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中国的汉字,含义丰富,博大精深。中国的诗歌,灿若星辰,句句珠玑。请你参照示例,另...

中国的汉字,含义丰富,博大精深。中国的诗歌,灿若星辰,句句珠玑。请你参照示例,另选一个汉字,写出它的两个不同含义及对应的诗句。不限字数。

示例:“垂”。①含义:低垂。相关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②含义:流传。相关诗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我选择的字是:_______

①含义:_____________。相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含义:_____________。相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表数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等同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诗词名句的能力和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应看清题目要求,首先选准汉字,然后分别解释含义,并写出与之相关的诗句。注意所选诗句必须包含共同的汉字,且该字在不同诗句中含义不同。名句书写时要正确,规范,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选择的汉字是“一”,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一”是数量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中“一”,是动词,解释为“把……看作一样,把……等同”。此题比较灵活,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0年前,中国大地      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       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   ,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       ,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爆发  鼓动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B. 暴发  鼓动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

C. 爆发  鼓舞  挺身而岀  舍身取义

D. 暴发  鼓舞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B. 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

C. 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

D. 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

B. 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C. 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

D. 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命运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用比兴的手法,委婉劝告女子切勿沉溺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妒忌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阙 题①

刘眘shèn虚②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原题已佚失,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标阙题。②:刘眘(慎)虚:唐开元进士,为人较淡泊,交游多山僧道侣。后人曾将他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称吴中四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诗人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

B.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形象化了。

C.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二词,暗示清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

D.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则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以至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2.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七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因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选自《明史杨廷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B.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C.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D.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庶吉士”,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 “七庙”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也是这个意思。

C. “宫市”,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中唐以后,宫市改由太监直接办理,成为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宪宗、孝宗都是庙号。庙号起源于秦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廷和善于钻研,志存高远。他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远大,有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B. 杨廷和注重礼制,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再三请求允许自己奔丧,皇上终于答应了;还劝武宗要参加七庙祭祀、孝顺供养两宫太后。

C. 杨廷和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极力劝谏皇上不要听信邪恶小人的话,要效法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做法。后来追究了拟旨人的责任。

D. 杨廷和体恤民情,爱惜民力。因江东一带连年歉收,杨廷和等人不愿派官员督促织造,且趁机极力劝说不要派遣,但皇上没有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2)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