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青蒿素是继乙氨嚓咤、氯喳、伯喳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①___________疟原虫发育的早期(滋养体期),对青蒿素并不敏感所以不管采用多高的剂量,青蒿素对早期的疟原虫也无能为力。②___________,青蒿素才能发挥作用。但是青蒿素的半衰期又非常短,在体内只有两个小时左右只有在对的“时间”(青蒿素还在半衰期内),遇上对的“人”(处于中晚期的疟原虫),青蒿素才能对疟原虫起效用。对于早期疟原虫,需要在下一个生长循环周期碰到给药才能被杀死,在这样的情况下,③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 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在戏曲表演过程中, 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 的审美效应。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淹没 揣测 五光十色 荡气回肠
B.淹没 揣摩 五光十色 勾魂摄魄
C.湮没 揣测 五颜六色 荡气回肠
D.湮没 揣摩 五颜六色 勾魂摄魄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
B.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这一特点
C.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D.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B.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C.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D.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作者用“_____,_____”两句,表现男主人公迎娶女主人公后变得粗暴无礼。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钓屿①
(明)郭汝霖
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
黄擎浮浪远,钓屿芜波明。
唇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
倚墙时浩啸,奇览慰生平。
[注]①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册封正使郭汝霖一行乘坐“封舟”向琉球王国进发,航行到钓鱼岛海域即兴而作此诗。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既描绘了封舟在大海上扬帆远航的生动场景,一也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B.颔联写初见钓鱼岛。诗歌借着对封舟的动态描写,将钓鱼岛这一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然地推到读者眼前。
C.颈联用想象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钓鱼岛的风景,给人一种迷蒙飘逸的美感与和谐安详的听觉感受。
D.尾联写诗人倚靠着船上的桅杆不时地浩歌长啸,奇美的祖国山川,让他感到足以告慰平生,直抒胸臆。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与篛林交益笃,在辛卯、壬辰间。前此,篛林家金坛,余居江宁,率历岁始得一会合,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刑部狱,而篛林赴公车,间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篛林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语经谁史,旁若无人同系者或厌苦,讽余曰:“君纵忘此地为圈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姗笑何?”然篛林至则不能遮归,余亦不能畏昔警而闭所欲言也。
余出狱,编旗籍,寓居海淀,篛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则馆其家。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每阅月逾时,检篛林手书,必寸余戊戌春,忽告余:“归有日矣”余乍闻,心忡惕,若哄行驻乎虚空之逗,四望而无所归也篛林曰:“子毋然吾非不知吾归子无所向,而今不能复顾子,且子为吾计,亦岂宜阻吾行哉?” 篛林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今兹其果归乎?吾知篛林抵旧乡,春秋佳日,与亲懿游好,徜徉山水间,酣嬉自适,忽念平生故人,有衰疾远隔幽燕者,必为北乡惆然而不乐也。
(选自方苞《送王第林南归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B. 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C. 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D. 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辛卯,干支之一。“干”指天干,“支”指地支,上下相配以纪年,如“辛卯”之前是“庚子”,之后是“工辰”。
B. 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人京应试的举人或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C. 编旗籍,清代对犯人的一种处罚,即把释放犯人的户籍编人军队,加以管制。八旗汉军旗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D. 幽燕,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幽”即古幽州,“燕”也是河北的别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林珍惜友情。在辛卯、工辰年间,他正好进京应试,隔一两天就来看望作者。
B. 第林虚心向学。在作者被关监狱期间,他前来问学,不顾监狱中其他犯人耻笑。
C. 第林重情重义。作者出狱后,人城办事常住在他家,他们还经常彼此书信往来。
D. 第林善解人意。他准备南归,发现作者忧虑紧张的情绪,就多方开导劝慰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第林推户而入矣。
(2)林之归一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害羞
陈忠实
小学校大门口内侧,并排支着两只长凳,白色的冰棍儿箱子架在长凳上,王老师习惯了在讲台上的一边讲课一边自信优雅地踱步。可是现在他不是面对男女学生的眼睛,而是面对一只装满冰棍儿的木箱,踱步的姿势怎么也优雅自信不起来。
入夏之前,学校买回来一套冰棍儿生产机器,这是春节后开始新学期一直吵吵嚷嚷的结果。教师们共同强烈的感觉是在本校教书最可怜了。张老师说他弟弟的工厂除了发年终奖金还发了过年所需的一切,连卫生纸也发了一大捆。胡老师说他姐的公司还发了电热毯、电热杯、气压热水瓶。……
冰棍机器买回来了,当召开全体教师会,专题研究知何卖冰棍的问题。终于讨论出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案来:教师轮流卖冰棍儿,利润归自己。
学校大门离公路不过十米远。王老师低了头或者偏转了头,想招呼行人来买冰棍儿又怕熟人认出自己来。
“王老师卖冰棍儿?”
