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一群动物聚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学校的课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一群动物聚集在一起开会,讨论学校的课程。兔子说赛跑重要,一定要列入课程。鸟儿说飞翔重要,一定要列入课程。老鼠说挖地洞重要,也一定要列入课程。最后,它们把各种重要的技能都列入课程,强制它们的孩子学习。结果鸟儿的飞翔本来应该考甲等的,后来,为了学习用翅膀挖地洞,把羽毛弄坏了。它既没有学会挖地洞,连飞翔也考个丙等。兔子为了学飞翔,从树上跌落而骨折,它不但飞不成,连它擅长的赛跑也出了问题……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

 

发现自己的长处 动物们让孩子们学很多课程,结果孩子们不仅没有学会别人的特长,还将自己的长处丢掉了,这真是得不偿失。 人生在世,都不是完美的,生活也不总是尽如人意的。一生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而这就需要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缺点,但我们可以扬长补短。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将其最大利用来帮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发现自己的长处,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我们每天都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并不是哪一件我们做得都那么完美。即使每件工作都做得很好,我们所耗费的时间也都是不同的。这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找出差距,分析自己做那件事的时候更顺手,不需要费过多的力气。找打那件事,它就代表着一个方面,你所擅长的方面也是我们说的长处。也许你不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你要通过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慢慢发现自己的长处。 发现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长处。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上取得的成就是最重要的。床上那个出在这里演变为优势学科剩下的便是弱势学科。首先我们要明白,也许一个学生发展得很全面每一门功课学得都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每门都是优势。相对来说总会有考的最好的和最差的,并不是都好就证明没有厂出货有很多长处。因为我们也明白,不是完美的人不会每个方面都擅长学习也是一样。所以在学习上,我们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学科,用优势来带动弱势,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发现自己的长处,为将来打算。大学毕业我们面临着就业问题,我们不能到那时再考虑,而是从现在的学习开始就为自己打算。想想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要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想想自己所擅长的是不是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如果不是,那边需要我们再继续寻找另一个“长处”。我们尽可能的选择自己擅长的工作。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需要在之前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能让给你有选择的机会。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考虑要选择哪个工作。所以发现自己的长处,不仅仅是为现在,也是为将来的自己打算。 发现自己的长处,从现下实施。我们要明白一点的是,我们的长处并不是摆设,他不是一件艺术品用来让我们参观的。我们可能随时都会发现自己的长处,所以我们也要做好随时利用的准备。一旦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要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利用长处创造更好的结果,那才是真正里发现并利用了长处。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寓意很明确,给我们的启示也很多。故事中的动物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各自强调自己的强项,最后它们把各种技能都列入了课程,导致了孩子们什么都没有学好。具体我们可从下面几方面思考立意:就教育来说,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确立适合的目标,根据目标设置内容,根据学生特质发展心智;就个体而言,要学会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接受井肯定自己的天赋个性,从而发掘潜能,实现自我……学生写作时选取某一方面立意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当然,在写作时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进行适当的辩证分析也是必要的。 参考立意: 1、尊重学生的个性,教育要适合孩子们的特点; 2、全面发展要考虑个人特长; 3、不要盲目羡慕别人,要学会找到自己的特长; 4、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结构示例:题目《发现自己的长处》。开头概述材料,接着指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而这就需要我们发现自己的长处。中间分出四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发现自己的长处,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第二个分论点,发现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长处。第三个分论点,发现自己的长处,为将来打算。第四个分论点,发现自己的长处,从现下实施。论证比较全面、充分。 参考素材: 1、这则寓言就形容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如今的学校,就是把各种各样不同天赋的学生放在班里面,全部都编排一样的课程,接受同样的升学考试,就像工厂里面的流水线作业一样,所以生产出来的是产品,不是人。因为他否定了小孩子的潜能,否定了他的天赋,小孩子发展潜能的机会、展现天赋的机会就破坏了。 所以,未来的教育我们要改革,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充分展示他们的天赋。众智教育针对这一现象问题,借助“互联网+”的发展研发出一套教育体系,众智教育以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发展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建模、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来对传统教育资源与教学流程、方式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规划,确保学生在其中能够享受到对教学资源快速获取以及对教学场景快速与教学活动相匹配。让每位学生可以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发展,希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前对自己的未来工作岗位的业务流程熟练掌握,能够熟知每一个工作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够进行标准化操作。 2、 古代圣贤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因材施教在儒家经典学说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特长,间接补充不足,全面地完善自己,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一个意大利男孩,从小酷爱足球,他一直希望自己在足球上有很好的发展,然而身体不断地发胖使他放弃了足球梦。他转身了第二个梦想——唱歌。在名师的指点下,他不断进步,并且成为了茂名的歌唱家。他就是帕瓦罗帝。 认清自己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能够始终重视自己的长处,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3、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里无法企及的高度,就像那只蜗牛,生命如昙花般的短暂让它永远无法看到花开花落的美丽轮回,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它,却要跨过生命的高度去爬泰山、看长江,那么,郁郁而终也就是注定的结果了。 如果我是那只蜗牛,我会找到符合自己的目标,在短暂的生命里去完成它。因为再过于平凡的事,只要适合自己,只要自己可以达到并可以做好,同样可以充实人生,铸就辉煌。如果每个人都像那只蜗牛一样,抱守着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在自怨自艾的悲哀中死去,那么,谁还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呢? 4、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城市女清洁工,没有伊莉沙白女王的高贵丐典雅,没有姣好的容颜,但她却兢兢业业,乐此不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这样说道:“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社会所需的高级文凭与工作经历,我的目标就是搞好城市的卫生,让人民健康。” 是的,没有华丽的言辞,却显示了清洁工正确的人生观。假如,她一心抱着所谓伟大的却无法实现的社会抱负,那么,现在的她,也许只能在闹市的一角暗自哀叹人世的不公,在压抑与忧郁中结此一生了,平凡却适合她的工作也一样可以让她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

