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秋天是一个容易引人生发无限感慨的季节。读了《故都的秋》,你有怎样的感慨呢?请围绕...

秋天是一个容易引人生发无限感慨的季节。读了《故都的秋》,你有怎样的感慨呢?请围绕“景由心生”这一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200字左右。

 

现实社会的黑暗、个人理想的渺茫,使得郁达夫在描写故都的秋色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但是,面对秋天,面对同样的社会现实,毛泽东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景象,抒发的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革命豪情。因此,一个人的眼中有怎样的世界,取决于他的心态是消极悲观的,还是昂扬向上的。《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因情人被打死而在极度的悲伤中看到头顶上是一轮黑色的太阳。既然景由心生,我们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乐观的态度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的能力。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故都的秋》后引发的感慨,围绕“景由心生”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可以先写出感慨,再进行举例分析。 如感悟到“一个人眼中有什么样的景物,取决于他的心态。”根据《故都的秋》作者描写的景物特点可推知作者内心的“悲凉”。因而我们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乐观的态度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天。文中可以列举其他的例子加以证明,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景与情的关系等。注意语言的流程,层次的清楚,字数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国、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样。“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篮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勾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進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糢糊糊地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从东关头转弯。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闳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地、冷冷地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地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下文景物的描写、时空的转换按照游览顺序展开,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一起夏夜泛舟秦淮河所见、所闻和所感。

B.“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化用李清照词句“载不动许多愁”,将抽象的“梦”形象化,表达了作者的感受,点明了文章主旨。

C.描绘秦淮河的七板子船,联想到了北京、杭州、扬州的船,写夜晚的清凉,又对比了西湖的夏夜,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既引发人的想象,又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D.作者喜欢用叠音词来描写景物,与《荷塘月色》一样,本文运用大量的叠音词,既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景物的特点,传达了作者的感受,又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2.文章第一段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试分析作者是怎样从不同的感觉角度描写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的诗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扩写成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保留诗歌原有的意境;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8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分句。要求句式、内容与画线部分保持一致,语言有文采。

深度阅读似品茗,须细品: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逸致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就不但在情调上,而且在语言上把雅趣和俗趣统一起来了。______________。

①但是,郁达夫却在这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的情调。

②前面就有茅房、耗子,这里又有稀饭、馍馍、黄犬、大蟹等。

③这是因为他的情感亮点就是把大雅和大俗融为一体。

④这些话语本来就是缺乏诗意的,用在这充满古典的、高雅趣味的文章中,是要冒不和谐的风险的。

⑤郁达夫把秋天写得这么有诗意,赋予它一系列诗意的、高雅的话语,然而不时又穿插一些平常的俗语进去。

A. ②①⑤④③

B. ⑤②④①③

C. ②⑤①④③

D. ③⑤②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