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静 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列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歌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黄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两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补写出空缺部分。
(1)《静女》
①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2)《涉江采芙蓉》
①诗中写主人公还顾张望,感情痛苦到极点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的清幽,高洁的意境。
(3)《虞美人》
①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③词中直接抒发词人内心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鹊桥仙》
①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鹊桥仙》巧妙表现牛郎织女临别时依恋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写两情相会温柔缠绵;“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七夕佳期竟然像梦幻,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禅师在河边打坐,突然听到河里有异样的声音。他睁开眼睛一看,有一只蝎子正在水里垂死挣扎。禅师伸手把它捞出来,却被毒蝎子蜇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睁眼一看,蝎子又掉进水里去了。他又把它救了上来,结果他的手又被蜇了一下。
这时,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蜇人?”“知道。被它蜇了两次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
蝎子又掉进了水里。禅师看看自己肿起来的手,再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正犹豫间,渔夫把一个干树枝递到他手上。他用干树枝捞起了蝎子,这次他的手没有再被蜇。
渔夫笑着说:“慈悲是对的,但慈悲也要有慈悲的手段。”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下面的内容,给“微公益”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从文学经典的形成过程而言,经典由于其思想和艺术的超前和脱俗,在其产生之时①__。比如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在当时发表时引发不同意见,它带有散文化笔法的叙事、充满隐喻的书写曾引发有些人的质疑,而时间证明②__。时间是最好的评价尺度,经典是那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仍然焕发其价值的卓越作品。曾经作为通俗作品的《西厢记》,在历史长河中,却拥有与莎士比亚戏剧同等的世界文学的地位。而有些作品可能因为一时的权势而出名,却③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 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 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 ;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 ,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细微 汇合
B.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式徽 融合
C.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细微 汇合
D.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式微 融合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B.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当代青年人并不能很好地拯救传统文化
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不断创新和关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不仅年轻人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C.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今天不只是年轻人在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