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中高二年级学生会计划在明年高考前夕为2020届高三学子写一封公开信张贴在学校宣传栏,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学长学姐们送去祝福。下面是书信的内容,在格式、表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
亲爱的高三学长:
你们好!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学在2020年高考即将莅临之际,认真地祝各位学长高考成功。我们的一片心意,请学长笑纳!
此致
敬礼
高二年级学生会
2020年6月1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使文艺作品成为“高峰”,首先须得在精神、气质和血脉上同这个时代紧密相连、____________。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都须挺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____________、紧紧相系,才能发出____________的声音,才能显现出如雄鹰从高空俯视般目光如炬、视野宏阔的审美效应。因此,习近平同志号召“( )”,这是文艺创作攀登“高峰”不能回避的课题。文艺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先导,“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____________、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指明了攀登“高峰”与贴近时代的关系。马克思早在1842年就说过:“在宇宙系统中,每一个单独的行星一面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运转,同样,在自由的系统中,它的每个领域也是一面自转,同时又围绕自由这一太阳中心运转”对文艺来说,这个“太阳”就是时代、就是历史、就是社会。在伟大时代和历史浪湖面前眼光短浅、小家子气、怯懦畏缩、庸人心态,只图“自转”,不会“公转”,不可能创作出“高峰”作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血脉相通 休戚相关 振聋发聩 形单影只
B.息息相通 休戚与共 振聋发聩 茕茕孑立
C.血脉相通 休戚与共 震耳欲聋 形单影只
D.息息相通 休戚相关 震耳欲聋 茕茕孑立
2.下列选项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把握时代脉搏,勇于承担时代使命
B.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C.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D.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勇于承担时代使命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都须耸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都须矗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C.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都须耸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D.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在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都须矗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了蜩与学鸠对大鹏徙于南冥的嘲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批评了蜩与学鸠的狭隘。
(3)《陈情表》中,作者以乌鸟反哺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从字数的角度看,词的体式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这个规则,可以判断这首词就属于小令。
B.本词的最后两句,运用视听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突显了边塞特征,意境苍凉而又不失刚劲。
C.这首词描述的是北方边塞之地,由朔风、雪、画角、塞马等意象可知,这些意象营造出荒凉苦寒的氛围。
D.由“三更”到“残星”,即半夜到天欲曙,词人因边塞动荡不安,不能施展抱负而失眠,甚至流泪。
2.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世宗初 , 起家中侍上士。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保定元年 , 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天和元年 ,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建德元年 ,迁京兆尹。三年,出为熊州刺史。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
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
宣政元年 , 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礼贤如此。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
初。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时年四十八。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B.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C.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D.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神举是一个治理有方的人。在治理并州的时候,宇文神举针对此地的现实状况,励精图治,恩威并用,一月之间,远近心悦诚服。
B.周世宗非常喜欢宇文神举,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宇文神举继承了他父亲的长广县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户。不久,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
C.周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恐怕自己遭殃,心中不安。后来被周宣帝派人赐毒酒而死,享年四十八岁。
D.宇文神举对待士人礼贤敬重,黄门侍郎卢思道曾参与反叛,被捉住后,将要被处死。宇文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放,以礼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2)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古寺黄昏
朱以撒
①我是选择黄昏深浓时分走入这座古寺的。
②这座已经显得凋敝的北方古寺,坐落在一处开阔的坡上,和那些煌煌大寺相比,它就像被长风卷走了青春的亮丽,只映现出苍老朴实。除了正午前后还有一些香客结伴而来,使寺院上空紫气缭绕,生机凭添,一俟黄昏,人迹萧然,能见到的只是寥寥的僧人青鞋布衲的身影了。
③我之所以选择黄昏入古寺徜徉,是有一些想法的。我曾随着熙攘游人,多次在明晰清朗的上午进出那些金碧辉煌的寺院,从雕梁画栋、翘角飞檐的油彩,都可以一下子认出香火旺盛香客密集的盛况。尤其是那海碗口一般粗大的香炷,总是让寺院终年弥漫在烟火中,佛们承受得了如此的熏炙么。这种味道总是勾起人的特定想象,想到佛,想来往生,想到西方的极乐世界。可是,来的人多了,也不免使佛门净地留下挥之弗去的世俗,无从清净可言,更无从作离奇的联想。
④黄昏对我来说是最轻松的时刻,用不了多久,暮色来临,夜色来临,一切就尽在迷蒙之中了,可以有白日不曾有过的身心舒展。黄昏前的劳作,总是使人精神紧张以至倦怠,迎受不断扑来的世务。只有黄昏到来之际,劳作宣告结束,像落日一样卸去重负,安然地缓缓沉落。我相信很多人在这时,会感到如期而至的安宁,这是安息的前奏。不过,当这个晚秋一日又一日加深浓度时,在远离秀色南方的这块土地上,黄昏时带给我的还有一丝淡淡的惋惜。我看到不少黄叶已经悄然地飘落在地,古寺里枝繁叶茂的几株大树,开始了删简的旅程。
⑤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
⑥曾有人对我说,讨嫌寺院的格局,不论东南西北,不分大寺小寺,格局大抵是千篇一律的。重视中轴线、对称、比例、规矩。即使是当今空间造型艺术走向跌宕变化、奇诡不测的创造,古寺翻新或重起楼台,宁愿割舍富于联想万端的诗情画意,铩去鲜活想象不可端倪的翅羽,也要保持那种千年一贯制的平衡和中正。宗教殿堂就是宗教殿堂,这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代代承传它的凝重和厚实,越是往后,人们仰之弥高的心理越是积重难返,更不敢别出心裁去随意改动。以不变而应世间万变,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信徒初衷不改,也真算得上大智慧了。我面前这座古寺,这么小的格局,当然舍弃了诸如地藏殿、大悲殿、普贤殿这些非在中轴线上的建筑,油彩焕然的也只有大雄宝殿,其余都在剥落古旧中,可是这些古旧处,在夕阳余晖的投射下,罄露着古朴深沉的意味。古寺最让人流连并印上心头的,正是这种洞见岁月风霜的真实写照。剥蚀就剥蚀吧,又何必遮掩粉饰,包裹上隔代的不谐色泽;残损就残损吧,这种沧桑感理应更能传唤出生命代谢的过程。现实中的人们是十分乐意解囊装扮这宗教殿堂的,让佛的光彩照人富丽堂皇,一身新饰,没有风霜感,也辨识不出年代远近。在我眼里,一代代的雕饰敷彩,越发走向世俗的技艺和心境,把原先带有灵气的寺院转换成了媚俗。用审美眼光巡弋,宗教教堂也就是艺术殿堂。可往往在洗去风霜的补救中,艺术性日渐消散,佛性怂恿了求索者的奢华,也纵容了艺术败笔的任意涂抹。
⑦夕阳已经掠过寺顶的飞檐,院内一片空旷,只有那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的醉意里。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寺庙格局千百年来重视平衡和中正,既表现出宗教的独特文化,也与它凝重和厚实的传统息息相关。
B.第②自然段将北方某古寺和那些煌煌大寺相对比,意在突出它的不清净,流露出作者对它的惋惜。
C.“高耸的塔顶端还沐浴在这如同嫣红的葡萄酒醉意里”,作者运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展现了黄昏古寺的画意美。
D.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不仅写出了作者对黄昏古寺的所见、所思、所感,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2.“这时节,古寺和人一样显出了本真和从容”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对于装扮和粉饰寺庙,作者对此持什么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