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8月9日,新浪微博认证博主“公益记者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8月9日,新浪微博认证博主“公益记者马小马”发布了一则图文故事,题为“七旬爷爷悬崖‘淘金’半个月,只够给重症孙子买一粒药:尽力了!”。此故事被迅速传播并感动众多网友,也有不少人解囊相助。然而9月3日,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悲情故事却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故事中7旬爷爷的孙子患髓系白血病需要一大笔钱来治疗的情况基本属实,但这位爷爷早已不用上山采药,采药照片也系摆拍。并且,推动发布“采药救孙”故事的公益机构要收取10%的筹款作为管理费。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着怎样的观点与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让网络公益更真实透明 公益,听起来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美好词汇。每个人的微小善意,都能让世界更美好。而公益机构在我们意识里,应该是一种合法的、非营利的组织,其主要活动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材料中推动发布“采药救孙”故事的公益机构要收取10%的筹款作为管理费,让人禁不住怀疑这一机构做公益的真实性。更难以想象捐助人面对这样的事实该作何感想?所以让网络公益更真实透明,才能让公益的路越走越宽。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也对人们精神境界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公益在我国目前还不够大众化,但公益事业的发展前景,必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时代在进步,公益模式也已悄然改变,如今的公益活动往往会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人们通过网络的传播来参与公益活动,参与门槛更低、捐赠方式多元,真正实现高速、面广的效果。互联网公益可谓是给公益事业打开了“另一扇窗”。根据民政部的统计,自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施行以来,已有超过10亿人次通过网络进行捐赠。 不过,尽管“95公益周”“99公益日”等活动的推出,激发出全民公益的高潮,但日益发展的网络公益问题频出。部分怀有恶意的人员和组织利用公众的同情心,打着公益的旗号来敛财,频繁出现诈捐、假公益的乱象。更有甚者通过编造死亡、重大疾病等“卖惨”的故事来进行苦难消费,骗取公众的爱心善意。 公益问题一再发酵,挫伤的不仅是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靠同情诈骗更是触及了人性和法律的底线。如何提升互联网公益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新焦点。 加强对公益参与人员和公益过程的管理或许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途径。公益执行情况与财务数据的透明化,自觉接受社会大众和政府的监督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参与机构资质的审核,毕竟现在中国人不缺参加公益的时间与金钱,缺少的是可信赖的机会与渠道。 互联网公益将人们的公益之心不断激活、聚集、重塑,释放出更大能量。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发展,要始终坚守真实、公信、透明这些慈善的价值底色。遇到悲情故事,人生苦难时提供帮助是人道主义的基本情怀,但打动人心的从来不只是悲天悯人,还有带着希望的未来。当世人从网络公益活动中看见了更多美好,善意和爱心自然会永续流动。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材料作文的审题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或否定的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本则材料由表转折关系的词语“然而”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写新浪微博认证博主“公益记者马小马”发布的一则图文故事,不少人对故事中的主人公解囊相助。第二部分写经过调查发现,“采药救孙”故事有虚假成分,而且公益机构还收取10%的筹款作为管理费。从整体来看,本则材料的话题指向公益捐助问题。这则材料中涉及公益记者、公益机构、受捐助人和捐助者多个对象。在公益捐助的事情面前,公益记者的职业操守,公益机构的职能性质,受捐助者的正确心态,捐助者对事件的识别都可作为写作的角度。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 1、坚守记者光荣的责任 2、用公益让人温暖 3、莫让公益变“功利” 4、爱心筹款,别让好心人寒心 5、网上献爱心,如何更放心 6、让公益之心好好安放 可用素材: 1、当公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捐赠方式,更形成了一个庞大而自发的公益生态网络。不管是救助雪豹、帮助盲童,还是保护环境、医疗援助,一个个微公益项目能在朋友圈、微信群刷屏,都是在严肃的命题中,注入有趣有料、见人见物的元素。这种“场景化公益”的构建,让爱心的表达更加轻松,也更加有趣。 慈善不必是沉重的,也可以很轻松;慈善也无需强求,因为爱心源于自愿;慈善更不可能单打独斗,要形成“公益共同体”。每个人奉献的爱有限,但借助“互联网+”就能汇聚成爱心洪流。 2、2017年7月,民政部发布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公开募捐信息不应与商业筹款、网络互助、个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杂。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应明确告知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项目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个人为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提出发布求助信息时,平台应有序引导个人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对接,并加强审查甄别、设置救助上限、强化信息公开和使用反馈,做好风险防范提示和责任追溯。 3、新闻工作天然与责任相联,新闻记者对社会良性运行负有特殊而光荣的使命,既是船头的瞭望者,也是公众的守望人。