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25个字。
当前我国环保维权运动盛行,一些反对垃圾焚烧的人士认为:垃圾分类可以替代垃圾焚烧,搞垃圾分类就不用建垃圾焚烧厂,搞垃圾焚烧就是否认垃圾分类。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实,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置的两个方面。“垃圾分类”揭示的是其中一部分具备“资源属性”的垃圾所具备的循环再利用价值;“垃圾焚烧发电”揭示的是大部分无用垃圾通过贡献其热值转换成电能后的“能源价值和剩余价值”。正是基于生活垃圾中的一部分物品具备上述描述的“资源属性”,在世界上没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之前,“垃圾分类”也是人们首要提倡并大力推行的做法。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最具破坏性的水稻真菌性病害。水稻几乎所有的生长阶段都可能会感染,可致水稻减产10%~35%,甚至“全军覆没”。①_______,稻瘟病分为叶瘟和穗瘟。其中,穗瘟发生于谷粒上,②_______。稻瘟病功“黑势力”强大。③_______,近年来在南美洲发现小麦也染上了与稻瘟病基本为同一属病原菌的麦瘟病,并一度造成毁灭性损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这本书的语言拒绝晦涩难懂,尽量用极简的表达,图文并茂,______。这样的极简表达,______画龙点睛式地给出了可以让孩子轻松记忆的要点,也给老师或家长留足了“发挥”空间……上下对比,左右参照,中华历史,世界时空,读者会感受到一种“指点江山”的快意。
兴亡更替、社会生活、空间地理、世界视角,是《中国通史》墙书构筑的四维史观,读者可以从四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______历史,( )。“兴亡更替”偏向于政治,“社会生活”偏向于______,“空间地理”偏向于大江大河、明山秀水,“世界视角”偏向于纵向对比……这其中,“世界视角”是比较有意思的,通过这个视角,可以轻易地找到同一时间线上的东西方在发生着什么,比如1763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去世;2年后,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10年后,纪晓岚开始编纂《四库全书》;13年后,美国建立。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B.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灵活的方式,进入到读者的精神与视野,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C.历史书除了进入课堂的教科书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灵活的方式,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与精神,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D.历史书除了教科书进入课堂之外,还可以有灵活的更多方式,进入到读者的视野与精神,比如挂在墙上的《中国通史》。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览无余 虽然 反思 人情世故
B.一目了然 既 切入 风土人情
C.一目了然 既 切入 人情世故
D.一览无余 虽然 反思 风土人情
3.下列在文中括号里补写的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兴趣爱好不同,但是选择“进入”历史的通道也不一样
B.根据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样的通道
C.或者兴趣爱好不同,或者选择“进入”历史的不一样的通道
D.因为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选择“进入”历史的通道也不一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发出这样的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则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虞美人》中,李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①
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②,归邀麟阁③名。
(注)①本诗写于公元696年,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梁王武三思赴边讨伐。崔融时任著作佐郎,随军出征。②卢龙塞:即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曹操北征乌桓时,田畴献策自卢龙口进军,曹操从之,果获大胜,论功行赏时,田畴拒不接受,说:“岂可卖卢龙塞以易赏哉!”③麟阁:即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一方面歌颂王师是非好战的仁义之师,另一方面也劝诫友人慎用兵力。
B.尾联运用卢龙塞和麒麟阁的典故,委婉规劝友人要积极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C.全诗用典丰富,感情真挚感人,表达了对友人真切深厚的感情。
D.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人心魄。
2.诗歌首联和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请结合全诗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小叔,河东县人。为河津水手。贞佑初,籍充镇威军,以劳补官。元光元年,迁河中府判官,权河东南路安抚副使。小叔尽护农民入城,以家财赏战士。河中围解,迁治中,安抚如故。枢密院奏:“小叔才能可用,权位轻不足以威众,气假符节。”十二月,诏权元帅右都监,便宜从事。提控吴德说小叔出降,叱出斩之。表兄张先从容言大兵势重,可出降以保妻子,小叔怒谓先曰:“我舟人子,致身至此,何谓出降。”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顷之,枢密院遣都监讹论与小叔议兵事,小叔出城与讹论会,石天应乘之取河中府,作浮桥通陕西。小叔驻乐李山寨,众兵毕会,夜半坎城以登,焚楼橹,火照城中。天应大惊不知所为,尽弃辎重、牌印、马牛杂畜,死于双市门。小叔烧绝浮桥,抚定其众。迁昭毅大将军,遥授孟州防御使、同知府事,监军、安抚如故。二年正月,大元军骑十万围河中,总帅讹可遣提控孙昌率兵五千,枢密副使完颜赛不遣李仁智率兵三千,俱救河中。小叔期以夜中鸣钲,内外相应。及期,小叔出兵战,昌、仁智不敢动。小叔敛众入城,围益急,众议出保山寨,小叔曰:“去何之?”密遣经历官张思祖溃围出,奔告于汴京。明日,城破,小叔死,不得其尸。总帅讹可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代小叔权右都监。枢密院奏:“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选自《金史·卷一百二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B.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C.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D.至是/元军既拔环河中诸郡/小叔已亡四十余日/中条诸寨无所/统领乃诏阿外权领/宣宗思小叔功/下诏褒赠/切责讹可不救河中之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符节,古代传达命令、征调兵降等事务的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B.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一般建于地面或车、船的上面。
C.鸣钲,指敲击钲、铙或锣,古代打仗时常用进军的信号;文中指与友军进军联络。
D.汴京,北宋国都,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战国时为魏国都城大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小叔出身贫寒,体恤民情。先前在河津当水手,后因有功被提拔为官,升任河中府判官,保护农民进入城中,用家财奖赏战士。
B.侯小叔拒绝投降,忠君爱国。当吴德劝他投降时,他喝令将其斩首,当张先委婉劝降时,他也同样将张先杀死。
C.侯小叔善于用兵,把握战机。在石天应夺取河中府时,他镇定自若,召集各路兵马,突裘石天应,于双市门斩杀石天应。
D.侯小叔面对困境,审时度势。他和孙昌、李仁智约定对敌人进行内外夹攻,但在关键时刻,孙昌、李仁智按兵不动,侯小叔暗中派人突围后禀报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缚先于柱而杀之,饭僧祭葬,以尽戚党之礼。
(2)小叔功卓异,或疑尚在,遽令阿外代之,绝归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