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岳麓寺① (明)李东阳②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岳麓寺

(明)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肆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十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注)①岳麓山: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上。②李东阳:明朝中叶重臣,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将岳麓山和极目远眺的诗人呈现在我们面前,表现出诗人登上高峰的兴奋,也写出诗人赖以远眺的基点。

B.诗的前四句依次描绘不同景物,后四句诗人将情感融入动作中,伤感痛惜之情不须明言而溢于句外。

C.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路”比作“羊肠”,形象地写出了登临岳麓山的路之弯曲、狭长,足见攀登的艰辛。

D.全诗通过描写风雨中的寒僧,落日中的孤城,独自凭栏时的鹧鸪声,较好地表现出诗人落寞孤寂的情怀。

2.你认为哪一联是全诗的主旨句?试加以分析。

 

1.B 2.尾联。本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岳麓寺一个山亭上观赏风景之事。前三联重在从远近高低的不同角度写所见之景,尾联则由鹧鸪声点破全诗,由此引出独自凭栏的诗人,在伤感痛惜中表现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这正是该诗的主旨所在。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后四句诗人将情感融入动作中,伤感痛惜之情不须明言而溢于句外”错误,第五、六两句“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也是写景。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要求,如本题“你认为哪一联是全诗的主旨句?试加以分析”,然后把握主旨句的概念,再分析这首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再看哪句诗直接表明这一情感。所谓主旨句,即能表达理想志向,阐述人生哲理,蕴涵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总结的诗句。 诗歌标题《游岳麓寺》点明事件;诗歌前六句主要是描述游岳麓寺所见之景,先是记述了寺的位置,在高峰上、长江岸、与长沙城隔江相望;接着描写了周围的景象,松树杉树满山,两条蜿蜒的盘山路在寺前交会,四面山峦,风雨凄凄,一座寒寺;再写寺前远眺所见,远望长江岸上的平沙和浅草伸延到了远远的天边,还看到对岸落日下的孤城。尾联中“蓟北湘南俱入眼”,这句是夸张,在岳麓山峰上是绝对看不到蓟北的,这只是作者的想象,下句说“鹧鸪声里独凭栏”,原来诗人在岳麓寺独倚栏杆眺远,他是台阁大臣,想到天下事,想到故乡,心中泛起了伤愁,有这一联,全诗就有了情感,这首诗才有了生气,由此可知,尾联应该是主旨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关播,务元,卫州汲人也。天宝末,举进士。邓景山为淮南节度使,辟为从事,累授卫佐评事,迁右补阙。善言物理,尤精释氏之学。陈少游领浙东、淮南,又辟为判官。李灵曜阻兵,跋扈于梁汴,少游自总兵镇淮上,所在盗贼蜂起。播调阅州兵,令其守备,又为政清净简惠,既无盗贼人,甚安之。杨绾、常衮知政事,荐播为都官员外郎。德宗登极,湖南山洞中有王国良者,聚众为盗,令播往宣抚之。临行,召对于别殿,上问政理之要,播奏云:“为政之本,须求有道贤人,乃可得理。”上谓播云:“朕下诏求贤良,当躬新阅试,亦遣使臣黜陟,广加搜访闻荐,擢其能者用之,冀以傅理。”播奏曰:“下诏求贤,黜陟举荐,唯得求名词之士,安有有道贤人肯随牒举选乎?”上悦其言,谓播曰:“卿且使去,回日当与卿论政事。”播又奏曰:“臣今奉诏招抚,国良不受命,臣请便宣恩命,语邻境速出兵翦除。”上曰:“卿言深合朕意。”使回,改兵部员外,迁河中少尹。建中初,张镒为河中少尹。镒寻入相,二年七月,迁播给事中。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卢杞以播柔缓,冀其易制,骤称荐之。寻迁吏部侍郎,转刑部尚书。奏上元中,诏择古今名将十人于武成王庙配享,如文宣王庙之仪。播以:“太公古称大贤,今其下称亚圣,于义不安。又孔子十哲,皆是当时弟子,今所择名将,年代不同,于义既乖,于事又失。臣请删去名将配享之仪及十哲之称。”从之。贞元四年,回纥请和亲,以咸安公主出降可汗,令播以本官加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持节充送咸安公主及册可汗使,奉使往来,皆清俭谨慎,蕃人悦之。使回,迁兵部尚书,固辞疾,请罢官,改太子少师致仕。播致仕之后,减去僮仆车骑,闭关守静,不萦外事,士君子重之。贞元十三年正月卒,时年七十九。

(选自《旧唐书·列传·卷八十》)

(注)文宣王庙:即夫子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B.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C.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D.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及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释氏”,佛姓释迦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文中的“释氏之学”指佛教学说。