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新闻业态如何演进,“新闻真实乃是新闻生命”的信条不容改变,“铁肩担道义”的情怀不能褪色。 4、今天的中国,正身处一个深刻嬗变的时代,尤其是媒体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下,新闻工作者所体会到的危机感注定空前强烈,所经受的压力挑战尤甚于一般职业者。个别人因此而失去了定力,或退缩,或摇摆,或轻慢了责任,或放松了道德。然而更多的媒体人依然在坚守、在奋斗、在创造。 5、“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既已选择了做记者,就当懂得肩上有万斤担,笔下有千钧重。在复杂多变的时代环境中,你自“乱花渐欲迷人眼”,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数十万新闻从业者以超越常人的定力、超越利益的追求,进行着超越诱惑的坚守,始终为理想信念而守望,为责任使命而守望,为精神节操而守望。前不久的一项调查显示,72.1%的受访者确认,当下记者仍然是挖掘新闻事件真相的主力,而42.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让子女从事记者职业。来自公众的真诚认可,无疑是对记者职业的最高褒奖。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以创新的姿态迎接挑战,用坚实的肩膀扛起责任,新闻工作者一定能书写更大的辉煌,赢得更多的荣光。 6、公益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公益记者是公益界的一线力量,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看到公益唤醒善心,改变着世界。 自2013年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与全国上百家媒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动凡人善举,创新公益项目,成为公益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做慈善靠的不光是一腔热情,还要理性。一名义工,他首先要了解慈善是什么,义工是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等等,他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义工。一支义工队,要规范队伍,规范每一名义工,才不会出现“伪善”的人。所以,还是得强调“规范”。 慈善,它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了解它、读懂它,才能让它走得更稳、更好。 参考结构: 让网络公益更真实透明 第一部分,引述材料,提出观点。首先从公益机构的职能性质谈起,然后指出材料中的公益机构有悖做公益的真实性,最后提出观点:只有让网络公益更真实透明,才能让公益的路越走越宽。 第二部分,紧承上文,分析论述。首先指出社会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以事业中来;然后指出公益模式多样化,互联网公益给公益事业打开了“另一扇窗”。 第三部分,指出问题,明确做法。首先笔锋一转,指出日益发展的网络公益问题频出;然后指出公益问题一再发酵所带来的后果;进而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回扣中心。再次明确:无论形式如何发展,要始终坚守真实、公信、透明这些慈善的价值底色。展望未来:当世人从网络公益活动中看见了更多美好,善意和爱心自然会永续流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近日,央视新闻主播康辉的3支视频博客(video blog,简称vlog)发布后,立即火爆社交平台。vlog作者以影像的形式记录生活,与网友分享。而这次,康辉跟随报道团队去往希腊,将央视主播的工作日常与中国外交的最前线及时、真实的展示给大众。据统计,“康辉+vlog”在全网延伸出43.3万条相关信息,相关话题讨论热烈,公众情绪高度活跃,高频率、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有效地拉近了新闻和大众的距离。近两年,中国迎来了全民vlog时代,拍摄vlog成了继图片、小视频后内容输出的一种风潮。央视媒体也紧跟时代潮流,用创新方式讲述新闻,真正让新闻融入到年轻一代的生活中。这与传统媒体重内容轻视觉、重新闻轻用户的常规生产方式截然不同。但毫无疑问,效果是显著的。在康辉vlog的加持下,@央视新闻微博账号的粉丝变化数不断上涨,微博影响力上升趋势明显。从入驻抖音、快手到试水vlog,我们不难发现,央视新闻的“操作”愈发年轻、接地气,并以严肃不失个性的操作增加了流量和用户黏性,进一步提升了央视新闻的品牌效应。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观点认为,中国只有正在走红的城市和希望走红的城市。从这个角度来说,___。“10条抖音重庆占9条”“旅游热度跃居全国第三”等五一期间的数据便证明了这一点。然而事实上,____,一直是重庆旅游的一大短板。2018年重庆接待游客5.5亿人次为全国第一,游客人均消费仅为480元左右就是最好的例证。由此可见,城市发展旅游业不仅要照顾所谓“走红”的面子,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源点,多姿多彩的丝绸之路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演绎着盛世大唐________的辉煌。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在这里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后,又通过丝绸之路这条文化大道远播四方,为人类文明进程贡献着不同寻常的发展基因。据历史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已经有100多万人口,有大量的波斯人、西域人在长安居住、经商。长安是世界商贸活动中心,长安城的东、西市各占地近千亩,业态齐全且发达。商队和马帮         地将无数的货物发往全世界,店铺和地摊上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中国的布匹、服装的神秘、美丽和珍稀的特性,成为西方望族和官宦人家的奢侈品,因而风靡全世界。丝绸之路作为最早的国家贸易商道,中国的丝绸、陶瓷,珠宝、漆器、香料、茶叶等商品通过这里被源源不断地送到罗马,而罗马的香料、象牙、珍珠等商品也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拉载着无数商品的商队和规模庞大的各国使团,         地在这条通道上往来,不但让世界上有了人们         “东有长安、西有罗马”的谚语,(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与伦比   慢条斯理   经年累月   口传心授

