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200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会同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微信朋友圈中读书的人多了,报刊媒体上倡导全民阅读的声音响了,各种荐书书目看不过来了,众多民间图书馆、绘本馆、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2017年4月18日上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注)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

2008年到2016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

(摘编自2017年4月“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

(注)接触率:一个人或家庭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接触某一媒体的次数。

材料三:

在2017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全民阅读报告”。从阅读报告整体来看,“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阅读的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报告显示,56%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过10本,并且85%的受访者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电子阅读作为阅读的重要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读者接受,而年轻一代更成为电子阅读的生力军。其中,“90后”和“00后”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纸、电“一起读”成为主流。同时,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与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成为数字阅读时代的独特行为。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如《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持续畅销,诗词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等则带火了诗词类图书。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古有鱼传尺素,今有图书漂流。而当图书漂流遇到高铁,旅行的你会跟哪一缕书香邂逅?“鱼书计划”旨在推动全民阅读,“鱼书”二字出自中国古代典故“鱼传尺素”,指书信的传递。参与图书漂流活动的旅客,可在候车厅的自助式图书漂流点——鱼书漂流站上选取想要阅读的书籍,并通过输入身份证号码或车票信息等方式注册个人信息,扫描图书编码之后,即可将图书借走。此外,读者可以通过扫描漂书上的官方二维码,进入漂书讨论区,与来自不同城市的漂书人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参与实时书评互动,让图书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漂流起来。

(摘编自《长沙晚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后,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并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

B.分析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率,可以发现我国成年国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2014年到2016年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C.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与手机阅读接触率2009年的差距最小,2016年的差距最大。

D.数字阅读时代,年轻一代成为电子阅读的生力军,他们大多愿意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与阅读有关的内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在国家层面出台鼓励全民阅读的相关政策、措施,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

B.相较于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上升较快。

C.许多读者同时使用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并且读者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随其年龄的增大而提升。

D.热门影视剧推动了其原著的畅销,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稳居畅销书榜首。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怎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全民阅读。

 

1.C 2.B 3.①国家出台政策,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②有关部门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③读者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C项,如图所示,是2012年的差距最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依据原文可知,提高国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的渠道有多种方式。 C项,“读者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随其年龄的增大而提升”说法错误,文中说,“年轻一代更成为电子阅读的生力军。其中,‘90后’和‘00后’对电子书的接受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 D项,“热门影视剧原著稳居畅销书榜首”,于文无据,原文只说“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 故选B。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依据“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会同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可知,若想推进全民阅读需要国家出台政策,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依据“微信朋友圈中读书的人多了,报刊媒体上倡导全民阅读的声音响了,各种荐书书目看不过来了,众多民间图书馆、绘本馆、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可知,若想推进全民阅读需要,还需有关部门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依据“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阅读的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可知,若想推进全民阅读需要还需读者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七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显示了它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从表面上看来,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它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要借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斥鴳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没有能力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翱翔,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月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寿命较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物、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受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的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从《逍遥游》中,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C.《逍遥游》中的大鹏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中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

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思想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逍遥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作者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不能真正逍遥,因为它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和其他动物、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庄子的《逍遥游》中,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B.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是“逍遥游”,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思想的特质。

C.“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富贵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D.大鹏和斥鴳在空间上的局限,朝菌、寒蝉、冥灵和大椿在时间上的局限,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

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是幸福;

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是幸福;

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是幸福。

幸福可以是恬静悠闲、无牵无挂,也可以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幸福可以在鲜花丛中、领奖台上,也可以在寻常巷陌、凡夫俗子中……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请以“幸福的感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写记叙文。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用三句话概括“沙面文物建筑”所面临的三个问题,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广州的沙面是广州近代文物建筑最多的地方,由于地处珠江边,被称为“广州的外滩”。但是,沙面要想真正成为“外滩”,却面临着考验。广州沙面的建筑大多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造的砖木、砖土混合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导致材料老化,混凝土风化,天花板脱落,墙、楼板和瓦面破损,管网陈旧漏水。但保护沙面建筑群的手续繁琐,一砖一瓦的改变都必须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这导致了文物修缮审批手续繁琐,使沙面的保护利用工作非常被动,停滞不前。因此,做实做细整体批复沙面古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迫在眉睫。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所涉及的居民住户的搬迁,建筑群的维护、加固,内部装修等,需要的费用也是巨大的。而这些费用如果完全依靠沙面所在荔湾区文物部门负责,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允许文物建筑土地使用权的置换,都是有效的集资方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找出五处不得体的地方并改正。

桃花岛附近,郭靖把黄蓉送到她父亲黄药师的面前,说道:“老前辈,初次见面,久违久违。蓉儿今日惠顾我家,令堂觉得与她非常投缘,刚才留她在府上用餐,故而回来得迟了。晚辈知道桃花岛不许外人进入,晚辈在此留步。”黄药师盯着郭靖,心里想:“这个傻小子,他知道什么叫语言得体吗?”

郭靖的话里有哪些表述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并改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B.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内容中也鲜明可感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