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黄帝,黄帝于五行为士。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教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贵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案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送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宜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益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造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销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C.八年造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日/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D.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学,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

B.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

C.国子监:又称“太学”,在元、明、清三代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D.致仕:指的是交还官职,被迫辞官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有疾患则会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

C.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

D.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2)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宜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

5.归崇敬与苏轼均为学识渊博的古代官员,请结合本文与《赤壁赋》等相关材料,简要概括两人在“学识渊博”方面的主要表现。

 

1.B 2.D 3.C 4.(1)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 (2)田悦、李纳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前去宜诏安抚,符合皇帝的旨意,受到宠信并赐予丝帛,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 5.归崇敬:(1)精通多种礼容法则,考中明经科;(2)考中博通坟典科,对策名列第一;(3)参与掌管礼仪典章;(4)有论著几十篇。 苏轼:(1)精通古典诗文,文章中应用化用古诗句信手拈来;(2)谙熟历史故事,文章叙述曹操的故事借以引发感慨;(3)精通诗词、散文创作,留给后人大量优美的诗文。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本题: 画线句“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送往”译为:大历八年,朝廷派遣他祭祀衡山,(还)没到而哥舒晃在广州叛乱,监察御史害怕了,请求遥望衡山祭祀就回去,归崇敬表情严肃地说:“有皇帝的命令难道也畏惧吗?”于是前往。此句中,首句状语“八年”表示时间,“遭祀衡山”的意思是朝廷派遣他祭祀衡山,所以应在“八年”之后断开,据此可排除C、D两项;“广州”是叛乱的地点,“遂”是“于是”的意思,根据句意其前应该断开,所以排除A项; 故选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 D项“被迫辞官回家”错误,“致仕”在古代指官员正常退休,且多是自己主动辞官不做,并非“被迫辞官回家”。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本题: C项“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错误,依据原文建议修改国子学名和官名时就“无施行者”,所以不是“均被采纳”。 故选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 (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翻译为: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关键词:“生人”,百姓;“疲敞”,疲劳不堪、困苦穷乏;“化”,教化;“而”,连词,表并列。 (2)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宜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翻译为:田悦、李纳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前去宜诏安抚,符合皇帝的旨意,受到宠信并赐予丝帛,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关键词:“禀命”,接受王命;“宣慰”,宣诏安抚;“称旨”,符合皇帝的旨意;“以为”,以(之)为。 5.本题主要考查筛选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圈出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的主旨。 本题: 归崇敬与苏轼都是历史名人,都有着渊博的学识。结合《新唐书•归崇敬传》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筛选并概括出归崇敬在“学识渊博”方面的主要表现。如“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论撰数十篇”;对于苏轼,我们相对比较熟悉,根据《赤壁赋》一文,通过与“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以及引用曹操的诗句看出其对古代诗句的精通;而叙述曹操的事例,也可以断定其对历史故事的熟悉;再者题目要求结合“相关材料”,也就是我们平时掌握的材料,概括其在创作方面的最主要成就,这也属于其学识渊博的主要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兰亭集序》与《赤壁赋》都是按作者的感情变化构思行文的,但同中有异。试根据文本内容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赤壁赋》结尾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根据意思,填写名句。

(1)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洞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弧舟中,听到洞箫声想到自已的凄凉身世,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水,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5)《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地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查看答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从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第3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史实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的思想中积极进取的一面。

D.第4段苏轼针对客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