B.空前绝后   有条不紊   旷日持久   口传心授

C.无与伦比   有条不紊   经年累月   口口相传

D.空前绝后   慢条斯理   旷日持久   口口相传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的布匹、服装的神秘、美丽和珍稀的特性,成为西方望族和官宦人家的奢侈品,因而风靡全世界。

B.中国的布匹、服装以其神秘、美丽和珍稀的特性,成为西方望族和官宦人家的奢侈品,进而风靡全世界。

C.中国的布匹、服装的神秘、美丽和珍稀的特性,成为西方望族和官宦人家的奢侈品,进而风靡全世界。

D.中国的布匹、服装的神秘、以其美丽和珍稀的特性,成为西方望族和官宦人家的奢侈品,因而风靡全世界。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让丝绸之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和成千上万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和提升,更让人们在饱览万国风情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异域文化的熏陶。

B.也让人们在享受到异域文化的熏陶的同时,还能饱览万国风情,更让丝绸之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和成千上万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和提升。

C.也让丝绸之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和成千上万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和提升,更让人们在享受到异域文化的熏陶的同时,还能饱览万国风情。

D.也让人们在饱览万国风情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异域文化的熏陶,更让丝绸之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和成千上万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和提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就没有沟通往来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比喻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经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官宦、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指酬唱,即用诗词互相赠答唱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与王处士之间的关系友好、感情深厚。

B.首联“是日”即诗题中的“九日”,第二句写诗人与王处士天各一方,只能彼此思念,紧扣题目中的“见怀”。

C.颈联中“阅”有看到、见证的意思,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江山见证自己头发变白的过程。

D.尾联写诗人蒙受王处士远在千里之外的关怀讯问,但因自己被贬谪远地难以归家,故称自己“已无家”。

2.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结合本诗的思想感情简要分析本诗的风格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