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9日在图书馆401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方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期望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方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9年4月17日

 

①“牵涉”改为“包括”。②“应邀”改为“邀请”。③删掉“抛砖引玉”。④“期望”改为“希望”。⑤“莅临”改为“到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语言使用的场合,然后把握语言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接着圈出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并按照要求进行修改。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通知,故应使用书面语体。 第一处,“牵涉”错误,“牵涉”,连累,关系到,多指不好的事情,此处是说讲座的内容的范围很广,不合语境,应改为“包括”。 第二处,“应邀”错误,“应邀”,接受邀请,是从被邀请方的角度来说的,而此处是从邀请方来说,使用不当,应改为“邀请”。 第三处,“抛砖引玉”错误,“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说对方,谦敬不当,删去。 第四处,“期望”错误,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此处是学校对学生说的,应改为“希望”。 第五处,“莅临”错误,“莅临”,敬辞,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此处是对学生说的,不当,改为“到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小题。

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难方能图其远。平时多给自己压担子,关键时刻才能挑起更重的担子。现实中,一些年轻干部最缺的是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正因如此,虽然有的人工作勤奋、自己要求严格,但斗争精神不足、担当精神不够。把所有工作都当成考验和锻炼,才能收获最大的成长。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与其      、为焦虑所困,莫如跟时间做朋友,涵养久久为功的心态,锤炼实干苦干的硬功。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肩负共筑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对年轻干部来说,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才能葆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      的奋斗姿态,为现代化事业凝聚共识、激荡力量。年轻干部自觉加强磨练,在      中主动担当作为,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努力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就必定能打开天空海阔的征途,成就     的人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急功近利  一如既往  言行合一  气象万千

B.雷厉风行  一如既往  知行合一  波澜壮阔

C.急功近利  一往无前  知行合一  气象万千

D.雷厉风行  一往无前  言行合一  波澜壮阔

2.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职责使命需要有足够的本领来承担

B.没有足够本领是难以承担职责使命的

C.有足够的本领就能承担职责使命

D.职责使命不能没有足够的本领来承担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有的人虽然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勤奋,但斗争精神不足、担当精神不够。

B.虽然有的人工作勤奋、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斗争精神不足、担当精神不够。

C.有的人虽然工作勤奋、对自己要求严格,但担当精神不够、斗争精神不足。

D.虽然有的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勤奋,但担当精神不够、斗争精神不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借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范仲淹《苏幕遮》“_______________”,即是借“酒”来传达相思之愁。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的人生乐趣与他人不同,自己最爱修身养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淡泊功名、看清内外荣辱界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岳麓寺

(明)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肆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十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注)①岳麓山: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上。②李东阳:明朝中叶重臣,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将岳麓山和极目远眺的诗人呈现在我们面前,表现出诗人登上高峰的兴奋,也写出诗人赖以远眺的基点。

B.诗的前四句依次描绘不同景物,后四句诗人将情感融入动作中,伤感痛惜之情不须明言而溢于句外。

C.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路”比作“羊肠”,形象地写出了登临岳麓山的路之弯曲、狭长,足见攀登的艰辛。

D.全诗通过描写风雨中的寒僧,落日中的孤城,独自凭栏时的鹧鸪声,较好地表现出诗人落寞孤寂的情怀。

2.你认为哪一联是全诗的主旨句?试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关播,务元,卫州汲人也。天宝末,举进士。邓景山为淮南节度使,辟为从事,累授卫佐评事,迁右补阙。善言物理,尤精释氏之学。陈少游领浙东、淮南,又辟为判官。李灵曜阻兵,跋扈于梁汴,少游自总兵镇淮上,所在盗贼蜂起。播调阅州兵,令其守备,又为政清净简惠,既无盗贼人,甚安之。杨绾、常衮知政事,荐播为都官员外郎。德宗登极,湖南山洞中有王国良者,聚众为盗,令播往宣抚之。临行,召对于别殿,上问政理之要,播奏云:“为政之本,须求有道贤人,乃可得理。”上谓播云:“朕下诏求贤良,当躬新阅试,亦遣使臣黜陟,广加搜访闻荐,擢其能者用之,冀以傅理。”播奏曰:“下诏求贤,黜陟举荐,唯得求名词之士,安有有道贤人肯随牒举选乎?”上悦其言,谓播曰:“卿且使去,回日当与卿论政事。”播又奏曰:“臣今奉诏招抚,国良不受命,臣请便宣恩命,语邻境速出兵翦除。”上曰:“卿言深合朕意。”使回,改兵部员外,迁河中少尹。建中初,张镒为河中少尹。镒寻入相,二年七月,迁播给事中。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卢杞以播柔缓,冀其易制,骤称荐之。寻迁吏部侍郎,转刑部尚书。奏上元中,诏择古今名将十人于武成王庙配享,如文宣王庙之仪。播以:“太公古称大贤,今其下称亚圣,于义不安。又孔子十哲,皆是当时弟子,今所择名将,年代不同,于义既乖,于事又失。臣请删去名将配享之仪及十哲之称。”从之。贞元四年,回纥请和亲,以咸安公主出降可汗,令播以本官加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持节充送咸安公主及册可汗使,奉使往来,皆清俭谨慎,蕃人悦之。使回,迁兵部尚书,固辞疾,请罢官,改太子少师致仕。播致仕之后,减去僮仆车骑,闭关守静,不萦外事,士君子重之。贞元十三年正月卒,时年七十九。

(选自《旧唐书·列传·卷八十》)

(注)文宣王庙:即夫子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B.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C.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D.旧例/诸司甲库/皆是胥吏掌知/为弊颇久/播始建议并以士人知之/至今称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及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释氏”,佛姓释迦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文中的“释氏之学”指佛教学说。

