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秦谓齐王 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①,...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秦谓齐王

苏秦谓齐王曰:“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王曰:“尊秦。”“释帝则天下爱齐乎?且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宋之利也?”

王曰:“伐宋利。”对曰:“夫约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宋之利。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愿王之熟虑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帝:帝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且尊齐乎            且:而且

B.此汤、武之举也        举:功业

C.孰与伐宋之利也        孰与:和……相比,哪一个

D.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    启:打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

B.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

C.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

D.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听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

 

1.A 2.A 3.所以我希望大王公开放弃帝号,以亲近天下;解除盟约抛弃秦国,不与秦闻争商下;大王可乘此时机攻下宋国。 【解析】 1.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A.项,且尊齐乎:还是尊重齐国呢?故“且”翻译为:还是。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国重”与“名尊”为并列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不敢不听”的主语为“天下”,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C。 故选A。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明,公开;释,放弃;就,接近,亲近;倍,同“背”,违背,解除;举,攻下,占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边思

李益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注)①李益,字君虞,凉州(今甘隶武成)人,中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

A.首句中的“腰垂锦带”显示出自己衣饰的华美、身份的尊贵;“佩吴钩”表现出姿态的勇武。

B.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

C.第三句中李益直接称自己是“关西将家子”,看似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暗含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D.作为一首赠友人的自题小像诗,写慷慨悲凉的诗歌,是李益这些“关西将家子”的本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艺、从事教授生徒职业的官职。

B.明经,科举的科目之―。隋置明经、进士二科,唐增至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

C.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教授,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史,主要是儒家的典籍。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C.俸禄,古代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

D.赠,即追赠,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对朝廷的贡献。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蚊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6)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8)韩愈的《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查看答案

某同学就班会活动方案征询同学们的意见,设想了同学们的四种反应,并拟定了应对方式,请根据图示,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