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如何看待道德与文才的关系?赵树功的《中国古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如何看待道德与文才的关系?赵树功的《中国古代文才思想论》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辨析。论才与论德在传统思想中是浑然一体的,古代才与材通用,德的本义即以“材质所得”为主,先秦思想家以才为个体的材质,视全面开掘自我材质为成就德性的手段。

②在政治铨选上,元世祖时,赵天麟上策曾云:“选用之法,莫贵于德,莫急于才”,其中“才德兼全者大丈夫”,而“有才无德者”则被命之曰“小人”。文艺审美的尺度亦然,但凡研讨诗文,在才华要求之外,论诚者为言德,论真者为言德,论诗言志、诗缘情、诗出感兴者皆为言德;追求成教化、厚人伦、美风俗者更是言德,文艺瞩望着德才兼美。谢榛《四溟诗话》中曾将文才比作舟船,德行比作舵:“心犹舸也,德犹舵也。鸣世之具,惟舸载之;立身之要,惟舵主之……大抵德不胜才,犹泛舸中流,舵师失其所主,鲜不覆矣。”意思是才与德不可分,就如同船与舵不可分一样。没有德行保障的创作,就如同舟船失去了舵的掌握,既没有方向目标,更无从把控力度,那么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又如何能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③值得关注的是,对创作而言,德并非出于思想稳定需要而“临时从场外租借的规范”,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中,它与文学创作存在着根本的关联。

④德才兼美是创作传世的重要条件。创作依托文才,但才高八斗也难免千秋淹没,原因诸多,其中道德是作品能否进入主流传播从而获得赏鉴并流传的先决条件。

⑤德才兼备,也是艺术审美的内在需要。众所周知,文艺作品并非文艺形式与道德内容的机械叠加,道德不会成为低劣艺术毛坯的点金石,文艺自然更不能简化为道德的传声筒。文艺之所以离不开道德,是因为通过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充扩胸襟,能直接影响主体文才的发挥;德修则刚健不馁又葆华养和,才气自然轩举;德修则民胞物与,家国关情,而非风花雪月的自我沉醉,也非讨好“窄众”俗趣的沉洒,才情自然雅正;德修则审己有度,察物有道,能够超越一己功利、超越一时迷障,才思自然阔达……

⑥这并非是今人应景的花腔,而是古人在长期文艺实践中早已勘透的真知,诸如论书:“心正则笔正”“人正则书正”“作字先做人”;论画:“学画者先贵立品”;文学自然概莫能外,刘熙载一言以蔽之:“诗品出于人品。”对于具有文才的作家而言,德立则文明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的艺术臻达顶峰的必由路径”。

⑦当下生活中,不乏禀赋非凡的作家、演员,但其中少数人对一些强化自我修养的忠告不以为然;究其根源,在于他们偏执地认为论修养就是对才华的钳制,没有真正理解才德之间从社会意义到美学意义的深刻关系。无论何时何地,凡为文人,“先器识而后文艺”可以视为才德关系的公论。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不属于对“先器识而后文艺”的理解的一项是(    )

A.德以开掘自我材质为手段。

B.德是创作传世的重要条件。

C.德是艺术审美的内在需要。

D.德是个人艺术达到顶峰的必由路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提出了古人对道德与文才关系的看法:论才是论德的前提条件。

B.文章第二段用了引用论证,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论证“才”的重要性,论证有力。

C.文章第二段用了比喻论证,将才与德分别比作舟与舵,使两者关系通俗易懂。

D.文章最后一段针对现实中的偏见再次强调“德”对人成长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强调心犹舸也,德犹舵也,创作者如果有了德,创作就能更有保障,更好地进行。

B.文章认为如果文艺简化为道德的传声筒,那么道德会成为低劣艺术毛坯的点金石。

C.文章强调,具有文才的作家有德修,如心正、人正、有人品等,就能够臻达顶峰。

D.当下生活中,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才与德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强化自我修养。

 

