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比早已________的高铁,作为我国铁路另一高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载铁路却一直________。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办的首届重载铁路新技术新装备展览会在河北沧州举行,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进入展厅,中央的大尺寸沙盘首先映入眼帘,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国家能源集团铁路集疏运系统的地理分布。展厅中最________的是由三节车厢组成的机车模型,它就是“神华号”十二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传统的机械开关地面过分相设备存在开关寿命低、故障率高、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为此,神朔铁路分公司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列车无感知过分相,对重载铁路的运能提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司机操作强度、提高车—网匹配性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铁路牵引供电技术新纪元,值得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家喻户晓 无人问津 有目共睹 万古流芳
B. 脍炙人口 鲜为人知 有目共睹 大书特书
C. 脍炙人口 无人问津 引人注目 万古流芳
D.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引人注目 大书特书
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次展览会围绕“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呈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
B. 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呈现。
C. 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D. 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表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便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B. 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则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C. 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D. 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也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滕子京治理巴陵郡的卓越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书愤(其一)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已经老迈,却不被重用,只能“卧泽中”,让天地照出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表明诗人已经对朝廷完全失去了信心。
B. 颔联引用苏武和张巡两个著名忠君爱国者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抗金报国的忠心如同这两个人一样,非常坚定,至死不改。
C. 颈联运用想象虚写春雨中长满杂草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实际上是借长安洛阳两座古都的荒凉来喻指沦陷的北宋都城汴京。
D. 尾联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似,表达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报国之心仍壮的理想抱负。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那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同光中,赐玉册、金印。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B.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C.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D. 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
B. 节度使,官职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 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 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镠军事才能突出。他年轻时征战黄巢,后又奉旨讨伐自立为王的董昌,均获得了胜利,
B. 钱镠治国有略。他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使得百姓颇有微词。
C. 钱镠赏识人才。罗隐素有诗名,他委以职务,并同他诗文唱和,即使罗隐出言不逊也一笑了之。
D. 钱镠年轻时刚烈任性,会因为小事置人于死地。至晚年逐渐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美誉。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2)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日前,代表中国科技高度的 FAST,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我国贵州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 FAST 的建成不仅为中国科学家探寻未知宇宙和生命起源开启了一道“天眼”,也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 为广深的世界。
