,关键是创造机会与“新人类”实现“文化的相遇”。
故宫新文创在为产品目标用户画像时,将其年龄设定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复盘故宫的网红进阶路,不难发现它确实“投其所好”——为青年一代投以更多心思,比如写“萌萌哒”的段子,比如上综艺。不过,这种“投其所好”,建立在对年轻人接受心理与消费习惯的严肃研究之上,它瞄准的不仅是眼前的经济效益,更意在通过年轻人接受的“玩法”吸引青年一代加入到文化内容的传播和再生产中来,而这也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不绝更坚实的支撑。
在此次数字故宫发布会上,故宫新“掌门”王旭东说,走进数字时代,置身广泛而深刻的“数字变革”,博物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的助力,让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传播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有趣、有味、有料的创意产品,创新了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方式,让情感实现联通,让文化完成抵达。
(摘编自《数字故宫带来更多“文化的相遇”》)
1.下列对“新文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文创”本质上是一种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文化产业,重构文创内容生态的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
B.“新文创”更加注重产品在生成、服务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淡化娱乐,突出文化的价值与力量。
C.新文创概念的提出,既符合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的决策,也为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D.传统文化只有通过新文创与时代相连,才能让人觉得可感可亲,激发人们的兴趣与敬畏,实现文化的传承不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即便是文化产业总值GDP占比最高的城市,也无法和美国相比。
B.近几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和其GDP占比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5462亿元,其中GDP占比增长最快的是2014到2015年。
C.面对数字变革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故宫博物院借助科技力量,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一发展模式给文博院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D.故宫博物院以青年一代为目标用户,创新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投其所好”打造数字故宫,意在吸引青年一代加入到文化内容的传播和再生产中来。
3.如何加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20世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常读常新的“五四”,已伴随我们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岁月,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一抹青春记忆。
对于“五四”的内涵和外延,有着丰富的阐释。具体说,它指称的是发生于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体,以“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为口号的学生游行示威事件。事件的发生在国内外引发强烈的反响,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屈辱之愤懑情绪的总爆发。因此,事件后的第三天就有学者对其精神现象作了概括。作为五四运动主体,学生身份的罗家伦直接将其精神概括为“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与“民族自决的精神”;作为导师的陈独秀则将之呼为“直接行动”与“牺牲的精神”。
从外延上看,“五四”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可以囊括自《新青年》杂志创刊直至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系列文化大潮和思想命题。追溯五四运动前十年,呼唤青春应该说是文学与思想界的时代强音。时至“五四”,这一声音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一代又一代的启蒙先驱为这一美好愿景而不懈努力,携手共进。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振臂高呼:“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李大钊以《青春》为题劝告青年:“青春之国民与白首之国民遇,白首者必败,此殆天演公例,莫或能逃者也。”陈独秀则以《敬告青年》与同仁共勉:“我辈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青春中国”之构想,已成为先进知识分子共同的最为重要的时代使命。
“青春”主题,基本元素集中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很容易形成共识,而在关于“五四”的价值、意义等问题上,近百年的时间里曾出现众说纷纭的不同理解。当年,“研究系”的刊物《晨报》与革命党人的刊物《民国日报》就在1920年5月4日“五四”周年纪念时出现了不同的发声。之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对“五四运动”也都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考察近百年的“五四”研究学术史,学术界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学者,也都在不同的学术视野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对“五四”这样一个既不是短时段也不是太长时段的历史记忆书写来说,具有回归与再撰的双重要求。百年“五四”,我们可以将之定位为中时段:一方面,鉴于“青春”主题已经在原有本色上被年轮涂刷上了一层层五颜六色、缤纷炫目的彩釉,当下的整理研究就有必要溯源正本、剥茧抽丝,以得“始终”;另一方面,再撰的目的无非是在回归的前提下,重新书写“五四”的林林总总、逶迤曲折,从而进一步建构起“五四学”的学术思想谱系。对此,雅克·勒高夫说:“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关系无疑是把握或拿捏历史分寸的瓶颈。体现这些不同时期记忆史面相的是各种史料,只有大量收集,从中甄别,我们才能观察到“五四”历史之全部面貌、演进和重构之脉络、“五四”之永恒青春精神,才能以立体生动的历史记忆梳理“五四”的“来龙”、展望“五四”的“去脉”。
对“五四”的纪念,各个时期的报刊舆论也都充满了变化的时代感,这些公共舆论所构建起来的现实意义无疑都是为了解读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最迫切的变化,“五四”记忆和精神在每个时间节点上都表现出最强的时代声音。同时,五四运动也成为诸多城市记忆之一部分,省域的、地域的、城市的,无论哪个层面,都体现出地方记忆对“五四”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最显著认知。
郁达夫撰文纪念鲁迅时曾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借鉴这句感人的肺腑之言,我们要说: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不能称得起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但有历史却总被遗忘,不能为其后人铭记,则是悲哀的、甚至是灾难的。从这里出发,为百年来一直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符号———“五四”,在每个人心中建造起一座历史博物馆,这是梦想,是情怀,更是担当。
(选自张宝明《钩沉一个民族的青春记忆》,有删改)
1.下列对于“五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遗产的“五四”精神常读常新,是中华儿女的青春记忆,百年来激励我们前行。
B.以学生为主体的“五四”游行事件及引发的强烈反响,是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屈辱之愤懑情绪的总爆发。
C.“五四”有宽泛外延,以“青春”为主题,囊括了自《新青年》杂志创刊起所有的文化大潮和思想命题。
D.对于“五四”的价值、意义,一直有不同理解;但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方面,却易形成共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述“五四”的内涵和外延时,都先对其基本含义进行了阐释,同时均使用了引论法和喻论法。
B.论述百年“五四”书写和定位时,作者提出要梳理其“来龙”,展望其“去脉”,语言鲜活生动。
C.对“五四”的纪念,文章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着手,但都突出了显著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D.开篇以“青春记忆”引出话题,主体部分从四个层次展开具体论述,最后以“铭记号召”作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旨在追溯“五四精神”之初心,不忘“五四精神”之传承,启迪“五四精神”之发扬。
B.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投入到时代大潮中,携手奋进,共同构想“青春中国”。
C.百年“五四”记忆史的整理与研究既应立足于再现过去,又应着眼当下,同时还需关照未来。
D.作者引入郁达夫纪念鲁迅的撰文,目的在于呼吁应承载起“五四精神”的梦想、情怀和担当。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全国各地自上而下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庆生。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阅兵和群众游行”,有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还有很多学校组织的“爱国主题演讲”……这些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你抑或参加了其中的活动,抑或见证了这些庆祝活动,一定颇有感触。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参加学校组织的“爱国主题演讲”的演讲稿。
②参加“国庆群众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收看“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直播后写给某位国家勋章或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国庆慰问信。
④收看“国庆祝大会、阅兵和群众游行”直播的观后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