1.A 2.C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谈的是德的手段,不是德对文艺的影响。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论才是论德的前提条件”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论才与论德在传统思想中是浑然一体的”可得出“论才与论德是浑然一体的”。 B项,“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论证‘才’的重要性,论证有力”应为“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论证德与才的关系”。 D项,“文章最后一段针对现实中的偏见再次强调‘德’对人成长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无中生有,文章最后针对现实中的偏见再次强调先立德后文艺的观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文章认为如果文艺简化为道德的传声筒,那么道德会成为低劣艺术毛坯的点金石”理解错误。由原文“众所周知,文艺作品并非文艺形式与道德内容的机械叠加,道德不会成为低劣艺术毛坯的点金石,文艺自然更不能简化为道德的传声筒”可以看出,文中句意无法推断前后句间的假设关系。 C项,“具有文才的作家有德修,如心正、人正、有人品等,就能够臻达顶峰”表述绝对化。由原文“对于具有文才的作家而言,德立则文明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实实在在的艺术臻达顶峰的必由路径’”可知,作家具有“德修”,是艺术达到顶峰的必有路径,但并不是作家只要具有“德修”,就一定能使艺术臻达顶峰。 D项,“当下生活中,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才与德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强化自我修养”以偏概全,原文是“当下生活中,……但其中少数人对一些强化自我修养的忠告不以为然”。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京报快讯2019年11月22日,教有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则》)。《规则》明确,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据悉,该《规则》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其中明确,击打、刺扎等多种情形的体罚、变相体罚、辱骂等均被禁止;同时,《规则》针对不同情形明确了可采取的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等适用措施。多位专家、校长、老师向记者表示,该《规则》实际可操作性较强。记者同时发现,对于《规则》中的部分措施,有些家长发出不同的声音:例如一般惩戒中的“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有家长认为一节课时间过长;再例如较重惩罚中的“要求家长到校陪读”一条,有家长担忧时间问题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该文件现在仍是征求意见稿,还有一个社会各方达成共识的过程,有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给发出不同声音的家长写一封信。

②给老师写一封信。

③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某研究员写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20个字(含标点符号)

(中国新闻网郑州4月10日电)近日,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据播音专业的大学生们上课前用“人脸识别器”签到。用高科技的“刷脸”设备进行上课签到,代替了传统的签到制度,有效遏制了学生的逃课行为,被老师称为“防退课神器”。据该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主任李红光老师介绍,使用“人验识别器”签到是他们新推行的一种考勤打卡制度,主要针对播音专业早晨练声的两个班的学生,自从使用了该设备,学生的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下面六个文学作品人物中任选三个,结合每个人物的事迹各写一段话。

要求: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句式与例句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事例:马谡

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怎会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

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爱斯梅拉达   大卫·科波菲尔   哈姆莱特   高老头  贾宝玉   堂吉诃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好寓言,好大言,而他的朋友惠子则是一个实用注意者、经验主义者,对庄子的荒诞不经很厌烦。他正告庄子:子言无用。他是一个老实人,他很实际地通过经验作为参照来得出庄子的大言无用。

惠子说:有棵大树,树干疙里疙瘩,树枝弯弯扭扭,长在道路旁,木匠也不看。你大言炎炎,大而无用,也没有人看你一眼吧。

庄子说:A这么大一棵树,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乌有之乡,荒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谁规定了那在荒茫之野上摇曳生姿的树,其生命的意义,就是作栋作梁,作门作框?即便是为人所用,又何必一定是作栋作梁这般“实用”?庄子言: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岂不也是为人所用?只是此等用途,何等“凌空蹈虚”!B人生若只是一味填踏为实,不懂得腾空成虚,不仅自暴自弃,也往往暴殄天物,荼毒生灵。 

庄子不仅懂得“有”之用,还能懂得“无”之用,这样才能全面理解“用”C,否则即便是大智慧者恐怕也会如犀牛望月。天地广大,人行走之时,所用的只是双足踩踏着的那一小块罢了。(   

脚踩着的地方是“实用”——D脚没踩到的地方为“虚用”。只知实用,不知虚用,不仅让自己寸步难行,还让天地之大,变为管窥锥指,人之蒙昧,莫过于此。 

(节选自鲍鹏山《实用与虚用》,有删改)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很实在地通过经验作为依据来得出庄子的大言无用。

B.他很实际地通过经验作为依据来证明庄子的大言无用。

C.他很实际地用经验作为依据来得出庄子的大言无用。

D.他很实在地用经验作为依据来证明庄子的大言无用。

2.文段中用曲线标注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冒号 B.叹号 C.引号 D.破折号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而,倘若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你还能款款而行、大地还有承载之用吗?

B.然而,即使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还有承载之用、你还能款款而行吗?

C.而且,如果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你还能款款而行、大地还有承载之用吗?

D.但是,如果只留下双足踩踏的那一小块,把其他的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还有承载之用、你还能款款而行吗?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道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初次被热情招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景物意象表现自己“修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