宇宙天体不但会发出我们肉眼可见的光,还会发出我们看不见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其中就包括无线电波。射 电望远镜就是观测宇宙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的设备。其中,射电望远镜最重要的指标参数就是灵敏度。灵敏度越 高,望远镜探测微弱无线电的能力就越强。而要想提高灵敏度,就需要扩大射电望远镜的口径。FAST 的口径达到 了世界之最——500 米。根据 FAST 的工作原理,当它观测天体时,会随着天体的方位变化,在其直径 500 米的球 冠状主动反射面上实时形成一个直径 300 米的瞬时抛物面,并通过这个直径 300 米的抛物面来汇聚电磁波。如果 把 FAST 比作一只巨大的眼睛,那么这只巨眼的眼球直径就有 500 米,而负责接收光线的眼珠直径就有 300 米。 FAST 就是靠这个巨大灵活的眼珠来汇聚电磁波、观测深空。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 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其将在未来 10 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摘编自白生《FAST:观测宇宙的“超级天眼”》)
材料二:
FAST 是 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英文缩写。FAST 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其中,主动反射 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 4450 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索网具备高弹性、抗拉伸、抗疲劳等特征,其 500 兆帕的超高应力幅是国家标准的 2.5 倍;帮助反射面变位的 2000 多个液压促动器,通过伸缩实现精准定位、协同 运动、还将自身各项状态信息上报给控制系统,满足适时跟踪、换源等运动要求;承担着传输各种数据信息使命的 动光缆,可以受反复弯曲、卷绕和扭转等机械性能和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4450 个反射单元面板上均有孔洞,既 减少风负载,又能提高透光率,对生态环境无公害,还大大降低了反射单元的自重。
在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核心技术遭遇封锁的重重困境下,南仁东带领着国内老中青三代 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最终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精益求精 的建造工艺,不仅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更推动了我国在天线制造技术、微波电子技术、并联机器人、大跨 度结构、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唐琳《FAST:中国“天眼”遥望苍穹》)
材料三:
FAST 正式启用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去贺信:“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天文学 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 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 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照国际惯例,竣工后的 FAST还需要至少 2 年到 3年的调试。谈到未来可能出现的科学突破,FAST 项目副 总工程师李菂说:“按照计划的性能指标,在其保持世界领先的 10 年至 20 年里,FAST 预期观测到两倍于目前已 知数量的脉冲星,发现 10 倍于已知数量的气体星系。”
平方公里阵列(SKA)总干事菲利普约翰戴蒙德说:“中国已为世界天文界作出了许多贡献,FAST 的建成 更加令人惊叹,它把中国天文学带到世界第一梯队,走到世界前沿。”
美国 CNN 评价“中国天眼”说:“正式竣工的 FAST,比此前世界最大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观测面积大幅增加,灵敏度提高了 2.25倍,与德国波恩的 100 米射电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更是提高约 10 倍。中国的科技越来越进步,‘中国制造’已走向世界各地,在不远的未来,一定能够越来越好。”
(摘编自吴月辉《李菂——让感知无限延伸》,《人民日报》2017 年 6 月 12 日;唐琳《FAST:中国“天眼”遥望苍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突破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其反射面系统可以实时形成 300 米的瞬时抛物面汇 聚电磁波来探寻深空发现宇宙天体。
B. FAST 主动反射面系统的建造充满挑战,具有超高应力幅的索网、满足多项要求的液压促动器、经受各种考 验的动光缆以及反射面板的孔洞代表了中国的科技高度。
C.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建造 FAST 的过程中,中国从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特别是多学科联 动,推动了众多高科技领域创新能力的发展。
D. FAST 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认为,在 FAST 竣工并进行调试后,预计会观测到一定数量的脉冲星并发现更多 的气体星系,FAST 的领先优势地位可保持 10 年到 20 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超级天眼”FAST 用一只巨大的眼睛汇聚电磁波观测宇宙天体,直径 500 米的眼球和直径 300 米的眼珠会探 测到微弱的无线电,可见其灵敏度很高。
B. 高性能的索网、液压促动器和动光缆聚集了最尖端的建造工艺,彰显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科学家们 探知未知宇宙和生命起源开启了大门,并推动了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发展。
C. 从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FAST拥有前所未有的观测精度,甚至可以接收来自宇宙边缘的信号,它将为我们 揭示宇宙中更多未知的秘密,让中国的天文学研究走在世界前沿。
D. 无论是副总工程师充满信心的预测,还是外国媒体和专家的评论,均对 FAST 的建成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 其中习主席贺电中的“重大、重要”等词眼表明对 FAST 赞誉甚高。
3.以上三则材料中叙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 山
张世勤
莽莽苍苍,四面青山。孤独的牛车,远远望去像一个小黑点,在大山深处移动。
父亲刚逝,他的心情低沉而忧郁。今天天气放晴,他该出山,但他只能一个人驾着牛车出山了。
他和父亲在这深山里已经二十多年,习惯了每天植树、护林、砍柴、卖柴这一套步调,从未感觉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现在,父亲不在了,从今天开始他得习惯一个人出山。
山路崎岖,又是一个转弯,转过弯去就是一个长长的缓坡,然后再转弯。这条山路他早已烂熟于心,每到一处转弯,他都要提醒父亲:爹,转弯了。可他再也听不见父亲的回答,父亲的确是不在了!
