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爷爷留下的问题 黄克庭 爷爷99岁,耳聋眼花,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爷爷留下的问题

黄克庭

爷爷99岁,耳聋眼花,腿脚也不灵便,但依然很爱说话。

生日那天。儿孙辈共46人全部到齐。大家应邀相聚,无人闹别扭,无人摆架子,无人耍花招,却还是头一遭。虽然三叔是携妻儿旅游顺路回家的,四姑丈、五表哥是出差路过而到家的。在这物质日益丰富,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要花有花,要命却不一定有命的今天,大约都是想讨个吉利沾点老寿星的长寿之光才如期而来的吧……

爷爷很高兴,见到人总要抓住说几句。可是我们谁都不愿跟爷爷说话。原因很简单,爷爷除了长寿之外,就没有一样东西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耳朵聋了,还不甘寂寞!”不管是在爷爷面前还是在爷爷背后,我们都这样说爷爷。反正爷爷听不见我们讲些什么。

如今这年月,连我们年纪轻轻的人都需“换脑筋”后才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形势,爷爷那鹅卵石般的脑袋能孵出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吗?如今这年月,同床共枕的夫妻都不一定有共同语言。何况与隔世纪的遗民对话?然而,爷爷却很顽固,只要是能被他抓住的人,他总要说个不停。于是,我们都有些怕,生怕被爷爷缠住。尽管我们都是来为爷爷祝寿的,尽管我们谁都没有少讲话。

其实,爷爷讲的话很简单,那就是:“干菜怎样算炒熟了?”不管抓住谁,爷爷总是反反复复地说这一句话。我们谁也没有回答。在爷爷面前,谁都只会笑嘻嘻地一个劲儿地点头。

自从爷爷耳朵聋了以后,我们在听爷爷讲话时都学会了一个劲儿地点头,不管爷爷在说啥。爷爷问得累了,一不小心被抓住的人就会溜走。我们都说:“爷爷老糊涂了,看来快了!”

吃了一个世纪的干菜,居然连干菜怎样算炒熟了也不知道,这不是白活了吗?活这么长寿又有什么意义?早该死了。

爷爷过完生日的第五天便悄悄去世了。

那些在爷爷过生日那天讲过“爷爷老糊涂了,看来快了”的人便如发观新大陆的哥伦布,便如中了两千万元大奖的穷光蛋般兴奋。爷爷去世了,谁也没有为爷带流眼泪。

每每,儿孙们重聚,想起爷爷,总免不了戏言“干菜怎样算炒熟了”。看那眉飞色舞的表情,似乎只有爷爷才不解这世上最简单的问题。

不幸的是,爷爷的基因在我身上保留得最多,退化得最少,进化得最慢。爷爷去世十年了,“干菜怎样算炒熟了”我却始终没有搞清楚。我也不敢对人发问,生怕别人也说我:“老糊涂了,看来快了!”尽管我像初八九的月亮,还没有蓄满一身血肉。

此后,每每见到母亲、妻子在炒干莱,我便躲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察,总想弄清楚爷爷留下的问题。然而。我却一直没有得出能说服我自己的答案。我真担心,我会不会像爷爷一样。到死也不知道干菜怎样才算炒熟了呢?难道我也要等到耳朵聋了,听不到别人说三道四时再去问人家“干菜怎样才算炒熟了”吗?

爷爷留下的问题。实在太折磨人了。

(摘编自《小说选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约都是想讨个吉利沾点老寿星的长寿之光才如期而来的吧……”,其中的省略号表示话意含蓄,让读者想象。

B.爷爷生日这天很高兴,见到人总要抓住说儿句,但我们都不愿和爷爷讲话,因为爷爷耳聋,没办法交流。

C.“尽管我像初八九的月亮,还没有蓄满一身血肉”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并不老,更谈不上“老糊涂,”。

D.小说情节简单却不乏波澜,由最初大家一起“笑嘻嘻地一个劲儿地点头”到后来“我”“总想弄清楚”,富有变化。

2.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干菜怎样算炒熟了”这句话的作用。

3.小说结尾“爷爷留下的问题,实在太折磨人了”含义丰富,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我”被哪些情感所“折磨”。

 

