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 (1) _____________ ,彩彻区...

默写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

(1) _____________ ,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2) 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3) 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销、霁、落、鹜、岫、翳、辩;不能错写或漏写虚词。本题还要注意审题,任选三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形影相(慰问) B.但以刘日西山(迫近)

C.疾病(经常) D.则刘病日(沉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具表闻                生物之息相吹也

B.州司临门,急星火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顺私情               非吾之所有

D.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

3.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泰山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5.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也能背涌,只有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有删节)

1.“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D.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2.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虚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C.“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的程度。

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B.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不尽记得外,经文与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时,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凿,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议论文。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边城》中的一段文字,请以“戍军政府”的名义向茶峒军民写一则简明的通知。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

 

查看答案

    好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也方纷纷上演“抢人”大戏,奇招迭出,当真是令人________。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仔细的看来却有__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________。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唯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__,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B.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C.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3.下列在史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B.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电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引才政策成功的关键标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