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阵图序 [明]候方域 余友贾生开宗,年逾五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阵图序

[明]候方域

余友贾生开宗,年逾五十,老矣。负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绳墨。常自许得为宰相,当一年平寇,三年可尽撤诸塞上兵。里人大笑,以为病狂。乃感愤,着《八阵图》数千言。余则独有取焉,而之序曰:

呜呼!今天下之隐忧,盖在于文臣之望浅,而武担之志骄,不知其所终矣。

陆贾有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为将,不必善骑射,粗知古今,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今天下急,急论将哉。

汉袓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庐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天下而有韩信、孙武,宜使之专制千里,岂当更有开府位其上,中贵观军容,掣其射也?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今天下宣蓟握重兵,豫楚多元帅,而鸣镝在郊,堠火连未央。然则收其所为旌节,撤其所为长城,即外患不靖,内忧不灭,而国家省金钱之费,人民免首功之惨,亦未始非勿药而病也。

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文而左武也。虽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则枢府,藩则抚军。吾皆得而见之矣,大约多历年所而得之。又或以盘错之地,狡利者善避,更授钝者,此其胸中岂异伍卒?而则使诸大将肩蟒围玉,相与拜跪之。固宜为其所轻,而日有愤噪之变也。虽日推毂铸印,于以称曰:文饰则得矣,勘乱则未也。

呜呼!叶公好龙而龙至,燕王马而马来,我国家地广人众,而倜傥非常之略寂焉先闻,将果无人言之耶?抑无人用之耶?岂天未悔祸而人未厌乱耶?又岂人建功立业各有其时,而急者不可以缓,缓者不可以急耶?何贾生之且老而尚托于其言也?

(注)①开府:封建时代,公卿所设的能自任官史的机构。②中贵:指受皇帝宠信的宦官。③推毂:推车前进,比喻推荐人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未始非勿药而病也                愈:更加

B.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文而左武也      右:重视

C.虽日推毂铸印                        铸印:委以官职

D.燕王马而马来                      市: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之序曰                          秋以

B.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              斯用兵之效

C.堠火连未央                        臣死不避

D.又岂人建功立业各有其时            背负青天而莫天瘀者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B.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C.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D.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4.下列对文中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绳墨,本指木工用绳染墨在木材上弹印直线,古代一般用它比喻规矩、法度。古代还将法度称为“三尺”,因为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

B.本文中的《八阵图》是一篇谈及军事的长文,与杜甫那首赞美诸葛亮的同名五绝不同。

C.汉祖、阖闾与韩信、孙武在本文中分别代指明君与贤臣。

D.鸣镝(响箭)、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火在文中均指长城上的报警设备。“推毂”乃引用周文王与姜子牙的典故。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开宗身怀奇才,好谈国家大事,喜欢喝酒,不受俗礼约束,经常得意地说自己做宰相时,在一年内平息了寇乱,三年全部撤掉边塞驻军。

B.作者认为,如今以文臣的身份来担任武事,虽然天天举荐人才委任将领来支持他,只能说好名声得到了,平息骚乱却没有做到。

C.作者认为,天下如有韩信、孙武这样的人才,就应当给他权力,让他统辖广大的地区,而不应再让开府来管辖他,让宦官作监军来牵制他。

D.本文是为其好友贾开宗的老而不见用鸣不平,而更大篇幅是论述天下致乱的重要原因“文臣望浅,武臣志骄”。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

(2)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

 

1.A 2.B 3.C 4.D 5.A 6.(1)做宰相(丞相),不一定读很多书,亲自首先承担困难艰险,有办法调动众人的力量,能不妒嫉别人的功劳,就是名相。 (2)天下如果没有韩信、孙武,那又何必大批地委任众将,援给他们兵权,像倚靠长城一样地依靠他们呢?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掌握常考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同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A项,“愈,更加”错误,“亦未始非勿药而愈病也”意思是也未必不是不用药就使病痊愈。“愈”,使……痊愈。 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诗词虚词的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积累常见虚词的用法,再结合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为”,前一个作.介词,替;后一个作动词,当作。 C项“且”,前一个作副词,将要;后一个作连词,尚且。 D项“之”,前一个作助词,取独;后一个作代词,它。 B项两个“也”都表判断。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 “不难……而难……”是选择句的关系,所以应在“而难”之前停顿,排除AB两项;“其所拜者韩信”意思是他应作“难”的宾语,意思是难的是他拜的是韩信,“其所拜者韩信”是一个判断句,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句子的意思是汉高祖的高明,不是难在拜于将坛之下,难的是他拜的是韩信;吴玉阖闾的信望,不是难在斩杀自己的宠姬,而是难在识别贤才孙武并任用他。 故选C。 4.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鸣镝(响箭)、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火在文中均指长城上的报警设备。‘推毂’乃引用周文王与姜子牙的典故”错误,由原文“而鸣镝在郊,堠火且连未央”可知,鸣镝在古代战斗中常常起指示前进方向的作用,而未必是报警。本文中的鸣镝、堠火都不在长城。“推毂”是出自《史记·冯唐传》的典故。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 A项,“经常得意地说自己做宰相时,在一年内平息了寇乱,三年全部撤掉边塞驻军”错误,由原文“余友贾生开宗,年逾五十,老矣。负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绳墨。常自许得为宰相,当一年平寇,三年可尽撤诸塞上兵”可知,贾开宗自称如果能够做宰相,将在一年内平息寇乱,三年全部撤掉边塞驻军。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 “身”,亲自;“策合”,计划聚合;“忌害”,妒忌;“名相也”,判断句。第(2)句得分点:“而”,如果;“旌节”,指军权;“委之以旌节”,状语后置;“倚”,依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作法举隅