1.B 2.①人物塑造上:表现爷爷渴望被人关心却又不被人们特别是不被儿孙辈理解的孤独,也侧面表现了儿孙们对爷爷的冷淡,对老人的“孝顺”是表面上的且各有各的目的。②情节上:是行文的线索,小说以这句话串联起儿孙们的不理解、爷爷的孤独、“我”的困惑等内容。③主题与标题上:与标题相呼应,这句话解释了“爷爷留下的问题”的具体内容,形象地寓示了小说的主旨。 3.①愧疚之情,为“我”不关心爷爷、不关心老人而愧疚。爷爷在世的时候,“我”与其他儿孙们一样不关心爷爷,不愿跟爷爷说话,听爷爷讲话时都只会一个劲儿地点头敷衍,爷爷去世后也不悲伤,甚至还调侃爷爷。②孤独之感。爷爷留下的问题,“我”找不到答案,又不敢问人,只能一个人悄悄地琢磨,说明在“我”的周围没有关心老人的社会氛围。③担忧之情。“我”担心自己老了之后也会像爷爷一样被人冷落和嘲笑,担心未来我们社会对老龄问题仍然缺少认识和行动。 【解析】 1.本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类试题答题时要注意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要注意对比答案选出一个最合适最明显的选项。 B项,“因为爷爷耳聋,没办法交流”错误,由文中“可是我们谁都不愿跟爷爷说话。原因很简单,爷爷除了长寿之外,就没有一样东西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可知,我们不愿意和爷爷讲话,是因为我们并不关心他,对他不感兴趣。 故选B。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用的能力。理解句子首先要从本句入手,理解句子本身的意义,还要从深层次理解,比如从句子的结构;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以及特殊的副词;修辞手法;结合段意理解;抓住中心来理解;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等。 句子本身,这句话是爷爷说的,而且“不管抓住谁,爷爷总是反反复复地说这一句话”,可见从人物塑造上,表现爷爷渴望被人关心却又不被人们特别是不被儿孙辈理解的孤独;又结合其他人对这句话的反应,“我们谁也没有回答”“爷爷去世了,谁也没有为爷带流眼泪”等情节也侧面表现了儿孙们对爷爷的冷淡,又前文说到“大约都是想讨个吉利沾点老寿星的长寿之光才如期而来的吧”表现对老人的“孝顺”是表面上的且各有各的目的。注意从爷爷和儿孙们两个角度分析人物。 这句话出现后,爷爷过完生日的第五天便悄悄去世了,而儿孙们也常常以此戏言,“我”的脑海里也一直萦绕着这个疑问,可见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即从结构上,这句话是行文的线索,小说以这句话串联起儿孙们的不理解、爷爷的孤独、“我”的困惑等内容。在主旨上或是内容上,这句话解释了“爷爷留下的问题”的具体内容,形象地寓示了小说的主旨。 3.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解此类问题,首先仔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结合文中的抒情议论性内容来思考作答。 本文主题丰富而含蓄,指向当今中国老龄化的问题。考生从这个角度切入便不难概括出答案。 小说的结尾常常有总结全文的作用,从故事情节上,儿孙们包括“我”对爷爷的漠不关心等情节可以概括出愧疚之情。从“我”的角度,我反复思考爷爷留下来的问题,而“我”找不到答案,又不敢问人,只能一个人悄悄地琢磨,从深层含义上,“我也不敢对人发问,生怕别人也说我”,又结合儿孙们对爷爷爱答不理的情节。可以窥见“我”的周围没有关心老人的社会氛围,体现孤独之感。倒数第二段“我真担心,我会不会像爷爷一样。到死也不知道干菜怎样才算炒熟了呢”可以看出“我”的担忧之情。答题时注意找出相关情节概括情感,结合文本围绕主题具体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受“利奇马”影响,上海风雨影响开始显现。9日18时,上海从防汛防台Ⅲ级应急响应升级为II级应急响应。记音从上海市防汛办获悉,此次台风影响预计将超过去年3次台风正面登陆的影响。截至15时,上海已撤离1万余人。

上海各行各业严阵以待。铁路上海站各站区准备了充足的应急储备物资,包括草包、沙袋、雨衣、雨鞋、应急照明器具及抽水泵等。车站加强了对各站站房屋顶排水管沟的清理、疏通,做好站区停放列车的防溜措施,加强对现场的安全巡视,及时掌握各类设备运行情况。针对列车停运,各站加开退票窗口,应对退票高峰,同时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及时发布列车调整信息,引导旅客安排行程。随着“利奇马”逼近,东航迅速进入抗台保障的备战状态。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研判台风对航班运行的影响,优化调整航班编排,多策并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障旅客出行。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关于台风的命名、除名问题,很多人都有疑问,台风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被除名?除名意味着什么?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石妍介绍,台风的名字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出10个名字,总计140个名字循环使用。而台风命名表上的名字并不是“终身制”,当一个台风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地区)的巨大损失,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地区)可以向台风委员会提请将该台风除名。一旦除名,则由该名称提供者,重新提交新名称补缺。

