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调查了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公司,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最后一座土坯房 周末,我回到了“阔别”三月的家。 天下高三一般忙,周六不休息,周日休半天。春节后,我再没回过家。家在百里之外,回家一趟不容易,再过几天就要考试了,学校放了两天假,让学生放松一下,以待最后一搏。同学们归心似箭,周末一放学,顿“作鸟兽散”。 我坐在长途班车上,恨不得汽车飞起来;一下车,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条羊肠路,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见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 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间老屋里。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这些年,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把山村点缀得如同别墅区一般富丽堂皇。渐渐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无比,有碍观瞻.我家又是山村的制高点,这样就有点滑稽,成了“鸡立鹤群”。奇怪的是,父亲是挣钱的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气,又有技术,但父亲就是迟迟不盖新房。乡亲们说父亲是个守财奴,舍不得花钱。听到这些善意的挖苦,手巧口拙的父亲付之一笑,啥话也不说。我也不理解,早几年负担重,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常看病,现在日子好过了,父亲还是按兵不动,真不知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转过一道弯,奇迹出现了——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楼”,雪白的墙体,蓝色的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我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惊喜地往家跑,顾不得“窈窕淑女”的形象,像个野小子。 好久不见,家人亲热得不行,父母弟妹围上来,这个说我胖了,那个说我瘦了,这个说我白了,那个说我黑了.我应付几句,赶紧屋里屋外看新房。 这是一座两层小楼.外墙贴着洁白的瓷砖,崭新如洗;室内装修简洁而美观,地板光可鉴人,天花板上悬挂着华美的灯饰,雍容典雅……母亲一边陪我参观一边说:“你爸早就想盖房了,可盖房子动静大,怕影响你学习,咱上高中图啥呢?不就是图考上大学吗?……你三个月不回家,你爸就趁这个机会动工了,他不让对你说,怕你读书不安心,老想着回家帮忙。” 是啊,家里大兴土木,谁都不得安宁。父亲口齿木讷却心细如发。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弥漫到全身,不由得往父亲怀里钻,脑袋在那宽厚的胸口上贴了好久,像在聆听父亲的心跳。 夜晚,我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浮想联翩。随着我家新楼的竣工,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成了历史的陈迹。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我家是亿万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试看今日之中国,像我家这样的农民家庭不知有多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与新时期以前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 想着,想着,我眼前出现了幻觉—— 在学校举行的才艺选拔大赛上,我声情并茂地唱了两支歌后,主持人考我一个老气横秋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强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亿万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哗,台下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解析】 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可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是材料的“切入点”。作文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个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但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这是对中学生思维认识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辩证地看问题,学会理性思考。 参考立意: (1)中国崛起的具体体现:可从材料中给出的“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六个方面或能展现中国突飞猛进的其他方面,任选一个到三个,以具体实例证明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写作时要注重对典型事例的遴选和落实。如果超过三个,则文章会显得泛泛而谈。 (2)中国崛起的实际过程:从软弱可欺到独立自主的发展过程写作,把中国这一历尽艰辛与磨难却仍创造出无数奇迹的国家特色展现出来。当然,写作时也要选择一个小切口,用某一方面的具体事例来展现这一变化。 (3)中国崛起的真正原因:中国崛起备受世界关注,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拼搏进取的结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国家和人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考生可从探求中国崛起的原因这一角度深入行文,注意观点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4)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可围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中国一贯的和平发展主张来行文。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崛起对促进世界和平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注意要正确看待问题,不能偏倚。 (5)中国是否真的崛起了?中国尽管已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并让世界瞩目,但中国是否真的已经崛起,是否真的达到了和那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等一样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考生可围绕中国是否真的崛起这个问题来辩证分析,行文时注意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 素材: 1.天河计算机是中国的智慧,高速铁路是中国的速度,华为技术是中国创造,C919是中国制造,辽宁号是中国进步。青藏铁路,世界屋脊上的巨龙;中国天眼,茫茫宇宙的探索者;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先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太空的试验所。 虽然这些成就还不是顶尖水平,但是在短短几十年中,中国的科技能发展成如此高的水平, 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2.今天,在世界人眼里,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了重要国际事务的决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经过60多年的努力,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饥寒交迫、积弱积贫到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二;从贫富差距巨大到总体迈向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方兴未艾的改革开放,这些都无不证明中国的确是在崛起! 3.记得曾经看过《大国的崛起》这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56年到1958年,荷兰的一艘商船要从荷兰到亚洲,不幸的是,这条地处北极圈的路线被冰封住了,船长和荷兰17个水手不得不在这里搁浅,这些人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8个月。为了生存,他们拆掉甲板做燃料,靠打猎勉强维持生计。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冰雪中,8个人死去了,但这些荷兰人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的货物,尽管这些货物中有可以让他们活下去的大量衣服和药品。冬去春来,幸存下来的荷兰人,完好无损地把货物送到了委托人手中。试想,如果为了活命,荷兰人拆开货物,可能就可以活命,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知道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信用。 4. 中国的科技发展是迅速的,为改善印度尼西亚的交通运输情况,中国为他们修建了高铁。十几年前,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高铁”这个词汇,短短几年后,中国的高铁技术突飞猛进,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出行效率提高了好几倍,摆脱了旅途的煎熬,高铁安静舒适的环境受到了旅客的广泛好评。乘坐高铁能瞬间体验异域风情,只需八个小时便能见证四季变迁,看尽四季风景。 不仅如此,中国的高铁技术更是世界顶尖,许多在华留学生坐过高铁后都纷纷表示“想把高铁带回国”,中国也毫不隐瞒,帮助许多国家修建了高铁,甚至还和俄罗斯合作修筑了“国际高铁”,使人们一下子便能走出国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诗文里的美丽风景与现代化进程的结合,这样的乡村,古朴与现代、宁静与活力融为一体。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和谐宜居生活,这些都是现实中国乡村的真实写照。当然我们不会否认现在中国的东西部依然存在差距,我们也正视增因过度依赖经济发展而造成植物的破坏、空气污染、水土流水等恶劣影响,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祖国保护环境的决心以及治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力度。 行文结构: 这是一篇记叙文。 先确定标题是“最后一座土坯房”,“我”来自一个小山村,是在外求学的学子,紧张的高三生活,“我”三个月没回家,到家后发现,“我”家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以前,我家是村里唯一破旧的土坯房,现在盖上了两层小楼。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写“我”家的变化,展现中国的崛起,结尾采用想象的方式,表达对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的赞美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的汉字,含义丰富,博大精深。中国的诗歌,灿若星辰,句句珠玑。请你参照示例,另选一个汉字,写出它的两个不同含义及对应的诗句。不限字数。

示例:“垂”。①含义:低垂。相关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②含义:流传。相关诗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我选择的字是:_______

①含义:_____________。相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含义:_____________。相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0年前,中国大地      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       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   ,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       ,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爆发  鼓动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B. 暴发  鼓动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

C. 爆发  鼓舞  挺身而岀  舍身取义

D. 暴发  鼓舞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B. 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

C. 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

D. 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

B. 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C. 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

D. 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命运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用比兴的手法,委婉劝告女子切勿沉溺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妒忌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阙 题①

刘眘shèn虚②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原题已佚失,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标阙题。②:刘眘(慎)虚:唐开元进士,为人较淡泊,交游多山僧道侣。后人曾将他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称吴中四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诗人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

B.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源源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形象化了。

C.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二词,暗示清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

D.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则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以至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2.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