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 文身是我国东夷南蛮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身的原初意义:中华古礼的原型

文身是我国东夷南蛮百越的古俗,东夷南蛮进入华夏,其原来的文身与古礼和风俗的关联已在五帝时代与华夏的融和中渐渐消失。而百越之地的吴在殷商末年,越在春秋末年仍以文身为俗。《墨子·公孟》曰“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其国治”。这里“剪发文身”是用来治国的,不仅仅是风俗,而且是礼。墨子讲越国的“剪发文身”,是与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用“大布之衣,群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的“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相比较的。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越国的“剪发文身”之礼,能与春秋时代的齐、晋、楚三国之礼并行且与之一样达到“其国治”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在于越国之礼虽然外在形式不同于三国,但在内在核心上却与之相同。从内在核心上讲,“剪发文身”这一源远流长的古礼,具有与其它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

第一,文身图案与氏族的根本观念紧密相关。身之所文的,是类似于图腾理论所讲的图腾。既是氏族部落之祖先,又是氏族成员的保护神。《史记·周本纪》说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害。”文身关系到百越诸族的根本观念。

第二,文身具有百越诸族的成人礼的作用。《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这是从冠笄之礼的角度讲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的不同。冠笄之礼是中原诸族的成人礼。男子成年行冠札,头上戴冠,以冠束发。女子成年行笄,用笄束发。百越诸族则是剪断头发而形成符合越礼的发式。中原成年之礼,不仅是冠笄,还有相应的服饰,同样百越的成人之礼,不仅要断发,还要拔牙、漆齿、文身。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意味着将人的自然之躯,按社会、仪式、观念的要求加以改变,显示了自然人向社会(氏族、文化)人的生成,更重要的是,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第三,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标识。《墨子》讲的越王用“剪发文身”之礼以“治其国”,越礼与华夏之礼一样,其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黎族规定奴婢不得纹面:“惟婢获则不刺面。”《礼记·乐记》讲,“礼”的最大功能在“别”(区分)。《荀子·礼论》讲了“别”就是“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如果说,文身作为一种古礼,最初是

平等性的图腾观念,然后有从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社会的再进一步演化,就会提升到别贵贱的等级标志。从越王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文身已经演进到别贵贱的功能了。

文,这种在身体上刻缕图像的行为,使自然之人变成社会之人和文化之人。文身是在仪式(原始古礼)中进行的。是仪式使文身具有了神圣性,同时文身之人在仪式中获得的神圣使之成为仪式的核心。

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

(摘选自《新华文摘》刊文,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齐桓公用“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之时,南面的楚也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百越,仍以剪发文身为礼。

B. 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而使越国大治看来,在那时越国的文身古礼已经从最初的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演进到贵贱的功能了。

C. 百越地区古代的成人礼要断发、拔牙、漆齿、文身,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仪式,才能够从外观感性上识别人的等级差别。

D. 古代百越诸族成人礼中的文身,是成人礼中最重要的一项。在那时只有“文”,人才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才标志作为社会(氏族)人的完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分析到文身是百越的古俗,并引用《墨子·公孟》的文字表明越王勾践的剪发文身是“以治其国”。

B. 到了宋代,诗人范成大还在《桂海虞衡志·志蛮》记载:“惟婢获则不刺面。”这也证明了“文身”有对人进行等级区分的作用。

C. 文章以并列的方式论述了“剪发文身”与其他古礼一样的三大共同点,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D. 引用论证是本文最大的特点,文章通篇都是各种例子,增加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论是越王还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他们都希望通过礼仪定式和礼制规范划分人们的等级从而维护自己的政治梦想。

B. 从《淮南子·齐俗训》:“中国冠笄,越人劗发。”我们看到古代中原地区与百越地区成人礼的不同。中原各族男子成年行冠礼,女子成年行笄礼。

C. 越的剪发文身之礼与中原华夏之礼都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人进行等级区分。按照荀子所说,这种区分就是让“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D. 文身古礼蕴涵着与后代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是因为“文”已经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内容。

 

1.D 2.C 3.D 【解析】 1.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南面的楚也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百越,仍以剪发文身为礼”分析有误原文“这时,东面的齐,南面的楚都进入到以衣冠为礼的阶段,而只有在越,仍是剪发文身”。把范围扩大到“百越”。B项,“从最初的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分析有误。原文倒数第三段是在假设条件下把礼的功能演进分为三个层次,而“最初”的是“平等性的图腾观念”,而不是“在生理上对人进行分类的成年礼”。C项,“完成了这一系列的仪式,才能够从外观感性上识别人的等级差别”分析有误。原文“文身作为礼的重要功能是对人的等级差别进行外观感性上的标识”,所以并不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仪式”。故选D。 2.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C项,“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析有错,文章没有论述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文身古礼蕴涵着与后代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是因为‘文’已经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内容”分析有误,因果倒置。原文“正是文身古礼内蕴着与后来精致化中华之礼同质的三大功能,‘文’才最后演进成为中华之礼和中华之美的核心”。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为此,《启蒙》杂志社特面向高中生展开主题征稿。现请你以高三生的身份向杂志社投递稿件,就这一问题表达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复兴号”的核心优势,不超过30个字。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017年9月2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可以在4小时30分钟内跑完从北京到上海的1200公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复兴号”特别注重运行的安全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一旦出现异常,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此外,“复兴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业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静的车厢里享受WIFI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还能为旅客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般来讲,确定食物保质期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食用品质,包括外观、颜色、口感、味道等。____,生产实践中大多以微生物指标作为判断其卫生品质的依据,保质期内的食物,不应出现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我们国内经常将食物的安全期限当作“保质期”,认为食物只要过了这个安全期限就是危险的。事实上,国外所提的“保质期”,指的是食物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最后日期或者商家售卖该种食物的最后日期,超过这个天数,____,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的食物卫生品质有问题,已经不能食用了。____,国外的表述更加客观合理,预留的想象空间较小。

 

查看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之前的生活动态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换个角度(   )去想: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有人(   ),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但对更多人来说,______,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人”。他们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 (    )。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因此,“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为并未深交的“朋友”(        )的对象。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临其境 意气飞扬 毋庸置疑 津津乐道

B.身临其境 志得意满 毋庸置疑 评头论足

C.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 无可厚非 评头论足

D.设身处地 志得意满 无可厚非 津津乐道

2.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本身并无太多值得炫示之处

B.生活本来就是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的

C.生活原本就没有值得炫示的东西

D.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引诱人一窥究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B.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C.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D.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劝告女子不要沉迷爱情,这对后世人生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2)《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泄、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