C.“刑部”,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刑部最高长官称为刑部侍郎。

D.“配享”,是一种祭祀仪式,文章指的是把挑选出的古今十位名将送进姜太公庙中接受祭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播执政有法,人们得以安心。陈少游出兵征讨反叛朝廷的李灵曜时,境内盗贼蜂起,关播调兵御守,为政清廉仁爱,百姓得以安宁。

B.关播别殿奏对,见解鲜明。关播被皇帝命令去招降王国良,临行前,他告知皇帝治政之本,指出下诏寻求和使者举荐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

C.关播脾气温和,得到卢杞的敬重推荐。卢杞认为关播性格温和、有耐心,便极力称赞推荐他,不久改任礼部侍郎,又升任礼部尚书。

D.关播上疏反对配享仪式。上元年间,皇帝下诏挑选历代名将十人进入武成王庙接受祭祀,关播请求除去这一礼仪和“十哲”的称号。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今奉诏招抚,国良不受命,臣请便宣恩命,语邻境速出兵翦除。

(2)持节充送咸安公主及册可汗使,奉使往来,皆清俭谨慎,蕃人悦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草地上烧焦的十字架

陈若羲

敏敏很后悔没借辆车开来亚凯市。她在巴士站转了一阵才找到表舅说的七路巴士。站牌下的木头凳上坐着一位大块头的黑人老妇。

“咳!”敏敏微笑地向先到的候车客打声招呼,“等了很久吗?”

“还好,我也才到。”老太太盯着敏敏的脸瞧了一会儿,和气地问道:“韩国人?”

“我长得很像典型的韩国人,对吗?”敏敏有些忍俊不禁,故意不置可否地反问一句。

“唔,不像中国人嘛!”老太太颇有自信地辩【解析】
“至少不像我见到的中国女人。”

老太虽然说话绕圈子,但不失风趣,敏敏也就姑妄听之。“不过你说的中国人,”她还是希望有所区别,“指的是香港来的吗?”

“香港和台湾都有。信不信由你,我光从房子上就能一眼认出他们!”

“不会吧,你在开玩笑!”敏敏觉得好笑。

“你不知道,台湾人一来,总是大兴土木。那可都是一些五十万以上,至少三房两厅的房子哪!但这些台湾人还觉得不够好,也不够大。他们把车库扩大,甚至再加层楼。你以为一营军人要开来吧?不,只住三四口人而已。”

“香港人不同了。他们一来先砍树。几十年的松树,一眨眼给锯掉了!接着就筑起一道高高的水泥墙,把自己圈在里面。”

“是吗?”敏敏虽有些迟疑,已深感惭愧了。“你说的那条街是哪里?”

“波顿街。”

“什么?那正是我要去的街嘛?”

“真的?但是,你不会住那儿吧?”老太太一脸狐疑。“我一个礼拜上工好几趟,怎么没见过你?”

“我也正要去打工。”这个借口编得不算离谱。

“原来如此。”老太太兴奋地竖起食指猜测了,“你是给……中国人做?”

“嗯。波顿街三十号。”

“它的隔壁,二十四号,是我的一位东家啊!”

老人家惊喜交加,粗壮的手掌重重地落在敏敏肩上。须臾,她又疑惑地缩回去了。

“可是,自从发生那件事后,这对夫妇就走了,房子没人住嘛。”

“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来了一辆空车,两人上去。敏敏紧挨着老太太坐,成心为表舅打听些消息。

半个月前,表舅妈气急败坏地宣布:“亚凯市不能待了,种族歧视!”原来夫妻俩晚上十点多返家时,发现门前草坪上有一个烧焦的十字架。向朋友打听后,才知那是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白人种族优越主义者组成的三K党,用以表达种族歧视的恐吓手段。三K党自以十字架代表正义,在谁家门口烧十字架,即是大祸即将临门的警告。表舅报警后,警察答应全力侦办,但舅妈还是坐立不安。

“仅是一桩偶发事件嘛,他们却瞎紧张!老太太幸灾乐祸似的。“你知道吗?当时警车就来了几辆,又是记者拍照,挨家采访……有些中国人呀,吓得门都不愿开了。”

“这么简单吗?”敏敏表示异议。“我还以为,波顿街有三K党出没呢!”

“瞎说八道!不过是几个男孩子…”说到这里,老太太赶忙伸手捂住嘴巴。

定了定神后,改口说:“我猜想是小孩子闹着玩的,不值得大惊小怪。”

“是吗?”敏敏不动声色地聊下去:“你倒说说,他们干吗开这种玩笑?”

“谁知道?不过我有一次听到一个东家的孩子在电话上和同伴聊天,说什么三十号的男主人在草地上浇花时,随身带着无线电话。浇花还打什么电话,那不是有意在炫耀自己先进和富有吗?没两天吧,地上就出现一具烧焦的字架。其实呀,那天晚上,我正好在二十四号家看孩子,嘻嘻,谁干的……”

她暗自庆幸,幸亏坐了这趟巴士,原来不开车竟大有好处。表舅他们一定乐于知道真相,也管保不会追究。学会了睦邻之道,他们只会由衷感激黑人老太。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章一开始,老妇人通过对敏敏国籍的猜测,表达了自己对韩国人及中国人的不同看法,说明了老妇人具有种族歧视的思想。

B.老妇人听说敏敏为波顿街三十号“打工”,惊喜交加,但片刻,她又疑惑地把手缩回去,表现了老妇人的多心多疑。

C.文中采用了外貌、语言、动作以及神态描写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黑人妇女形象。

D.文章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较为自由地展现了事件过程及人物心理,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真实感现实感。

2.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草地上烧焦的十字架”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3.本文的主旨比较复杂,请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