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欢迎同学们...

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要求而组织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请到会的同学一定会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物。

 

(1)“莅临”改为“参与”(2)“要求”改为“倡议”或“号召”(3)“鼎力相助”改为“大力相助”或“全力相助”(4)“务必”改为“积极” 【解析】 试题题干是“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的“得体”要注意以下情况: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等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感情色彩、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这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1)“莅临”的意思是指“来到;来临,光临”。敬辞,书面语。特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当有领导来时用“莅临”更显出贵公司对领导的敬重之意。所以要把“莅临”改为“参与”。(2)“要求”一词用于太生硬,口语化重,应该改为“倡议”或“号召”。(3)“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4)“务必”一词用于太生硬,把“务必”改为“积极”叫得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汴京繁荣稳定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             的生活状况,(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             的。但20159月,专家表示,《清明上河图》不仅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于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             ,严密紧凑,如             ;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B.见证了汴京当年的繁荣,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C.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的情况

D.见证了汴京当年的繁荣,也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的情况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安居乐业  独一无二  繁而不乱  一气呵成

B.安居乐业  独一无二  有条不紊  一挥而就

C.安分守己  独当一面  有条不素  一气呵成

D.安分守己  独当一面  繁而不乱  一挥而就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不仅场面热闹,而且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B.《清明上河图》不仅场面热闹,而且表现的不只是繁荣市景,还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C.《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不只是繁荣市景,也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D.《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是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B. 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 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 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2.“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两句诗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杀人如不能           举:列举.

C.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词,私下里.

D.遣将守关者           故:故意.

2.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守斌,事太祖为龙捷指挥使。父全美,事太宗为殿前指挥使。崇勋以父任为东西班承旨,事真宗于东宫。帝尝曰:“闻若嗜学,吾授若书。”崇勋自是稍通兵法及前代兴废之事。真宗即位,迁右侍禁、西头供奉官、寄班祗候。当真宗时,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坐其子宗诲纳赇枉法,以左卫上将军致仕,改太子太保,卒。赠太尉,谥恭密,寻改谥恭毅。

(选自《宋史杨崇勋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B.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C.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D.契丹将渝盟/朝廷择将备边/崇勋请行/复拜同平章事/判定州/既而/老不任事/徙成德军/又徙郑州/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对,辄肆言中外事,喜中伤人,人以是畏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