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来源:2018年9月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制图:蔡华伟)
[注]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支撑,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指标。科学素质提出于上世纪50年代,逐渐成为衡量公众整体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2018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达到8.47%。
材料二:
约翰·杜兰特等人提出的标准化假说认为,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科学知识将在公众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应与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于科技产品的消费增加有关。这也证明了科技产品的日常消费具有科学传播功能。由于公众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在对现代科技产品使用、消费的过程中,其生活经验发生了变化,由此加速了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接受与理解。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现代化水平高的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对就高一些。
在对科技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人们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体会着科学技术在自己生活中的作用,修正着以往对于周围事物的理解方式。同时,结合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会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人们在消费科技产品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一种新的生活环境。但日常消费中的科学传播也具有一些短板,比如,人们有时会因为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不够全面,带有局限性,有时甚至会对相关科技知识产生修正、挪用等。也就是说,日常科学消费中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受自身科学素质水平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有时会出现对科学技术的偏离之处,这就需要其他各种科学传播方式对之进行补充。
(摘编自朱洪启《科技产品日常消费与科学传播》)
材料三:
贵阳一中的学生雷骏雨目前是学校“生命科学协会”的负责人,这个协会是他从已毕业的学长学姐手上接过来的,彼时协会刚成立不久,社团还没有明确的构架。这个学期,他打算完善这个协会的构架:学员培养、课题推广与合作……他们的协会拥有专门的活动室,室内有电脑、杂志期刊等科普读物,生物实践室,另外还有饮料吧台。目前,雷骏雨已参加了“贵州省青少年3D打印设计”大赛,他还将组织同学参加更多的科普活动。
在贵州西南边的盘州市柏果镇则不太一样,从事教育培训事业的余明让告诉记者:目前这边的中小学生对于“科学素质”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学习的东西大都是课本上的。他认为影响这些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尤其是父母。
显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也相对落后了,尤其是青少年,由于环境因素的限制,让他们接触的、可供选择的资源内容也就少了。要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不光要加以引导,还得在环境的改变上多花点精力。
(摘编自侯帮虎《在选择与引导中成长的00后》)
材料四:
科技新闻指的是对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报道内容包括科技政策方针、科研成果、科技成就、科技工作者。作为以大众为传播对象的科技新闻,必须把深奥的科技理论、专用术语,用广大读者能够理解的通俗语言进行翻译、解释。善于解释,化深奥为平易,于平易之处见神奇,是写好科技新闻的关键点。
科技新闻需要保持客观,切不可为了增加可读性,而过分追求通俗化和生动性,也不能加入主观理解或者人为“拔高”,真实和准确是必要的前提。中国科协2014年组织开展的“科技工作者科研伦理意识”调查显示,55.4%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我国媒体在科技报道中常出现歪曲和误导,更有63.4%的人认为参与公共问题讨论有风险。这就表明,在科技新闻报道中,媒体记者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
(选自于巧妮《科技新闻如何贴近受众》)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2018年已达到8.47%,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
B. 2018年,电视和互联网已成为我国公民日常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书刊所占比例甚小,暴露出人们不喜读书的恶习。
C. 2018年,人们对环境污染及其治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新能源开发及利用方面的科技发展信息的兴趣度较高。
D. 有25.1%的公民对纳米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信息毫不知情,这一比例和对遗传性与转基因技术不感兴趣的相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自身科学素质水平以及生活语境影响着其日常科学消费中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也会造成科学技术的偏离。
B. 工业化水平越高,科学知识传播也越广泛,因为现代科技产品在使用、消费的过程中,加速了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C. 虽然贵阳一中“生命科学协会”目前构架还不完善,但其负责人有信心创造条件让同学更广泛参与科普活动。
D. 科技新闻报道的是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既要善于平中见奇,化抽象为具体,又要做到真实和准确。
3.根据材料谈谈如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B.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隐士人数相当多,如巢父、许由等。
C.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的处世策略。
B.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C.传统隐逸文化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身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B.从汉代的朝隐到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无一不彰显了儒道的融合互补是传统的隐逸文化的基础。
C.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D.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何谓也?”孔子回答“绘事后素”。
“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底色”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出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力求简明。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一名文艺工作者能在作品受群众喜欢的基础上,若个人在立德立言上也有高分表现,①____。文艺创作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内心光明,用正义光辉的火把驱走黑暗,否则,②____。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就曾痛斥“现在,已经没有文艺圈了,只有娱乐圈”。必须认识到的是,不能永远指望媒体网民监督曝光来推动文艺工作者自省,德艺双馨要依靠个体和行业自律,更要靠文艺工作者自我认知和素养提升。德艺双馨是契合艺术规律的文艺从业要求,如果不练好“立德、立功、立言”的基本功,③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__________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到“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__________,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袭,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碧绿的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有诗云“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___________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__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袅袅婷婷 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袅袅婷婷 爽心悦目
C.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亭亭玉立 心驰神往
D.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亭亭玉立 爽心悦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薜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若是晴朗的夏日,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晴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