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凌云图记 刘大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凌云图记

刘大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

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于时极乐。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

(注)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②汉嘉:蜀地名。③凌云:指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山水之能人               娱:_________________

(2)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乎此也 寓:_________________

(3)延请画事者                 工:_________________

(4)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       其: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2)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

3.作者说子瞻“有志焉而未毕”,其中“志”指什么?请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对这句话作简要评析。

 

1. (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娱乐。 寄托。 擅长。 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2.(1)他们纵情游览山水却不被世俗的事务羁绊,大都像这样啊! (2)以前的人曾经做过的事情,现在的人不一定能够比得上啊。 3.其中“志”指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因为苏轼仕途屡遭坎坷,怀才不遇,无法实现经世致用之志,即使畅游山水也无法真正释怀;但他仍以积极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寄情山水。(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能力。本题涉及多义词。文言释义题答题技巧:理解词义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该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1)非山水之能娱人:不是山水能使人娱乐。 (2)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而是智者、仁者的思想感情常常寄托在这(山水)里面。 (3)延请工画事者:请擅长绘画的人。 (4)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大概也类似古人(曾经)做的事吧? 2.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徜徉”,这里指游览山水;“羁縻”:羁绊;“不可羁縻以事”:被动句;类,像。 (2)“尝”,曾经;“未必”:不一定;“追步”:“追随”的意思。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的能力。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要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语句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依据“昔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可知,子瞻“有志焉而未毕”中的“志”指“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这句话的意思是:愿意担任汉嘉太守,以便成全游览凌云山(的愿望)。“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的意思是:然而苏轼有志于此(游览凌云寺)却没有实现。结合后文“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这里将苏轼的“有志未毕”与“卢君”的“从容就理”“于时极乐”相对比,表达了苏轼仕途屡遭坎坷,怀才不遇,无法实现经世致用之志,即使畅游山水也无法真正释怀的情感;但从另一角度而言,虽“未毕”但毕竟“有志”,从中也能体现苏轼寄情山水的乐观豁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查看答案

用课文中的语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4)《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7)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

(9)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相来记日,如农历每月初一为晦,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朔。

B.“斗”“牛”是“二十八宿”中的两个。古人把地上州国的位置与天上星宿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C.“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阴”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淮阴”指淮河以南地区,“华阴”指在华山的北面。

D.京师,国都。因各朝代国都大多不同,京师就指代不同的城市。《登泰山记》中的“京师”指清朝国都“北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哀吾生须臾

越长城限,至于泰安

B.挟飞仙遨游

自唐显庆

C.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寄蜉蝣天地

D.今安在哉

侣鱼虾友麋鹿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幽壑之潜蛟 ②孤舟之嫠妇 ③乌鹊飞 ④汶水西流 ⑤望武昌

⑥方其荆州 ⑦顺流而也 ⑧鱼虾而友麋鹿 ⑨侣鱼虾而麋鹿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⑧⑨/③④⑤)⑥/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