C.“刑部”,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刑部最高长官称为刑部侍郎。

D.“配享”,是一种祭祀仪式,文章指的是把挑选出的古今十位名将送进姜太公庙中接受祭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播执政有法,人们得以安心。陈少游出兵征讨反叛朝廷的李灵曜时,境内盗贼蜂起,关播调兵御守,为政清廉仁爱,百姓得以安宁。

B.关播别殿奏对,见解鲜明。关播被皇帝命令去招降王国良,临行前,他告知皇帝治政之本,指出下诏寻求和使者举荐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

C.关播脾气温和,得到卢杞的敬重推荐。卢杞认为关播性格温和、有耐心,便极力称赞推荐他,不久改任礼部侍郎,又升任礼部尚书。

D.关播上疏反对配享仪式。上元年间,皇帝下诏挑选历代名将十人进入武成王庙接受祭祀,关播请求除去这一礼仪和“十哲”的称号。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今奉诏招抚,国良不受命,臣请便宣恩命,语邻境速出兵翦除。

(2)持节充送咸安公主及册可汗使,奉使往来,皆清俭谨慎,蕃人悦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草地上烧焦的十字架

陈若羲

敏敏很后悔没借辆车开来亚凯市。她在巴士站转了一阵才找到表舅说的七路巴士。站牌下的木头凳上坐着一位大块头的黑人老妇。

“咳!”敏敏微笑地向先到的候车客打声招呼,“等了很久吗?”

“还好,我也才到。”老太太盯着敏敏的脸瞧了一会儿,和气地问道:“韩国人?”

“我长得很像典型的韩国人,对吗?”敏敏有些忍俊不禁,故意不置可否地反问一句。

“唔,不像中国人嘛!”老太太颇有自信地辩【解析】
“至少不像我见到的中国女人。”

老太虽然说话绕圈子,但不失风趣,敏敏也就姑妄听之。“不过你说的中国人,”她还是希望有所区别,“指的是香港来的吗?”

“香港和台湾都有。信不信由你,我光从房子上就能一眼认出他们!”

“不会吧,你在开玩笑!”敏敏觉得好笑。

“你不知道,台湾人一来,总是大兴土木。那可都是一些五十万以上,至少三房两厅的房子哪!但这些台湾人还觉得不够好,也不够大。他们把车库扩大,甚至再加层楼。你以为一营军人要开来吧?不,只住三四口人而已。”

“香港人不同了。他们一来先砍树。几十年的松树,一眨眼给锯掉了!接着就筑起一道高高的水泥墙,把自己圈在里面。”

“是吗?”敏敏虽有些迟疑,已深感惭愧了。“你说的那条街是哪里?”

“波顿街。”

“什么?那正是我要去的街嘛?”

“真的?但是,你不会住那儿吧?”老太太一脸狐疑。“我一个礼拜上工好几趟,怎么没见过你?”

“我也正要去打工。”这个借口编得不算离谱。

“原来如此。”老太太兴奋地竖起食指猜测了,“你是给……中国人做?”

“嗯。波顿街三十号。”

“它的隔壁,二十四号,是我的一位东家啊!”

老人家惊喜交加,粗壮的手掌重重地落在敏敏肩上。须臾,她又疑惑地缩回去了。

“可是,自从发生那件事后,这对夫妇就走了,房子没人住嘛。”

“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来了一辆空车,两人上去。敏敏紧挨着老太太坐,成心为表舅打听些消息。

半个月前,表舅妈气急败坏地宣布:“亚凯市不能待了,种族歧视!”原来夫妻俩晚上十点多返家时,发现门前草坪上有一个烧焦的十字架。向朋友打听后,才知那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白人种族优越主义者组成的三K党,用以表达种族歧视的恐吓手段。三K党自以十字架代表正义,在谁家门口烧十字架,即是大祸即将临门的警告。表舅报警后,警察答应全力侦办,但舅妈还是坐立不安。

“仅是一桩偶发事件嘛,他们却瞎紧张!老太太幸灾乐祸似的。“你知道吗?当时警车就来了几辆,又是记者拍照,挨家采访……有些中国人呀,吓得门都不愿开了。”

“这么简单吗?”敏敏表示异议。“我还以为,波顿街有三K党出没呢!”

“瞎说八道!不过是几个男孩子…”说到这里,老太太赶忙伸手捂住嘴巴。

定了定神后,改口说:“我猜想是小孩子闹着玩的,不值得大惊小怪。”

“是吗?”敏敏不动声色地聊下去:“你倒说说,他们干吗开这种玩笑?”

