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党和国家向部分共和国英雄模范人物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他们中有才华横溢却甘于隐性埋名,为了共和国的国防事业不懈奋斗的科学家;有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深藏功与名的老战士;有乐于清贫立足讲台传道授业的人民教师;有为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而在洞窟中兀兀穷年的文化工作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蜚声国际,有的默默无闻……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奖仪式讲话中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习近平强调,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
准确理解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下面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的片段。请筛选其中的信息,仿照已给示例,概括2019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上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2019年全国1卷作文试题“热爱劳动, 从我做起”要求考生“西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 II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规定了5个具体写作任务,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文体展开想象与思考,完成写作: III卷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场景,引导 考生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思考教育主题。这些写作任务紧扣“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根本,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导考生在创设的特定生活情境中展现其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回应写作要求。
如:聚焦学科素养① ② ③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般来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则解决实际问题。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②_________________。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则叫发明。总之,二者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
B.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
C.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
D.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D.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B.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
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练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说万家团聚之际,诗人在驿馆长夜枯坐,想象亲人在寒灯边等自己,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心境。开篇设问,照应标题,紧扣了“宿”字。
B.颔联用两个名词,连同前面的定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
C.诗人点铁成金,将梁武帝《冬歌》“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换了两句的结构,强调了“夜”和“人”,创新后就成为警句。
D.颈联上句回想过去,写没有得意事可供现在愉快地回忆;下句是自怜,写现在已没有壮健的躯体能忍受流浪的生活。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