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用三句话概括“沙面文物建筑”所面临的三个问题,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广州的沙面是广州近代文物建筑最多的地方,由于地处珠江边,被称为“广州的外滩”。但是,沙面要想真正成为“外滩”,却面临着考验。广州沙面的建筑大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造的砖木、砖土混合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导致材料老化,混凝土风化,天花板脱落,墙、楼板和瓦面破损,管网陈旧漏水。但保护沙面建筑群的手续繁琐,一砖一瓦的改变都必须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这导致了文物修缮审批手续繁琐,使沙面的保护利用工作非常被动,停滞不前。因此,做实做细整体批复沙面古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迫在眉睫。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所涉及的居民住户的搬迁,建筑群的维护、加固,内部装修等,需要的费用也是巨大的。而这些费用如果完全依靠沙面所在荔湾区文物部门负责,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允许文物建筑土地使用权的置换,都是有效的集资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段,找出五处不得体的地方并改正。
桃花岛附近,郭靖把黄蓉送到她父亲黄药师的面前,说道:“老前辈,初次见面,久违久违。蓉儿今日惠顾我家,令堂觉得与她非常投缘,刚才留她在府上用餐,故而回来得迟了。晚辈知道桃花岛不许外人进入,晚辈在此留步。”黄药师盯着郭靖,心里想:“这个傻小子,他知道什么叫语言得体吗?”
郭靖的话里有哪些表述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改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B.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王,他们都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经常和有文化的人切磋学问;“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作者远离伤身的公务,白由舒适的生活。
(3)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 ,___________,以此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云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情景,“柳拂桥”为眼前送别场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全诗语言平白质朴,沉郁顿挫,颇能体现杜牧诗歌清健俊爽的风格。
2.诗人的情感中体现在尾联的“寂寥”上,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是怎样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九成,字子韶。游京师,从杨时学。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九成笑曰:“王良尚羞与嬖奚乘,吾可为贵游客耶?”
绍兴二年,上将策进士。九成对策略曰:“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愿陛下以刚大为心,无以忧惊自沮。臣观金人有必亡之势,中国有必兴之理。夫好战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金皆有焉。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夷狄,黠雏经营,有同儿戏,何足虑哉。前世中兴之主,大抵以刚德为尚。去谗节欲,远佞防奸,皆中兴之本也。”擢置首选。杨时遗九成书曰:“廷对自中兴以来未之有,非刚大之气,不为得丧回屈,不能为也。”
授镇东军签判,民冒鹾禁,提刑张宗臣欲逮捕数十人,九成争之。宗臣曰:“此事左相封来。”九成曰:“主上屡下恤刑之诏,公不体圣意而观望宰相耶?”宗臣怒,九成即投檄归。从学者日众,出其门者多为闻人。赵鼎荐于朝,遂以太常博士召。既至,改著作佐郎,言:“我宋家法,曰仁而已。仁之发见,尤在于刑。陛下以省刑为急,而理官不以恤刑为念。欲诏理官,活几人者与减磨勘。”从之。未几,召除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法寺以大辟成案上,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朝论欲以平反为赏,九成曰:“职在详刑,可邀赏乎?”辞之。
金人议和,九成谓赵鼎曰:“金实厌兵,而张虚声以撼中国。”因言十事,彼诚能从吾所言,则与之和,使权在朝廷。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桧曰:“立朝须优游委曲。”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上问以和议,九成曰:“敌情多诈,不可不察。”因在经筵言西汉灾异事,桧甚恶之,谪守邵州。既至,仓库虚乏,僚属请督酒租宿负、苗绢未输者,九成曰:“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
丁父忧,既免丧,秦桧取旨,上曰:“自古朋党畏人主知之,此人独无所畏,可与宫观①。”桧恐其议己,论其谤讪朝政,谪居南安军。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桧死,起知温州。户部遣吏督军粮,民苦之,九成移书痛陈其弊,户部持之,九成即丐祠归。九成研思经学,多有训解,然早与学佛者游,故其议论多偏。宝庆初,特赠太师,谥文忠。
(选自《宋史·张九成传》)
(注)①宫观:宋代京师和地方上都有庙宇宫观,置管理官员,统称宫观官(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又称丐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B.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C.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D.鼎既罢/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B.权,指暂代官职。在古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署等。
C.经筵,封建王朝为皇帝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等充任或兼任。
D.丁父忧,遭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死去,必须在官府内闭门守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成风骨傲岸,不附权贵。他未入仕时就拒绝了权贵的拉拢,在任镇东军签判时违背宰相的意旨,为百姓据理力争。
B.张九成心怀天下,忠直敢言。他考进士时,在对策中阐述金人必亡、中国必兴的道理,鼓励皇帝要刚强奋进。
C.张九成体谅百姓,宽仁为怀。他任著作郎时建议减轻刑罚,在邵州时减免百姓的赋税,在温州时痛陈征军粮扰民之弊。
D.张九成勤奋好学,学有心得。年轻时跟从杨时求学;谪居南安时执书夜读,在石砖上留下脚印;研究经学后作出解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贵托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
(2)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