徐晋如

如果说五言律诗是最唐代的诗歌体裁,那么七言律诗就是最宋代的诗歌体裁。不过,文学史所谓的唐代宋代,并不与历史的真实年代完全重合。这只不过大概言之,取其便于论述罢了。

钱钟书曾这样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严仪卿首倡断代言诗,《沧浪诗话》即谓“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云云。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的差别,正是在于五言律诗追求的是丰神情韵,而七言律诗追求的是筋骨思理。在讲格律时我们曾经讲过,七言律句就是在五言律句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而其平仄与五言律句的前二字正好相反,这是单就格律而言。如果从内容上来说,七言律句并不是机械地由五言律句扩充而来。

五言律诗,一般讲究的是对现实世界、自然世界、内心世界的表现,在五言诗当中,往往诗人是融入到情景之中,如王维的“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都侧重于这样一种近乎客观的观照,而七言律诗则更强调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在七言诗中,往往有一些词,表示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自然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评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评论,才凸现出诗人强烈的主观感受。在五言律诗里,你所读到的是一个世界中的人,而七言律诗当中,你总能感到有一个超越三界以外的评论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鲜明的诗人主观情绪的烙印,也才有了七律的筋骨思理。

五言律诗要求精简,总希望追求空、虚的境界,但七言律诗则要平实许多。往往五言律诗中所不需要的成分或者说必须被省略的成分,七言律诗中都要写出来,不仅写出来,而且是要被强调的对象:

如在五言律诗中,常常需要紧缩掉连词、副词。而在七言律诗里,这些连词、副词本身就是诗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七言律诗中又往往用复沓回环的句法,以与五言律诗相区分: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滟滪》)

以上所论,亦仅就大体言之,要深入体味中国诗歌各种体裁的体性,只有两个途径,第一是多诵读,第二是多练笔。

七言律诗可以说是中国诗歌最成熟的一种体裁,也是历代文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裁。其起承转合,很多也是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颔联、颈联衬贴,尾联上句转,下句合。但也有很多章法上要比五律复杂得多。前人有把律诗分为六种章法 ,有分为十三种章法 ,有分为五十一格 ,还有分为二十格者。但我想任何一种划分方法都不可能穷尽诗法。事实上,诗法仅仅对于初学者是必要的,真正高明的诗人,最终是要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言律诗最能体现唐代,七言律诗最能体现宋代;我们可以说,五言律诗是唐朝特有的,宋朝人写的是七言律诗。

B.钱钟书认为,因为天下有两种人,于是就按照“体格性分”把诗分成了两种,即唐诗、宋诗,而不仅仅是按照朝代的区别。

C.认为擅长丰神情韵的诗一定是唐人诗,而具备筋骨思理的诗一定为宋人诗的理解是不准确的。

D.严羽在《沧浪诗话》中首先提出用断代的方法来言诗,他认为宋人写诗尚理。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来说,五言诗更侧重客观观照,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诗人融入到情景之中。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能体现出诗人鲜明的主观情绪。

C.五言律诗的精简往往能体现出诗人想要追求的空、虚境界,而七言律诗就相对平实。

D.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改为“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删减的副词因为不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并未造成内容情感的变化。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只有多读多练才可以帮助学诗者深入体味中国诗歌各种体裁的体性。

B.七言诗可以说是中国诗歌最成熟的一种体裁,也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裁。

C.尽管关于律诗有很多种划分方法,但是作者认为并不存在真正地能穷尽诗法的划分方法。

D.为唐人开宋调的杜甫、韩愈、白居易、孟郊等,他们的部分作品应该是能够不拘泥于诗法的。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

B.“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语意已尽处为读

D.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一名,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探花和榜眼。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美国城市史学家芒德福看来,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与磁石,能否包容、促进人们进行多元发展是决定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

B.在城市车辆尾气排放量不断增大的今天,天津市提倡并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对改善大气污染、维护城市环境是大有裨益的。

C.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从网上知民忧、察民情,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进而赢民心、顺民意。

D.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于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      ,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      ,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无论脚步走多远 ,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       ,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      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绚丽多彩、顽固、框定

B.滋养、绚丽多彩、稳固、锁定

C.滋润、多姿多彩、稳固、框定

D.滋养、多姿多彩、顽固、锁定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文彩    侯门似海    凉(yìn        厚古今(

B.诤言    目光如炬    邻(          而不舍(qiè

C.赡养    暝思苦想    源(shuò     德量力(duó

D.戏谑    气冲宵汉    理(xuán    人影幢幢zhuàn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