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有没有法治传统?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有没有法治传统?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法治是舶来的概念,我国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虽然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法家思想家,他们的学说理论对社会发展、国家统一产生过巨大推动作用,但不少人还是认为,法家的法是刑法,法家只有刑法之治。

这样的看法有其道理,不过也有过于简单之嫌。

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著称,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法家的“法治”思想产生于我国古代发生社会巨变的历史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概括而言,法家的“法治”思想试图改变之前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并着手在自然人和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国家之间尽可能建立起某种权利义务关系,并以此为联结、以地缘范围为依据建立起国家。国家不再是诸侯贵族的血缘联合,法律使得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整合基础。

法家的法是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这有别于以往古老社会的习惯或者不公开、不外传、只在统治者内部代代相承的治国典则。这种法律是用老百姓容易明白的文字写成的,写成以后是公布的,以普遍规则的形式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这些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结果。这些法律公布以后,一方面使民众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预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约束官吏,使其不能轻易违背法律而任意侵害老百姓,否则统治者就会丧失威信。在法家看来,法律如果没有信誉,就无法得到执行。“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才能更好发挥法作为有效治理工具的作用。

可以看出,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种治国理论,强调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于君主是否仁德,而在于法律制度。可以说,将法律视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将“法治”视为一种治国的基本方法,是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质内涵。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指导庞大国家官僚机器运转的不仅有儒家的“德政”,也有法家的“法治”。在法家“法治”思想指导下,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了成文法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历经秦律、汉律、唐律及至明清律例,成为中华法系的基石,帮助国家维护长治久安。在古代那样一个生产水平和技术条件下,中国能够有效治理非常广袤的地域,成为人口众多的超大型国家,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威力能够触及社会基层,法家思想和成文法系统功不可没。比较法家产生同时期的其他人类文明,他们的国家形态许多还是城邦,城邦联盟,贵族联合等,不能不说法家的“法治”思想在那个年代展现出独有的智慧。

不过,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我们今天来看,仍然属于古典的法治,所以不能直接移植过来为我们所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成果,包括科学借鉴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家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理论对中国社会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学术界的共识。

B.法家思想中的法律在形式上既约束百姓也约束官吏,但对两者约束的目的有所不同。

C.中国古代法制改变了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根基的社会结构,使国家能够有效治理非常广袤的地域。

D.法家的“法治”思想使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了成文法法律体系,超越了儒家的“德政”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文章在主体上采用了逐层递进的论证手法,论述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在国家治乱兴衰中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B.文章认为我们对法家及其思想的理解不能过于简单,并从产生背景,理论内涵和思想智慧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C.文章指出了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其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借鉴价值。

D.文章以疑问引出话题,在肯定一些看法合理性的同时,客观委婉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利于下文有针对性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术界有些人认为,法治是舶来的概念,我国历史上没有法治,只有法家的刑法之治。

B.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一种治国理论,而它所强调的法律是重新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

C.为了迎合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法家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

D.“德政”和“法治”相结合,构成了传统中华法系的基石,展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智慧。

 

1.D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结合文本内容“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指导庞大国家官僚机器运转的不仅有儒家的‘德政’,也有法家的‘法治’”分析可知,古代中国是儒法并用,“超越了儒家”之说不合文意。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不是逐层递进进行论证的;且从三、四、五段来看,应该是论证法家“法治”思想在国家治乱兴衰中的关键作用是“法律制度”。 故选A。 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A项,原文,“我国历史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所以,没有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而不是该选项说的“我国历史上没有法治”。 C项,“为了迎合……需要”,逻辑顺序颠倒。原文,“法家以……,提出了一整套推行‘法治’的理论与方法,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 D项,结合文本内容“在法家‘法治’思想指导下,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了成文法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历经秦律,汉律、唐律及至明清律例,成为中华法系的基石,帮助国家维护长治久安”分析可知,中华法系的基石是在法家“法治”思想指导下,古代中国自始至终坚持的成文法法律体系,而不是该选项说的“‘德政’和‘法治’相结合,构成了传统中华法系的基石”。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林冲棒打洪教头

(柴进与林冲正吃酒间,洪教头进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

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真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见林冲手轻,便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

1.下列对“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人物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经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

B.小旋风柴进,好礼贤下士,较棒一节,作者饱蘸笔墨写他对林冲礼遇有加。

C.较棒的过程写得非常曲折。先是吃酒等月上,较起棒来又是穿插开枷,又是发利物(彩头),真正较量起来,不过两个姿势(“把火烧天”“拨草寻蛇”)、—个回合,真是吊足了观众(庄客)和读者的胃口。

D.林、洪二人枪棒的较量,也是人物性格的较量。林冲隐忍退让,处事冷静;洪教头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小说把二人描写得栩栩如生。

2.选文中用了很多手法刻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请选取两种手法简要分析。

3.选文的主要内容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然而真正写到林洪两人交手的笔墨很少。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林冲身上的英雄气概。你对这一形象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下面这幅图画的内容对其进行描述。

要求:(1)侧重环境描写和肖像描写,并结合使用议论。(2)运用排比修辞和反问句式。(3)结构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电商客服部门针对买家咨询快递状态之事而制作的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查看答案

《水游传》中一百零八将,每人都有自己的绰号。某中学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要举办《水浒传》读书交流会,有一名同学想对《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进行探究。请你根据这位同学探究的方向,为他在此次读书交流会上的发言写一段开篇语。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吸引力;③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金庸的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________,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________。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________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________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B.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C.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D.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个标志。

C.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个标志。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

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

C.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

D.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