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 (1)文段: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

(1)文段: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题目:圣人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殉其礼。

(2)文段: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①独不然。为考功郎②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九出参③闽藩。属有岛寇事④,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泉为儒生师帅。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①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考功郎:吏部官员。③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④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

题目: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

 

(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2)时间那些成就工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苟”,如果;“强”和“利”为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强盛”“使……获利”;“法”,名词活用动词,效法;循,遵守。 (2)“尚”,崇尚;“通显”,通达显赫;“日”,名词作状语,常常。“无毛发之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指没有丝毫的用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针对“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写一段批驳文字,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尊贤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箱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三逐,是不容于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于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跽:长跪,跪姿的一种。跪时除两膝着地外,还要挺直上身。

B.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如士大夫。旧时也指读书人,如学士。

C.乡:地方行政区域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周制,—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春秋齐制,十连为乡。

D.国:大夫的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家”,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国”。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建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像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范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上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劝学》)

(注)①理:治,特指政治清明安定。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者师达而有            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右则右                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德行                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2)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3.从选文的论述看,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圣人呢?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见识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阐述择师的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点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相近。

(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