“谁知道?不过我有一次听到一个东家的孩子在电话上和同伴聊天,说什么三十号的男主人在草地上浇花时,随身带着无线电话。浇花还打什么电话,那不是有意在炫耀自己先进和富有吗?没两天吧,地上就出现一具烧焦的字架。其实呀,那天晚上,我正好在二十四号家看孩子,嘻嘻,谁干的……”

她暗自庆幸,幸亏坐了这趟巴士,原来不开车竟大有好处。表舅他们一定乐于知道真相,也管保不会追究。学会了睦邻之道,他们只会由衷感激黑人老太。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章一开始,老妇人通过对敏敏国籍的猜测,表达了自己对韩国人及中国人的不同看法,说明了老妇人具有种族歧视的思想。

B.老妇人听说敏敏为波顿街三十号“打工”,惊喜交加,但片刻,她又疑惑地把手缩回去,表现了老妇人的多心多疑。

C.文中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以及神态描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黑人妇女形象。

D.文章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较为自由地展现了事件过程及人物心理,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真实感现实感。

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草地上烧焦的十字架”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3.本文的主旨比较复杂,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科,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未来,域市阅读或将具有以下四大势:第一,纸质书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的阅读主体,电子书阅读将持续上升,阅读载体将呈现多元化趋势。第二,实体书店仍将是内容销售的主要渠道,同时随着网络普及和支付方式的日益便捷,电商渠道逐渐向三四线地区下沉,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也涉足电商渠道,渠道融合势不可挡。第三,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阅读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二胎政算”的放开,绘本等童书阅读的市场前景广阔。第四,母婴教育、阅读推广等机构、活动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对进一步促进阅读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摘编自《阅读城市城市阅读报告)出炉,北上广最爱阅读》,2016年4月21日新华网)

材料二:

阅读形式倾向分析

(摘编自琳,陆瑾,杨国立《2013-2017年国民阅读调查报音解读及启示》)

材料三:

对越来越多的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一年读了多少本书,而是如何选择好书、读好书。

首先,“品质”成为国民阅读力提升的新引擎。数据显示,国民多爱购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图书,以及被公认的大家之作。2017上半年虚构类销售TOP10包括《人间失格》《追风筝的人》《活着》《解忧杂货店》等;2017上半年非虚构类销售TOP10包括《我们仨》《自在独行》《人间词话》《万历十五年》等。

其次,大数据精准推荐好书。“当当”基于2亿多用户18年网购大数据获得的标签化需求,向用户进行个性化精准推荐,每月定期向用户推荐经典书单,以及名家、专家推荐书目,为读者“有所读有所不读”提供借鉴。

再者,原创品质与数量双向攀升。以往,读者过度依赖引进版童书,导致原创童书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如今引进和原创比例渐趋平衡。“当当”数据显示,上半年畅销童书TOP100中原创与引进比例为4:6,原创作品比去年増长10%。更令人惊喜的是,稳居畅销首的是充满时代气息、体现中文化情感的原创科普作品《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摘编自《五大度解析当下国民阅读倾向》,2017年8月17日《中国文化报》)

村料四:

地区产业分布形响功能性书籍的需求,像北京这样科技公司集聚的城市对科技类图书的需求较高;沿海地区读者有“文艺范儿”,偏爱阅读生活、人文和文艺类图书山东、河南、江西等文化大省,更关注教育、文艺、人文社科:责州、海南、甘肃则属文化新锐地区,对生活、经管励志和原版书比较偏爱。

(摘编自《大数据:不同者份有不同的阅读气质?》,2018年4月25日腾讯网)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采用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方式的所占比例虽然呈明显下降超势,但仍是主流的阅读形式。

B. 网络在线阅读和纸质图书阅读比例的下降,与移动互联、智能手机的兴起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C. 运用电子阅读器和从网上下载打印后阅读的占比变化不大,采用这两种方式阅读的属于“小众”

D. 信息技术的进步拓展了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对推动全民阅读具有积极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发展实体书店要有对纸质阅读的信心,也要顺势而为,积极因应信息化潮流。

B.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家庭阅读的需求增强,促进了原创童书品质和数量的提升。

C. 电商平台通过分折网购数据精准把握阅读热点,在融合实体书店时占得先机。

D. 不同省份对功能性书籍的需求偏好,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地区产业分布有关。

3.从“全民阅读”走向“全民悦读”既是“可能”也是“需求”。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 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 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 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 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 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 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B.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

C.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D.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

B.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

C.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

D.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城市化和保留乡村不存在矛盾,可避免此长彼消的现象。

B.建设乡风文明,既必须着眼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又应该具有更高更广的理论视野。

C.乡村振兴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的意义之一在于确保乡村社会可持续、良性地发展。

D.在村规民约的制定上,只有村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决策,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一种德行,奢侈是一种恶行。“俭以养德”,通过节俭的生活来培养道德品质,是自古至今都被倡导的人生之道。古人认为俭有四利:养德、养寿、养神、养气。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有的说:“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俭,现在国家富裕了,还节俭啥?”有的说:“我花自己家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碍别人啥事了?”也有的说:“根据经济学原理,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倡节俭岂不是抑制经济?”而且,我们身边也确实不乏生活奢侈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国庆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新的时代,仍要节俭”,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