潘采夫

①十一月二十四日,是黄君去世六周年。奇怪的是,想起他的时候,竟丝毫没有伤感的情绪,我只记住了他离去时做了一个鬼脸,还有一声长笑。

②当然这个记忆是骗人的,一个肺魔缠身的人自有太多苦痛。记得六年前做告别霑叔专题的时候,有的报纸用了“沧海一声哭”的题目,嵌入得巧,只是意境落了下乘,编辑不懂,霑叔什么时候哭过?

③戴上耳机听《沧海一声笑》,搜集了六七个人的版本,任贤齐将一首神曲弄得俗气,江智民中规中矩,罗文的声音华美,许冠杰唱出了神韵。听来听去,原来这首歌只专属黄霑一人。最让我热血流动的是黄霑、徐克、罗大佑三人合唱的版本,徐克算是配角,罗大佑声音粗粝,已有身在江湖的感觉,而黄霑声音自由不羁,不讲技法,如旷野风声,又如谁在滚滚江边纵声长啸,歌者动容,听者惊心,这种慷慨悲凉的味道,是别人无论如何学不来的。

④徐克和罗大佑已经是人中翘楚,但仍然配不上与黄霑合唱此曲,在电影《笑傲江湖》里合奏这首曲子的曲洋与刘正风,就像历史上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我以为最好的组合,应是倪匡、黄霑和金庸。金庸入世儒生,黄霑游走红尘,倪匡笑瞰三界,而且精神层面都达到了最高水准,隐隐有儒、道、释齐聚绝顶的气势,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三人唱起“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那是我能想到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场面。

⑤每次想到黄霑,想到倪匡,想到金庸,都忍不住慨叹,这是怎样的人中龙风啊!得有怎样的水土,多少的历史,才能让这样的人现于世间。游龙戏凤,惊鸿一瞥,他们走后,就再也见不到这样的人了。

⑥所以,我一直想弄清楚,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他们为什么汇聚在了那时的香港?这样人的以后还会再有吗?

