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本文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说理,而且比喻的形式多样。试举例说明。
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荀子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有什么区别?
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是指“学习”,他“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奥林匹克精神为逐渐变得镇静和自信的青年所崇尚。随着昔日古代文明力量的逐渐衰退,镇静和自信成为古代文明更宝贵的支撑;它们也将成为即将在暴风雨中诞生的未来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现在,镇静和自信却不是我们的天然伙伴。人自幼就开始担惊受怕,恐惧终身伴随着他……根除恐惧的真正良药是自信而不是勇气。自信总是与它的姐妹镇静相辅相成。
(选自《语文读本》)
这段话对你有哪些启发?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经历、体验、感悟等。
要求:感情真挚,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个字。
人民日报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 廖文根) 26日17时3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嫦娥”一号卫星发出指令,开始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11分钟后,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变轨成功。变轨前,北京飞控中心对轨道参数及控制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随后向在太空飞行了3圈、处于近地点的“嫦娥”一号卫星发送了高精度控制指令,卫星主发动机准时点火,使卫星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这次变轨为卫星在预定时间到达设计的地月转移入口点创造了条件。“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上运行3圈后,将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使卫星进入48小时轨道。这次变轨控制预计在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