例如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的2014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2016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它们都因为破坏力巨大,被正式除名,这些名称将成为这些“罪大恶极”台风的专属名称。

石妍介绍,截至目前,台风命名表上被除名的共有45个,其原因也并不都是台风“罪大恶极”。比如2000年台风委员会第33届会议中,泰国提供的“翰文”被印度气象局以宗教因素为由反对,最终未被使用,由“莫拉克”替代:2015年第47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韦森特”遭到除名,并由“兰恩”取代,其除名原因是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同名冲突。类似的例子还有“库都”“欣欣”“婷婷”等。

1949年以来登陆华东台风排行榜

排名

年份/编号

名字

登陆地点

登陆风速

1

1956/无编号

Wanda(温黛)

浙江象山

65m/s(超强台风)

2

2006/0608

Saomai(桑美)

浙江苍南

60m/s(超强台风)

3

2019/1909

Lekima(利奇马)

浙江温岭

52m/s(超强台风)

4

2016/1614

Meranti(莫兰蒂)

福建厦门

52m/s(超强台风)

5

1953/无编号

Nina(妮娜)

福建晋江

50m/s(强台风)

6

1980/8015

Percy(珀西)

福建漳浦

50mn/s(强台风)

7

2005/0515

Khanun(卡努)

浙江台州

50m/s(强台风)

8

1958/无编号

Grace(葛瑞丝)

福建福鼎

45m/s(强台风)

9

1966/6614

Alice(爱丽丝)

福建罗源

45m/s(强台风)

10

1985/8510

Nelson(纳尔逊)

福建长乐

45m/s(强台风)

11

2004/0414

Rananim(云娜)

浙江温岭

45m/s(强台风)

 

材料三:

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一是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逸230公斤。因此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可把巨轮推入内陆;也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的破坏更太。大风还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是暴雨。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一300毫米,甚至50O一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三是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海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等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外台风的这些灾害极易诱发城市内涝、房屋倒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摘编自《中国气象报}I》)

材料四:

最近30年,登陆台州的台风,数8923号台风、97ll号台风、0414“云娜”台风和此次“利奇马”台风这四个威力最大,破坏力最强。纵观这30_年,超强台风凶悍依旧,但防台成果今远胜昔。

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得全社会防台能力大大增强。与9711号台风和“云娜”台风袭来时相比,台州海塘坝固若金汤,“防台型”民居鳞次栉比,饶是“利奇马”风速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极值,但台州未发生大面积倒房现象,狂风裹挟的海浪始终未能涌入堤内贻害家园。

过去人们对游移路径捉摸不定的台风,囿于气象科技水平不高,难以做到精准预报。但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和气象科技进步,我们对台风生成和移动速度、路径,已可精确到分秒和公里。对特定某一个台风活动规律了如指掌,十分有利于我们科学、高效防御台风。

台风,作为杀伤力巨大的自然灾害,所涉的地区,每一个人都难以置身事外。防台意识和行动。绝不只是政府部门和防汛防台指挥部的事,更是全社会芸芸众生自保和利他的义务和天职。非常时期,面对来犯之强敌,特定区域的人们,务必众志成城应对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转移险段群众,躲避强风器雨保安全,就成为人多势众的集中大行动。

(摘编自《台州日报》)

1.下列对台风“利奇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过去一年台风3次正面登陆对上海的影响,无法超过“利奇马”此次登陆对上海造成的影响。

B.在“利奇马”的影响下,东航正因为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保障旅客出行。

C.根据材料二,“利奇马”作为今年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台风,对我国华东地区造成严重灾害,“利奇马”将被我国除名。

D.根据登陆风速,“利奇马”成为今年以来登陆我国华东地区最强的台风,同时跻身建国以来登陆浙江最强台风前三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兰蒂”被除名是由于其造成过巨大损失,“翰文”是因为涉及宗教,“韦森特”是因为与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表产生冲突。

B.虽然有140个名字供台风循环使用,但是并不代表这140个名字是“终身制”的,有些名称会因为某些原因而不再被人们使用,即被除名。

C.台风所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是由其风速高、降雨量大、导致潮水猛涨等造成的,并且这些直接灾害还极易诱发其他次生灾害。

D.最近30年,随着海塘坝、“防台型”民居等城乡基础设施的完善,浙江台州地区的防台能力显著增强,大面积倒房现象鲜有发生。

3.根据材料,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台风灾害的防范工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不仅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而且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这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检阅中国古代文艺发展史,我们发现称得上社会家国情怀代言人的作家、艺术家是很多的。他们的优秀作品构成了璀璨的星河,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强国富民的伟大事业。

