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本文就运用了...

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本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说理,而且比喻的形式多样。试举例说明。

 

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例如:青胜于蓝,冰寒于水。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例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进一步论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比喻修辞手法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运用比喻的内容进行表达效果的分析。 在说理文中,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这是《劝学》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比喻的形式多样。例如文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些比喻都属于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方面反复陈述道理,强调作者的观点。有时作者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时,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举了“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设喻方式富于变化,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灵活变化。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正面说明,进一步论证不“积”就将一事无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荀子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有什么区别?

 

查看答案

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是指“学习”,他“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查看答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奥林匹克精神为逐渐变得镇静和自信的青年所崇尚。随着昔日古代文明力量的逐渐衰退,镇静和自信成为古代文明更宝贵的支撑;它们也将成为即将在暴风雨中诞生的未来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现在,镇静和自信却不是我们的天然伙伴。人自幼就开始担惊受怕,恐惧终身伴随着他……根除恐惧的真正良药是自信而不是勇气。自信总是与它的姐妹镇静相辅相成。

(选自《语文读本》)

这段话对你有哪些启发?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经历、体验、感悟等。

要求:感情真挚,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

人民日报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廖文根) 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上运行3圈后,将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使卫星进入48小时轨道。这次变轨控制预计在10月29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