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3M公司,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的,它有一个“15%规则”:研发人员每可拿出15%的工作时间用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结果,100多年里,3M公司平均每两天研发出3个新产品,品种超过6000种。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兴趣是创新之源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谈创新 “在创新方面,个人兴趣尤其是早年兴趣,常常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9月19日,2015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上,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演讲中,与300余位科学家和中科大师生分享了他对科研创新的看法。 “兴趣是创新之源、成功之本。”在演讲中,杨振宁谈到世界上多个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的成功均与早年兴趣有关。1905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26岁的时候,就写出了狭义相对论论文,这是人类历史上非常大的、观念上的革命。为什么一个26岁的年轻人,能做出这样的成果呢?杨振宁说,其实爱因斯坦还在读书的时候,在给女友的信中就透露他对电动力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个电动力学,就是后来狭义相对论这一革命性理论的重要基础。 1953年,世界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世纪性的重要发展——DNA双螺旋结构学说的提出,那是美国青年学者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做出来的。杨振宁介绍,在很年轻的时候,两位科学家就意识到必须研究DNA分子结构,他们对此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当时,不少科学家对此有兴趣,但他们两位是比较专注的,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20世纪,数学界有一个重大的、世纪性的成就,由中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完成,这与其兴趣有着根本的关系。”杨振宁透露,1944年,陈省身完成了高斯-博内公式的简单内蕴证明,攻克了“几何学中极其重要和困难的问题”,该论文被誉为数学史上划时代的杰作,现代微分几何就起源于他的这一研究。高斯-博内定理,19世纪就已经存在,但是局限在二维空间,陈省身把高斯-博内定理扩展到四维空间。生前,陈省身教授再三地表示,他对这个定理很早就发生了兴趣。早在巴黎做博士后的时候,他就对此发生了兴趣。后来,他在西南联大做年轻教授时,仍然对这方面继续发生兴趣。研究中,他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把两维的高斯-博内定理证明简化,浓厚的兴趣最终奠定了世纪性成果的根基。 “我一生所做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场,这与我的兴趣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杨振宁如是说。1954年,杨振宁与年轻博士后Mills共同提出规范场理论,这是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为什么我要写那一篇文章?那是因为我在西南联大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以及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就对规范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杨振宁说,很久以前,就有科学家讨论了规范场,但讨论的规范场很漂亮却没有用处,而他一直对这个漂亮又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发生着浓厚的兴趣。“到了1954年,这个兴趣就发生了作用,当年杨-Mills规范场论(即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发表,这个后来成为我一生最重要的工作。”杨振宁透露。规范场理论,后来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基础物理学的总成就,主导了长期以来基础物理学的研究。 “做科研成功,有好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兴趣、一个是能力。”杨振宁说,但光有兴趣和能力还不够,做科研的人,有很多对研究有着很大的兴趣,也有着很好的能力,可是并没有做出重要工作,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科研成功,还要有机遇。”杨振宁表示,“恰巧这个人在有兴趣又有能力的情况下,他的兴趣和能力与当时有机会发展的科学方向重叠在一起,这个时候他才有成功的希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主要讲述了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3M公司有一个“15%规则”,就研发人员每可拿出15%的工作时间用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然后介绍3M公司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平均每两天研发出3个新产品,品种超过6000种。3M公司为什么会有如此令人惊艳的创新能力,平均每两天研发出3个新产品。主要原因在与其“15%规则”,正是这一规则解放了员工的创造性,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可以参考以下角度立意:①自主性更容易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②兴趣往往能够促进创新;③管理智慧也是一种生产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从下列作家和人物形象的组合中选择一组,仿照例句写一段话。要求:①句式一致;②体现人物特征。

曹雪芹—林黛玉         施耐庵—林冲         沈从文—翠翠

海明威—桑迪亚哥       契诃夫—别里科夫     路遥—孙少平

例句:低眉顺眼,如秋水般润泽;呆滞黯然,似木偶般无光。在祥林嫂的命运变化中,我们感受到了作家鲁迅思想上的苦闷和彷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在古今中外__________的书籍中淘洗出的精品,经受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和__________。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书展期间发布了“2019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数据显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窄,(        )。其次是经典阅读愈加浅层化。具体表现为快餐式和功利式的阅读,人们越来越不愿认真、耐心阅读,而转向浏览网页式的跳读和浏览,经典往往读得__________。最后是缺乏经典阅读的氛围。学校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和技能掌握,校园缺乏人文内涵。同时,家庭普遍缺乏读书氛围,不读书、读书少的家长不在少数。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经典不是死的__________,它是有着强大活力、能参与到当代文化建构、并深刻影响到人类灵魂的文化遗产。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浩如烟海    诠释    支离破碎    标本

B.汗牛充栋    诠释    分崩离析    标本

C.浩如烟海    解释    支离破碎    范本

D.汗牛充栋    解释    分崩离析    范本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已不足三成,而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有三至四成

B.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尚不足三成,而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

C.竟然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不足三成学生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

D.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的学生有三至四成,况且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也不足三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

B.人们不仅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为个体提供进取的力量或者心灵上的抚慰。

C.人们不仅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

D.不仅人们从经典中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生成就感或归属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 ,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了春来万物复苏,草木繁荣,清泉不绝流淌的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由此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气势磅礴、瑰奇壮丽的沙漠边塞冰雪图,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留诲曹师等诗①

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年),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是说万物都有美丑之别,姿态各异,开门见山,统领全篇,意在教诲曹师等要努力追求美好的品质,摈弃丑恶的行为。

B.三、四两句诗意在強调人生的关键在于学,学与不学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核心,力学能获得美德,废学难免有鄙陋浅浮之弊。

C.五、六两句诗承接上文,进一步告诚曹师等学习要紧抓关键,紧抓根本,不可在表面上、虚华处、非关痛痒的地方下功夫。

D.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这类诗在创作上比较自由,曹操《观沧海》、白居易《琵琶行》、李贺《雁门太守行》都属此类。

2.请结合全诗对“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冬,召诸军征蜀。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B.“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一般而言名是供长辈称呼,字供晚辈和平辈呼唤。

C.“辟之为掾”中“辟”是征召的意思,“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最高长官。

D.“面缚舆榇(chèn)”,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出任官职。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人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回复旧业,受人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