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怕辩驳。(甲)一种文化越是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金不怕火炼,真理不怕辩驳。(甲)一种文化越是崇尚和维护真理,真理就越为这种文化出彩,这种文化就越兴盛;一种文化越是蔑视和背离真理,真理就越使其出丑,这种文化就越衰弱。在“崇真”文化中,谬论和谎言是无立锥之地的。如果一种文化总是偏袒谬误和谎言,总是粉饰现实、“掖藏”真理,真理不坚持、真话不敢讲,(乙)那就揭示这种文化已经日薄西山了,谁还能希望这种文化有生命力呢?其实,文化的真理性要求若从主体行为角度诠释,就是待人处事要有一个客观理性的态度,就是要实事求是。(丙)唯书、唯上、人大于法、情大于法,都不是客观理性的态度,都不能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都必然离真理而去。只有唯实、唯真、唯理,才能实事求是,才能事成功遂。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锥之地 B.揭示 C.日薄西山 D.必然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B. C.

 

1.B 2.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词语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A项,“立锥之地”,只有锥尖那么大的地方,比喻地方极小。句中指在“崇真”文化中,谬论和谎言是连立足的极小的地方都没有了。故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B项,“揭示”,指揭举事实,公之于众。句中指如果一种文化总是偏袒谬误和谎言,不坚持真理、不敢讲真话就说明这种文化在接近灭亡。故“揭示”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昭示”。 C项,“日薄西山”,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句中指文化已经接近灭亡,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D项,“必然”,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句中指“唯书、唯上、人大于法、情大于法”确定会离真理而去。故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B项词语使用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合在语言表达中起表情达意的辅助作用,要求考生平时积累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能依据句意、语气、语言结构、书写位置等正确使用或改正标点符号。 C项,“唯书、唯上、人大于法、情大于法”中的第二个顿号错误,应改为逗号,因为“唯书、唯上”“人大于法、情大于法”是两组不同并列词语组成的并列词组,“唯上”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他打破了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hǒu)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xiāo)声:给水喝!声音盖过了叫骂声。

B.全国首趟阅读主题地铁专列在杭州运行,妙趣横生的阅读体验zhuó)力于将阅读习惯逐渐shèn)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须品

C.近段时间来,与无人超市有关的消息刷暴朋友圈,扫码过zhá)机,随意选货,离店只需经过支付门,实在惊艳,可如果没有支付宝,岂不羞nǎn)?

D.稻子在这静谧的夜里被huànɡ)动的草丛wēi)熟,稻香一阵阵地弥漫,浮动在我们周围,浸满了整个身体,成了喂大我们的来自田间的第一缕馨香。

 

查看答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查看答案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节选自《论语•》微子)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查看答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节选自《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查看答案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

(1)文段: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题目:圣人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殉其礼。

(2)文段: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①独不然。为考功郎②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九出参③闽藩。属有岛寇事④,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泉为儒生师帅。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①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考功郎:吏部官员。③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④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

题目: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