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成都的春天

刘大杰

①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  

②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③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作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④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⑤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⑥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⑦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三月末日于成都

(原载一九三六年五月一日《宇宙风》第十六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从总写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开始,到方寸之地的茶馆结束,叙述层次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B.第④段写薛涛林公园的春意时,不仅着重突出此公园的风景特色,还用西湖上的风光来反衬薛涛林公园的风光。

C.第⑥段写百花潭的钓鱼人,无论”“总有”“不管”“总要”“等一组词语,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

D.本文以华丽的语言、轻松悠闲的笔调,把成都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表达出对成都春天的喜爱之情。

2.文章是抓住成都的春天的哪些特点来描绘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文章最后一句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1.A 2.①成都的春天来得比江南早。②各种花木层出不穷,争奇斗艳。③成都人春天生活的闲适与情趣。 3.(示例一)情感:对成都的喜爱之情。从文章内容看,成都的花木惹人爱,作者喜爱成都的春天,成都人的生活闲适、轻松、悠闲,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的喜爱。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和在成都生活的由衷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情感:既有对成都的喜爱,也有对成都轻松、悠闲生活的担忧。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对成都是喜爱的,但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担忧因此消磨了斗志,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不是突出“风景特色”,而是人文特点;不是反衬,是比较或对比。C项,“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错误,从语境看,应是表现成都人的轻松、悠闲。D项,本文的语言特点平实,不是华丽。故选A。 2.试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从题干可知,本题要求概括成都春天的特点,文章前四段是对“成都的春天”特点的阐述,找出这四段中表明成都特点的主要信息便可。如:(1)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2)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3)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 3.试题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题干要求“文章最后一句“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可从喜欢、喜爱、赞赏、批判等角度来分析。从文章的第五段到最后一段,作者写了成都人生活的一个个特写镜头,由这些镜头可看出成都人的日常生活特点,并由此总结出“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可见,答案信息可主要在这几个段落中筛选。如文章描写了成都的花木惹人爱,作者喜爱成都的春天,成都人的生活闲适、轻松、悠闲,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的喜爱。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和在成都生活的由衷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写作时间可知,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担忧因此消磨了斗志,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位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3.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近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词。有人认为,提出供给侧改革表明我们放弃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转向供给学派的主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根子在于有些人习惯于照搬套用别人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实践、解决自己的问题,没有勇气也不善于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

我国以前实行的经济政策并非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属于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主张在经济萧条时通过扩大投资刺激经济,但投资可以是组织工人挖沟再填上这样的无效投资。而我国前些年的扩大投资,主要是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等,既有利于当期扩大需求,又有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这已经超越了凯恩斯主义。因为我国作为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经济社会各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投资远未饱和。现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明显不同于供给学派。供给学派主张从供给角度分析经济、稳定经济,主张减税,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反对产业政策。这与我们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产业政策要准”根本不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而不是对别人理论、做法的模仿翻新。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误导社会公众,造成不良后果。

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是问题倒逼。今天,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发展变化之快远超以往。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大潮奔涌向前;从国内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齐头并进。应对这种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解决全新的经济社会问题,老理论不管用,别人的理论不适用,必须作出自己的创新性理论概括。

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是时代呼唤。当今时代,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技术信息每两年增加一倍,一个大学一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到三年级就有一半会过时。3D 打印、无人驾驶汽车、云计算……这些新技术新发明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但仍有专家认为,20 年后最伟大的产品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处在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快速更替的年代,只有不断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才能赶上时代、走向未来。

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并非闭门造车、另起炉灶,而是在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对新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作出时代化、本土化解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创新就包含前人探索的成果,但同时,它又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性理论概括、前瞻性政策安排。它找准了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病根,即产能过剩严重,存在大量无效供给,而有效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无效供给占用着有效供给的资源;开出了对症的药方,即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而实现优胜劣汰、市场出清,提高供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1 月8 日第七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属于短期需求管理政策,很多投资是无效投资。

B.供给学派从供需的角度分析经济,对政府干预经济持反对的态度,也不赞成产业政策。

C.供给侧改革着眼于长期性的投资刺激经济,同时强调政府的干预以及产业政策的制定。

D.供给侧改革并不表明放弃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转向供给学派,它们之间有本质区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所以老理论、别人的理论都不管用了,要有创新性理论。

B.20 年后伟大的产品现在还没有被发明说明了创新性理论概括的时代要求,要适应快速更替的时代。

C.创新性理论的核心是时代化、本土化解答新实践的新问题,而不是闭门造车、另起炉灶。

D.本文所表达的主要观点即借供给侧改革来说明创新型理论概括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根本原因是无效供给过剩,没有有效供给,产能过剩。

B.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市场作用加大,解决了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矛盾。

C.新时代的到来、新问题的涌现催生创新性理论的诞生,时代化、本土化成了其中的核心要素。

D.实施供给侧改革,那么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比如产能过剩等就可以得到解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浮华万千,依旧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风雨宛若羽化之仙。

读了上述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两条结论。

杜甫近体诗中高频叠字的使用次数及其分布位置统计表

(1)结论一:_______________

(2)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于世的建筑美学和朴素的哲学思想,在飞檐斗拱的有机组合下,成就了足以______  于世而为万方______  的地位。《诗》云:“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在一大批能工巧匠的精心 ______ 下, 通过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不仅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作为传统建筑最富有灵魂力的部位--屋顶,(  ),不但是显示屋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传统建筑美学的精华之处。它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______ 的琉璃瓦,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屹立 景仰 搭建 光彩照人

B.耸立 敬仰 搭建 灿烂夺目

C.屹立 敬仰 建构 灿烂夺目

D.耸立 景仰 建构 光彩照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B.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C.廊园庙塔,殿宇亭台,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中不仅立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D.廊园庙塔,殿宇亭台,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树立了时代的标榜,也为现在的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位于屋身的上部分,因而形制多样,体积庞大

B.有多样的形制和庞大的体积,位于屋身的上部分

C.形制多样,体积庞大,正因为位于屋身的上部分

D.位于屋身的上部分,形制多样,体积庞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