与之相应,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

一是“诗言志”。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此后,《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教化”又称“风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即民歌;二指情感。《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教”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一一家国之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

二是“兴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兴寄”。“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之风,陈子昂对之极为不满,他尖锐地指出:“齐、粱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唐初,励精图治的唐太宗则认为“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夫道,君子耻之”。就是指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娱”。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有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笼等。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是打着美学的旗号,实际上则是败坏社会风气。

作家、艺术家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要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中华民族写真创美。

(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是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在特定意义下,作家、艺术家担任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

B.“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中国古代诸多典籍中都提到了这一命题。

C.“教化”强调教育百姓乃至统治者,从而达到移风易俗,变“私志”成为“公志”的目的。

D.中国当今审美生活普遍存在“过娱论”,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然而,败坏了社会风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作家、艺术家的功能及美学理论方面分别论证,指出艺术创作要重视家国情怀。

B.文章第二至五段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两个美学理论,并重点分析“兴寄论”的实用性。

C.文章运用引证法论证“兴寄”的来历,并举例证明“兴寄论”往往用来否定“过娱论”。

D.文章在论证中兼顾历史与现实,其中对“诗言志”内涵的解读,可以说是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艺术家较之他人需要具有更强的社会担当意识,主要是因为他们要履行社会审美导师这个职能。

B.“言志”与“教化”的统一贵在至诚情真;而“兴”与“寄”的统一是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

C.一味追求唯美之风,必然导致有“兴”而无“寄”,以致社会过娱,这也是陈子昂标举“兴寄”之因。

D.“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民追星的时代”,这些言论显示了“过娱”化,需纠偏补正。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咸味太平凡了,平凡到容易被忽略。但是深思起来,“甜”“酸”有时都可以不。因为它们都带有一点装饰性,咸味好像才是踏踏实实的生活,好像才是不可或缺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希格斯粒子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预言中解释物质质量起源的粒子。经过全世界物理学家近半个世纪的努力,2012年欧洲核子中心宣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实验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这项成果标志着“标准模型”的完成,开启了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新时代。随后,中国高能物理学家提出建造大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计划,CEPC研究团队用两年多时间发布了《初步概念设计报告》。之后,又用三年时间,正式完成《概念设计报告》。

按照概念设计,CEPC将是一个埋在地下100多米深处、周长100公里的“大圈”,至少会有两台探测器同时进行科学实验。CEPC以秦皇岛地质结构为参考,进行了概念设计可行性研究,预期于“十四五”开始建设,并于2030年前竣工,大约将耗资300多亿人民币。

这个“大圈”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加速器,另一部分是探测器。加速器主要负责产生正负电子并加速,最终精确聚焦对撞,制造极端环境,产生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理事件。加速器主要由一个小型直线加速器和一个与对撞储存环同样长度的增强器组成,把正负电子的能量提高到研究所需的值。能量达到研究所需后,粒子就会进入两个储存环进行对撞。探测器则相当于可以高速、高精度拍照的立体显微镜,由多种不同的子探测器组成,用来记录带电和不带电的各种微观粒子。同时,这个“照相显微镜”也会采用最新的软件技术,与最新的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发展紧密相关。

在设计CEPC大致模样的同时,研究团队还规划了前10年的实验内容。最初的7年内,CEPC将在质心能量2400亿电子伏特处运行,以研究希格斯粒子。随后2年,CEPC将在910亿电子伏特处运行,以研究Z玻色子和重味物理。另外一年时间,CEPC计划在1600亿电子伏特附近研究W玻色子物理。而在这10年后,CEPC未来可能发展方向之一是升级为一个超级质子对撞机,质心能量将达到100万亿电子伏特,以便在大范围内直接寻找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

有科学家立足于当下认为,造巨型对撞机是“进无底洞”,建造花费巨大,将会影响其他基础科学的发展;高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对人类生活短期内好处不明显。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则认为,对于中国的高能物理来讲,这是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该方案可以进一步理解希格斯粒子的性质、宇宙早期演化、反物质丢失、寻找暗物质和真空稳定性等一系列未解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寻找新的物理规律。目前国家在立项方面还没有给出明确的信号,科学家们期待着以政府间合作的形式推动CEPC的预研和建设。

对物质根本结构的研究引领了数百年来科学的发展。二战后,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研究则引领了对物质根本结构的研究。在过去六十多年里,美国、欧洲各国及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均投入巨资,不断建造各种大型加速器。诺贝尔物理学奖方面30%的奖项与加速器直接相关,诺贝尔化学奖方面多个奖项也得益于加速器设施。如果CEPC能够建成,无疑能让中国拥有世界级大型加速器基地,成为该领域全世界的领跑者。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让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预言成为现实,开启了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新时代。