王老师眯了眼聚了光,还是没有认出来,这人眼晴上扣着一制大墨镜,身上穿一件暗紫色的花格衫子,牛仔裤。
中年人笑笑:“王老师你大概不认识我了,我是何社仓,何家营的。”
王老师记起来了。他教他的时,他还是个细条条的小白脸里,一双睫毛很长的眼晴总是现出羞怯的样子。他随意问:“社仓你而今做什么工作?”
“我在家办了个鞋厂。”何社仓说。
何社仓把话又转到冰概箱子上来:“王老师,我刚才ー看见你卖冰棍儿,心里不知怎么就不自在,这样吧,你这一冰棍全卖给我了,我给工人降降温。你也甭站在学校门口受罪了。”
王老师咕哝着:“你要工人降温也好,你到学校冰棍厂去货,便宜。”
“王老师你甭不好意思。”何社仓说,“我在你跟前念书时,老是怕人笑话自己。而今我练得胆子大了哩!真的,不瞒王老师说,我这鞋厂,要是按我过去那性子ー万年也办不起来。我听说原先在俺村下放的那个老吕而今是鞋厂厂长,我咬了牙给老吕送了一千块。”
王老师噢噢噢地惊叹着。
“王老师,而今……哎!”何社仓摇摇头,“我而今常常想到你给我们讲的那些做人的道理,现在还觉得对对的,可是……行不通了!”
王老师心里一沉,说不出话。
往日里中午放学时王老师站在校门口,检查出门学生的衣装风纪,歪带帽儿的,他往往有一种神圣的感觉,现在,他已经无暇顾及这些了。
“王老师生意好红火!”下午时,体育老师杨小光却神秘地眨眨眼,“王老师,我引你看场西洋景儿——”说着拽着他来到一间教室外。
三年级丙班教室里的讲台上,站着六年级甲班班长何小毛,正在给三年级小学生做动员:“同学们要天天冰棍儿快到后门去!后门那儿是我们班主任王老师卖冰棍儿,王老师年年都带毕业班,你们将来上六年级还是王老师给你们当班主任……”
王老师吃惊地瞅着何小毛,眼前忽然一黑,几乎栽倒。
这时候何小毛已经跑出来,站在两个老师面前,毫不胆怯地说:“我当推销员有什么不对?你上体育课硬把冰棍摊派给我们,一人一根不吃不行……”
王老师听着就扬起了手,“啪”的一声响,打了何小毛一记耳光。何小毛冤枉委屈地蹬他一眼,捂着脸跑了。
放晚学时,校长成斌来了。说他和吴主任研究过了,王老师向被打学生家长赔情,争取何小毛的乡村企业家的父亲的谅解。
三个人ー起去了一座二层楼房面前,何社仓闻声迎出来,大声喧哗着“欢迎欢迎”"的话,把三位老师引进底层东头套间会客室。
他吩咐女人说:“你开几样菜,我跟我老师喝一点。”
酒过三巡,何社仓大杯大杯饮着酒,发着慨叹:“我只有跟三位老师喝酒心里是坦诚的,王老师,我现在有时还梦见在你跟前念书的情景……我小时候那么怕羞!我而今不怕羞了胆子大了。我那个小子小毛根本不知道害怕害羞!我倒是觉得小孩子害点羞更可爱……”
王老师似乎被电火花击中,猛地饮干杯中黄澄澄的啤酒,扔下筷子,大声响应附和着说:“对对对!小孩子有点害羞更可爱!”
说着竟站了起来,忽然鼻子一抽,两行老泪潸然而下,伸出抖抖索索的手,像是发表演说一样:“其实何止小孩子!难道在我,在你们,在我们学校,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里,不是应该保存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吗?”
三个人都有点楞,怀疑王老师可能醉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老师在学校门口面对装满冰棍儿的木箱,怎么也优雅自信不起来,主要是因为他的特长是上课而不是卖东西赚钱。
B.何社仓说王老师当年给他们讲的道理虽然对,但现在却行不通了,这说明他对现实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C.何小毛这一角色,代表了商品社会下成长的青少年,有灵活的头脑,毫不胆怯的行为,却少了一点可爱的害差心理,引发读者思考。
D.小说以“害差”为题目,写出了王老师卖冰根儿的害羞心理,也从侧面反映出“不害羞”成为当时社会的潮流,发人深省。
2.小说第二段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如何理解王老师说的“其实何止小孩子!难道在我,在你们,在我们学校,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里,不是应该保存一点可爱的害羞心理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