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范文示例】 闻吾过,心窃喜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知错,便已是不易。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历史上和现实中诸多事例,已经告诉了我们哪一个才是明智的选择。 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面对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试问,假如罗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 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纵观历史风云,哪一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不是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何来一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 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徵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具有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具体过程: 抓住材料关键词:语林、啄木鸟、咬文嚼字、著名、作家、作品、挑错、语言文字、文史知识、差错、理解、积极、回应、铁凝、诚恳、莫言、谢意、挑错、消除、谬误。 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此考题是一个材料作文,为一个叙述性的语段,解析材料可分层解析。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权威人物”——“被发现错误”——“诚恳接受错误”——“影响他人”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作家是一个维度而纠错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作家角度来看强调了“改变自我寻求人生价值高度”“虚心接受错误实现自我”这两个大层次,而在纠错人的角度来说“寻求真理”与“不迷信权威”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 立意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1)“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给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立意:勇于挑错,引申为挑战权威。 (2)“作家表示理解,积极回应”。立意: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应当有虚心接受、勇于承认的态度。 (3)铁凝、莫言的行为。立意:感谢挑错。 最后,可以根据立意角度考虑写作中可能用到的素材。比如胡适平和地对待自己的反对者,这样的素材可以用来正面论证立意“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应当有虚心接受、勇于承认的态度”;再如,陈独秀拒绝他人的批评建议,这样的素材可以用来反面论证立意“面对别人指出的错误,应当有虚心接受、勇于承认的态度”。 【立意】 ①勇于挑错。 ②虚心接受、勇于承认。 ③感谢挑错。 【素材】 1、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赞扬和 批评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的。”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指责,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2、陈独秀主张激进革命,拒绝接受渐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而决策失误,致使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其本人也被开除党籍。 3、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人活着,没有必要对所有事情争辩出对错,时不时地犯错,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着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也持同样的观点: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是其探索之门。我们都知道,那些坚持自己是对的人,会追究到最小的细节。 4、我们经常会被包括在这个范畴之内:我们不允许自己犯错。用这种态度,我们所能获取的就是对前进的恐惧,因为这样一来,有些步骤就需要做出新的决定,而这些新决定的结果对我们而言是未知的。 5、对犯错的恐惧,是将我们锁在平庸城堡中的大门。如果能够克服这种恐惧,我们就朝着自由迈开了重要的一步。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闻吾过,心窃喜”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描述下面这幅华君武先生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不超过130字。

 

查看答案

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

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

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汉武帝在东海求得一杯喝了能让人不死的酒,大臣东方朔为了让汉武帝明白世界上并没有让人不死的酒,就把这杯酒偷偷喝掉了。汉武帝知道后大怒,要杀死东方朔。

东方朔反驳说:陛下,如果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B.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做比喻,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在男女两人商量婚嫁时,能表现氓因为自身过失而乱发脾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池塘水潭上树木和藤蔓的形貌和动态,将宛如图画般的景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查看答案

阅读下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戏赠友人

贾岛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笔砚为辘轳,吟咏作縻绠。

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

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便坦承与诗结缘之深,表述词浅意深,化抽象的感受为具体,鲜明生动又通俗自然。

B.“笔砚”“吟咏”互文见义,皆指创作。诗人感慨虽坚持作诗,有时仍得“清冷”,没有灵感。

C.在诗人眼中友人亦有同等雅趣襟怀,所以他将自己每日苦吟的生活和对作诗的独到见解“书赠”之。

D.诗人曾说“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但本诗却可看出他依然勤于练笔,通过“渐修”追求真谛。

2.本诗围绕“戏”展开,诗中的“戏”表现在哪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