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知伯①索地于魏桓子②,魏桓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㤭;㤭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狼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注)①知伯;智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人物,为人飞扬跋扈。②魏桓子:又称魏宣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③㤭:同“骄”,骄傲,骄纵。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重欲无__________  (2)必与之__________

(3)以知伯__________  (4)知氏__________

2.用“”给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  相  亲  之  兵  待  轻  敌  之  国  知  氏  之  命  不  长  矣。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

 

1. 满足 暂且 使动用法,使……骄傲 最终、终于 2.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 3.大王您为什么要放弃借助天下力量来共同对付智伯的机会,而仅使我国成为智伯攻击的目标呢? 【解析】 1.文言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1)满足,译为,胃口太大又不知满足。 (2)暂且,译为,一定先暂且给他一点。 (3)使动用法,使……骄傲 ,译为,以便使知伯越来越骄横。 (4)最终、终于,译为,知伯于是是很快就灭亡了。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 “相亲之兵”“轻敌之国”结构相同,中间要断开;“知氏之命”为名词,作“不长”的主语,“知氏之命”前要断开。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释,放弃;图,图谋;质,目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谒金门

王安石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注)南陌:城南的道路,行人聚集之处,也是离别之所。温(wèn):揩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时间在暮春,一个“又”字,写出时光流逝之快,并暗含女主人公的深深叹惋之情。

B.又是梅小之时,回想起当年在城外“南陌”离别的情景,思念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C.第四句将笔触拉至梦境,“悄”字写出沉浸回忆而浑然不觉,情意之深厚可见一斑。

D.上片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既有眼前实写之景,也有虚写之景,二者彼此呼应。

2.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是如何层层深人表达烦恼之情的。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是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谓礼仪之邦的华夏文化。

C.朔望:当月亮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D.班师: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振旅:指整顿部队,操练士兵。班师振旅:把军队撤回来进行整顿。班师回朝: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都城。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者,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力。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苏轼眼里“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的浩渺烟波。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__________

(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8)《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过程中天边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框架图,请把图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