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日青岛,聚焦世界目光。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黄海之滨,浮山湾畔,( );海纳百川,见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各国嘉宾应约而至,可谓 ,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 , 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2018年6月9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 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 ,恰若辉煌锦绣,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共谋稳定,共促发展的上合青岛峰会充分展现了令人赞叹的上合智慧,扩大了上合组织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
B.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C.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D.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B.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C.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D.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3.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B.心存一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C.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
D.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2)古典诗词惯借物象“杜鹃…‘猿”来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____,________”两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春 夏时节的美景。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郡斋①
明·李攀龙
金虎署②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③还未成。
(注)①郡斋,李攀龙由刑部外调任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知府时的官邸。②金虎署,刑部。③玄经,指道教经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反诘语气起句,突兀而起,写诗人在刑部履职名声卓然,次句转接而出,叙写自己却被外放邢州,蕴含着无限感慨。
B. 颔联以“折腰”“白眼”两词描摹了官场生态,道出官场之丑恶,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人情淡薄,这是诗人无法忍受的。
C. 颈联中诗人以“狂生”自诩,道出自己因耿正孤傲,与世道落落不合而困顿风尘,故而生发出宦海漂忽不定的深沉慨叹。
D. 尾联的“病起”是因病或假借生病之意,“拟草玄经”乃皈依道家之心迹,诗人此时已生致仕之意,只是还未能完全解脱。
2.请分析全诗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史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凯遇害,彬素与颇善,先往哭凯,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口:“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口:“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口:“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日:“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口:“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日:“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日:“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日:“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彬回/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回/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白/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回/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弱冠。
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凯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有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15年来,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已走向世界。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单纯的“种子输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在国内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再直接出口到目标国家市场的模式是低水平、低效率的输出模式,实现属地化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才是中国杂交水稻高水平输出模式。”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善德认为。
杂交水稻的国际化贸易,在实际运作中受到目标出口国一定的贸易限制。印度是杂交水稻国际市场空间最大的国家,但是印度完全禁止境外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进口。孟加拉国要求相同品种第一次进入后,只可持续2年,过后必须在其境内制种生产才可销售。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2015年发布的《中国种子年报》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水稻种子在数量和金额上均以2011年为拐点,前升后降,近几年呈现出趋于稳定的趋势。对于这个现象,业内人士认为是目前将种子作为商品出口的发展模式已经接近天花板。
(摘编自 《农财网种业宝典》)
材料二:
(摘编自《东方财富网》)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认为,稻米净进口283万吨,小麦净进口442万吨,稻米和小麦的自给率均在95%以上,口粮安全性没有问题。大豆持续10年大量进口,反应了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大量进口大豆是因为政府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开放大豆政策,即对大豆进口没有配额限制,而对进口玉米、水稻和小麦,中国是有配额限制,超过配额,就征收20%以上的进口税。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大豆净进口9542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7.3倍。事实上,肖国樱强调,中国的土地已经维持不了中国人现有的生活水平,失去的是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保障的是中国人口粮的安全。在肖国樱看来,大豆榨油后也用作饲料,它们的进口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维持了中国人民较好的生活水平。尽管如此,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认为,大豆进口主要是作为饲料,从而保证我国人民对肉蛋油奶的需求,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影响大豆的进口,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大量进口大豆存在隐患,政府在这方面的应对预案显得十分重要。
肖国樱建议,一方面,我们没有那么多耕地来维持吃好的需求,只有委曲求全选择保障口粮生产、饲料粮外购的策略。另一方面,大豆市场也是一张王牌,是我们手中很重要的筹码,要充分利用好。再就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和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周边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摘编自《2017年中国稻米大豆进口量全球第一,中国口粮安全吗?》)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5年,中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增幅最大,但进口金额却出现了负增长,这或许与当年粮食进口单价下降有关。
B.中国粮食进口金额的增长率,在2013 - 2017年之间,经历了“增速下降——负增长——快速上升”的变化过程。
C.从前5年的数据来看,中国粮食进口数量最多的是2017年,达到了13062万吨,较2013年增加了近1.52倍。
D.2018年1-5月,中国粮食进口金额近200亿美元,接近2016年的50%,由此可推知2018年有望超过2016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杂交水稻虽已走向世界,但形势依旧严峻,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需要改变中国杂交水稻的输出模式。
B.按照孟加拉国的相关政策,如果我国向其出口杂交水稻种子,两年后需在其境内制种生产,否则不能销售其它种子。
C.我国对蛋白饲料进口的需求量大,加之政府为了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水平,致使近10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
D.肖国樱认为,大豆进口不仅保障了我国口粮的安全,也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但大量进口依然存在着隐患。
3.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粮食贸易面临着哪些挑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乡下的奶奶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其间倒叙与插叙交错运用,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 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如对“叔叔”这一人物的塑造,既有外貌、动作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 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说明“爸爸”不仅不想麻烦邻里乡亲,更借此表达了他执着的孝心。
D. 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奶奶倔强而识大体,无不体现了人间之真善美,彰显了文章人性至美的主题。
2.“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原题为“英雄”,与“乡下的奶奶”为题相比,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