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如诗如画,清风,明月,水光,天色等融为一体。请...

《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如诗如画,清风,明月,水光,天色等融为一体。请借鉴这一段的写法,描述你游历过的某处风景名胜,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0字。

 

乌江,放眼望去,满眼都是赏心悦目的绿色。江水是绿色的,两岸的山也是绿色的,就连那清澈的天空,似乎也被大片大片的绿渲染得渗透着浓浓的绿意。暑假,我坐船沿乌江逆流而上,船启动后,这种绿的感觉就显得格外亲切,我被绿色簇拥着。乌江蜿蜒曲折,清澈见底,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江底,越往深处,江水愈发绿得可爱。伸出手来,指尖刚触及水面,一丝凉意便传遍全身,继而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快意,好似刚才触及的是凝脂。这是一种纯洁的绿,没有掺杂一点瑕疵,掬起一捧仔细地嗅,仿佛还能闻到一股清新的绿的气息。船疾驰而过,激起了白色的浪花,顷刻间泛起涟漪,向四周荡漾开去。平整如玉的江面,霎时间变得波光粼粼。岸边是一黛青山,青山绿水连为一体,交织出一幅关于夏日的图画,仿佛张大千笔下的山水写意画。 【解析】 本题考查微作文能力。微作文虽然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微作文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其实更高,应对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写什么”“怎么写”,如本题要写“你游历过的某处风景名胜”,要“借鉴”《赤壁赋》第一段多种风景融为一体的写法,且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如写名胜古迹“乌江”,用一个“绿”将山、水、天空以及“被绿色簇拥着”的“我”融为一体。调动视觉(满眼都是赏心悦目的绿色)、触觉(指尖刚触及水面,一丝凉意便传遍全身)、嗅觉(掬起一捧仔细地嗅)等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江水愈发绿得可爱)、比喻(平整如玉的江面)等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醉人的山水写意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虞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日:“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有改动)

(注)①巉(chán)岩:高峻的山岩。②蒙茸:茂密的乱草。③冯夷:水神名。④畴昔之夜:在这里指昨夜。畴昔,往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霜露降,木叶尽脱          既:已经

B.其所止而休焉              听:听任

C.有孤鹤,横江东来          适:恰巧

D.道士笑,予亦惊寤          顾:只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B.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C.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D.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3.把此篇文章(后赋)与课文(前赋)相对照阅读时,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赋是苏轼初游赤壁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前赋谈玄说理,以议论为主,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

D.后赋抒发了作者坚韧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文中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履巉岩,披蒙茸,踞虏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3)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凌云图记

刘大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非山水之能娱人,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寓乎此也。

南方固山水之奥区,而巴蜀峨眉尤为怪伟奇绝,昔苏子瞻浮云轩冕,而愿得出守汉嘉,以为凌云之游。古之杰魁之士,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吾友卢君抱孙以进士令蜀之洪雅,地小而僻,政简而明,民安其俗,从容就理。于是携童幼,挈壶觞,逶迤而来,攀援以登,坐于崇岗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飘飘乎遗世之怀,浩浩乎如在三古之上。于时极乐。既归里闲居,延请工画事者,画《卢公载酒游凌云》也。古今人不相及矣;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乃子瞻之有志焉而未毕者,至卢君而遂能见之行事,则夫卢君之施泽于民,其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

(注)①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禄。②汉嘉:蜀地名。③凌云:指凌云山,蜀中名山之一。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山水之能人               娱:_________________

(2)而知者仁者之心常有以乎此也 寓:_________________

(3)延请画事者                 工:_________________

(4)亦有类于古人之为之邪       其: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纵恣徜徉而不可羁縻以事者,类如此欤!

(2)昔之人所尝有事者,今人未必能追步之也。

3.作者说子瞻“有志焉而未毕”,其中“志”指什么?请根据你对苏轼的了解,对这句话作简要评析。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查看答案

用课文中的语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4)《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7)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

(9)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相来记日,如农历每月初一为晦,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朔。

B.“斗”“牛”是“二十八宿”中的两个。古人把地上州国的位置与天上星宿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C.“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阴”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淮阴”指淮河以南地区,“华阴”指在华山的北面。

D.京师,国都。因各朝代国都大多不同,京师就指代不同的城市。《登泰山记》中的“京师”指清朝国都“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