不知什么时候,车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个转弯处。这种情况从前还未有过,他说,咱们赶路吧,牛却仍然未动。他抚着牛,竟看到牛眼里闪着迷惘。这头牛,当年是父亲接生的,难道它还记着父亲对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亲,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唉,爹,转弯了。
没想到,这一说,牛迈开步子,熟练地转过弯去。他终于明白,牛跟他一样,都习惯了父亲坐在车上,习惯了每到转弯处的提醒,现在到了转弯处,他不说话,牛就有些慌,不知该怎么办。也许,他和牛都需要一个转弯的过程。明白过来之后,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得多了。到转弯处,他还是像往常一样,给父亲说一声:爹,转弯了。这么喊,又像是喊牛。望着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觉得把它看作父辈,似乎也没什么错。父亲和牛的秉性是一样的。
过了些日子,他再次从山外回来的时候,牛车上不再那么空荡荡的了,而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人。
年轻的女人穿着红红的上衣,充满着对大山的新奇。过去,出山进山,远远看去都是一个小黑点,而现在却是一抹鲜红。这抹红,在青山绿水之间,想掩映都掩映不住。
年轻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认识的。每次木柴装车后,他都要带上一种小山果,红红的,是他打柴时顺手摘下的,不为卖钱,只供人品尝。半品半尝之间,木柴也就卖出去了。后来年轻的女人就来了,问他,卖的?他说,不是,随便让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刚摆下摊,一小堆红山果红红地映着。年轻女人又来了。她说,你怎么不卖呢?他说,山里有的是,不值钱。
第三次来的时候,年轻的女人问,你叫什么?他说,叫青树。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觉得枯燥吗?不枯燥,山里有山鸡、野兔,山树上有樱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轻的女人说,你怎么不问我叫什么。他便问,你叫什么?年轻的女人说,我叫红苗。
此后,每次红苗都很准时地来到青树的摊前,一边与青树拉呱,一边吃着红山果。青树觉得卖柴原来挺有意思,怎么过去就没觉得呢!
红苗决计要跟着青树进山了。红苗坐在牛车上向大山深处走去。新鲜的空气裹挟着她,蓝天白云笼罩着她,她觉得天地一下子宽广了。她对青树说,我想告诉我爹。青树说,怎么告诉,他听不见。红苗说,我喊。绵延的群山让红苗柔软的心情无限地舒展。她两手打个弧放在嘴边:爹,我转弯了。
牛听了红苗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转弯,青树忙抚着牛头,轻声说: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几下眼皮。
第二天,青树要去打柴,红苗说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树不解,红苗说我们可以种菜、卖山果。山果是山树自己结的,摘下来,是顺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卖呢?红苗说树不也是自己长的吗?山果咱们也可以自己种啊。
青树第一次驾着空空的牛车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断地跟牛说转弯了,也像是给自己说。
在这大山深处,青树知道,转一个弯,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样的树,开一壁不一样的花。是不是过日子的路也要这样走,要不断地转个弯才好呢?
一年后,青树栽培种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镇上的抢手货。红苗像做窝的小鸟一样勤快,开发出的品种有二三十个之多。青树出山的牛车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枣,色彩缤纷。打这,去一趟山外,青树就会装回一袋子钱。
这天青树从山外回来,丰盛的菜肴让他想到了爹留下来的酒葫芦。喝了酒的青树抓着红苗的手,对着群山,高声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青树喊:爹,我转弯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大山环境的刻画,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为下文情节作了铺垫,奠定了全文孤独忧伤的感情基调。
B.青树在父亲去世前“从未感到日子有丝毫的单调”,说明了青树的孝顺,也体现了青树的因循守旧,为红苗的出场作铺垫。
C.小说开头“孤独的牛车”像“一个小黑点”,后文红苗的上衣是“一抹鲜红”,二者形成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心境与生活的转变。
D.作者极力渲染了山间景色的美丽与山间生活的美好,这深化了小说回归自然的主题,反映出作者对乡村文明日益消逝的思索。
2.小说中的红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以“远山”为题,有人认为以“转弯”为题更恰当,你认为“远山”与“转弯”哪一个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