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淡淡的哀愁。文章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的“不宁静”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下来的描写都是对这种低沉情绪的诠释:小路是曲折,幽僻,寂寞的;荷塘边的树是蓊蓊郁郁的;月光是淡淡的;荷香像渺茫的歌声;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虽有热闹的蝉声与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显现出作者心中的失落;想起古人采莲的情景,作者又发出“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的感慨;想回到梦中的江南,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这种种表现都是“淡淡的哀愁”融入文中所致。
②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并存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不正是作者想摆脱愁绪而欣然前往荷塘的原因吗?往日阴森森的小路,在“满月的光里”却显得很好;作者在寂静中“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好像“到了另一世界里”,“便觉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独自受用这美妙的荷塘月色,将自由的思绪寄于无边的美景中,由赏景而思古,联想到古人热闹的采莲场景。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融入全文之中。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给幽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使作者笔下的荷塘之景变得淡雅,安谧,柔和,同时真实自然地反映出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关注每一个自然段的内部思路,利用段落中的标点符号和关键词语把握段落的内容,看段落内部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
《荷塘月色》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从全文的感情基调看来,作者“不平静”的心绪贯穿全文的始终。当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时,朱自清先生那“如一团乱麻”,“一团火”的内心世界,不仅没有因为这孤寂的静谧的氛围而“宁静”下来,反而越发不宁静。于是,悄悄披了大衣出门,回来时亦“轻轻”推门进去,作者愁绪满怀的清病身影在这广袤的寂夜中显得那么孤独与寂寞。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作者时而缓步前行,时而停立凝想,作者竭力地“超乎平常的自己”,到与现实相对立的另一个世界去尽情“受用”田田的绿叶,多姿的荷花,缕缕的清香,溶溶的月色之惊异之美,但追求的只是刹那间的暂时的忘却和暂时的淡淡的喜悦,他毕竟做不到真正的超然,一听到树上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又猛然袭上心头,不禁发出慨叹:“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宁静的心情复又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