⑦黄霑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广东,一九四九年到了香港,他的香港经历我们比较熟悉了。金庸出生在民国时期的浙江海宁,是当地书香望族,自小就在战争中流亡,但学业不废,弱冠成为报人,去香港《大公报》供职,这才有了后面的办《明报》、写武侠的经历。

⑧最传奇的是倪匡,他同样出生在民国,在内地还当过军人、警察。五十年代到内蒙古垦荒,因冬天拆了一座小桥当木柴,被以反革命罪羁押数月。他决心逃走,从内蒙古、上海一路到广州,然后到香港,从此一生再不北望神州,不迈进大陆一步。

⑨这是黄霑他们那一代的经典路线图,其实何止这三人,太多人走了这样的轨迹。梁羽生是这样,胡菊人是这样,余英时是这样,他们也到了香港:雷震、殷海光、李敖、许倬云也无不同,他们只不过是到了台湾:而唐德刚、巫宁坤等人去了美国。

⑩如果把这些人的人生轨迹一一盘点出来,就是一幅文化“流民图”,他们都是严复、梁启超、陈寅恪的文化余脉,像鸟一样离开民国故土,从此成为海外游魂。唐德刚的《五十年代的尘埃》,巫宁坤的《一滴泪》,黄霑的“浪奔浪流,万里江水滔滔永不休”,金庸的“塞上牛羊空许约”“谁家子弟谁家院”,许倬云的《万古江河》《风雨江山》,听听这些名字,这些句子,哪一个不是深藏着去国之痛,文化之殇?英风之下,多有斑斑泪痕,有如孤鸟之悲鸣。

(11)倪匡的去国经历在香港成为神话,香港人说倪匡是骑着一匹马从中国腹地跑到了香港。这个形象一直吸引着我,成为一代去国知识分子的象征,虽然这形象远不是这么轻松潇洒。骑着白马穿过中国,这是那一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地图。

(12)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黄霑能够“沧海一声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余华不能。黄霑生在民国,受过完整的民国小学教育,然后投奔香港,香港成为民国文化人的诺亚方舟,人文荟萃之地,他们文脉未断,香火不绝,同时有着对万里家国的深沉记忆,以及去国怀乡的隐隐伤痛。最最要紧的是,那时的香港,是自由的灯塔,经济的中心,文化的集散地。这些风云际会,这些因缘巧合,当得上一句空前绝后,连台湾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今天的香港,文脉渐渐杳然:今天的台湾,也不再是当年的水土了。所以只有那个年代的香港,才能诞生黄霑,才能诞生倪匡,才能诞生金庸。不会有别处。

(13)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再有了,也许未来还会有,但我看不到了。

1.请简要分析②③④段怎样塑造黄霑这个人物的。

2.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英风之下,多有斑斑泪痕,有如孤鸟之悲鸣。

2)这样的人也许不会再有了,也许未来还会有,但我看不到了。

3.文章是为了纪念黄霑去世六周年而写,为什么要以他们曾骑着白马穿过中国做标题?

4.作者为什么说黄霑能够沧海一声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余华不能?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则在网上流传的某政府机关发布的招聘微博。对此形式,有人拍手叫好,争相转帖,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请你从语言风格及效果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充实。(4分)

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了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这是个国际组织,马上要在张娜拉、李俊基、金贤重、RAIN的故乡韩国建立喔。此次招聘研究与规划、公关与外宣人员6名,有意咨询65962175。不包邮。

 

查看答案

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观点、材料、分析

43.30%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11.35%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39.45%

其他

书写、标点

5.9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字)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心系祖国,追怀古人,很多知识分子都会想起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学过的《史记》文章中也有一句类似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述酷吏郅都的文章中用一句话概括了郅都舍小家为大家的一心为公的无私精神:“已倍亲而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司马迁借齐国高士鲁仲连之口赞扬了真正的“士”,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

秣陵

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注)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牛首,又名牛头山,在南京市南,双峰东西对峙,状如皇宫前两旁的阙楼,又称天阙。龙岗:指钟山。相传诸葛亮曾论南京的地形说:"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

万井,形容都会中人口多。

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从全诗结构看,尾联起什么作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