B. 中国高能物理学家提出的CEPC计划,认为秦皇岛地质大致具有在地下100多米深处建一个周长100公里“大圈”的条件。

C. CEPC中的探测器采用最新的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手段,由多种不同的子探测器组成,用来记录带电和不带电的各种微观粒子。

D. 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研究能引领科学发展,美国、欧洲各国及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为此不惜投入巨资不断建造各种大型加速器。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概念设计报告》指出,CEPC将是一个埋在地下的“大圈”,由加速器和探测器两大部分组成,探测器相当于“照相显微镜”。

B. CEPC计划最初以发现并研究希格斯粒子为主,然后再研究Z玻色子和重味物理,最后研究W玻色子物理,设计思路清晰。

C. CEPC计划的实施需要投入巨资,将会影响其他基础科学的发展,同时高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对人类生活短期内好处不明显,有科学家从而提出不同看法。

D. CEPC应用前景广阔,如果CEPC能够建成,中国将和美国、欧洲各国及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一样,在粒子物理研究方面拥有先进的实验平台。

3.中国建造大型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史学创新要坚持正确方法

王曾瑜

对于任何学科发展来说,创新都是内在要求。就史学研究而言,创新主要体现为提供新的史料、进行新的论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进展甚至开拓新的领域,形成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推翻旧说的研究成果。创新的最大意义在于“新的”比“旧的”好,而不是相反。但从史学创新的实际情况看,并非没有在创新的名义下走向反面的情况,这是推进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新是要突破陈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一切规矩。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经过长期发展,在微观上已经积累了一套必须遵循的研究规矩。比如,史讳、年代、地理、职官、版本目录、古汉语训诂等一整套科研基本功或曰史学专门知识,是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时必.须遵循的,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知识积累方能了然于胸。如果在这方面想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就会出现硬伤。例如,“邱”字是清朝为避孔丘名讳而新造的字,在清代之前并无此字。清人习惯于依据自己的名讳改古书。如果今天的学者不注意这一点,在研究清代之前的史学作品中使用诸如“雍邱县”“闾邱”之类的称谓,就会成为硬伤。举此例是要说明,史学创新要有必需的基本功和细致扎实的研究,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推进史学创新,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正确的史观和史识。就中国古代史研究而言,近年来这方面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在一些文章中出现了一种论调,认为只有摆脱意识形态的主宰,史学方能创新。所谓意识形态,对治史者而言,主要是指史观和史识。自古迄今,任何史家治史均不可能不受本人史观和史识的影响。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又何尝没有他们本人的意识形态在主宰呢?

就治史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至今仍然颠扑不破。现在,有的人为了史学创新而刻意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这无疑是南辕北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我们可以在史学研究中分辨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共性与个性。如此,才能分析和判断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比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史观和史识不正确,创新还会出现许多乱象。比如,近些年来,史学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污蔑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种所谓的“创新”,事实上所要贬损和否定的是中华民族的爱国正气和优良传统。

再说一点文风问题。目前,追求文字的生僻、晦涩和朦胧甚至刻意创造一些新词,逐渐成为某些史学作品的一种时髦,成为其“创新”的一种表现。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必然需要不断创造新词。但是,新词应当含有旧词不具备或不能包容的词义。如果词义与旧词相同,那似乎无须多此一举。但目前有的学者以编造一大堆生僻、晦涩的新词为荣,似乎此类新词创造得愈多,自己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就越强。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倾向。

治史者都希望求得学术上的创新,但真正拿出经得起推敲的史学研究创新成果又很不易。正因为不易,更需治史者潜心努力。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1月14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有的学者喜欢编造一大堆生僻 、晦涩的新词,似乎此类新词创造得愈多,自己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就越强。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倾向。

B.作者认为“新的”比“旧的”好是创新的全部意义所在,这是推进史学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C.那些主张在史学研究中摆脱意识形态主宰的人,看他们的作品,已经摆脱了本人史观和史识的影响。

D.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时必须遵循相应的研究规矩,这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知识积累才能实现,但有时也能通过“创新”来规避基本功的修炼。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史学创新要坚持正确方法”为中心论点,阐述了史学创新存在的问题以及正确的做法,论述严谨、条理清晰。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具体可考的事例,如第二段中列举“邱”字是清朝为避孔丘名讳而新造的字,来证明史学创新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C.有的人为了史学创新而刻意放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是一种极端的做法,而且容易导致史学界的许多乱象。

D.作者认为,当今的史学界存在刻意创造新词的文风问题,对于史学创新而言,不需要创造新词。

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治史者如何才能做到学术上的创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