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分别回答问题 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

阅读下面文段,分别回答问题

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节选自课文《林黛玉进贾府》)

1.贾宝玉认为送林黛玉表字“颦颦”是极妙的,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2.选文反映了林黛玉的哪些个性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示例一:因为林黛玉给宝玉的印象是“眉尖若蹙”,隐约含愁思(忧愁),所以觉得用“颦颦”两字极妙。 示例二:因为贾宝玉以为“黛”为画眉之墨,且林黛玉“眉尖若蹙”,所以觉得用“颦颦”两字极妙。 2.(1)敏感(或细心)谨慎,在回答读书问题上,对贾母和对贾宝玉,林黛玉前后两次应答明显发生变化; (2)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美丽聪慧,林黛玉给贾宝玉的第一印象,清晰地反映这些特征; (3)多思多虑,林黛玉在听贾宝玉问她有没有玉之后,内心细微的活动间接反映出这种特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简要回答贾宝玉认为送林黛玉表字“颦颦”是极妙的,为什么。然后阅读文章,在文章圈画出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即可。本题,仔细阅读文章,在文章中圈画出有关贾宝玉给林黛玉取字,并进行解释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选文中写宝玉见到林黛玉,给林黛玉取字的相关内容在第二段,原文为“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根据宝玉为黛玉取“颦颦”二字解释“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进行分析概括,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选文反映了林黛玉的哪些个性特征。分析选文中反映的林黛玉性格特征,可以根据选文关于林黛玉的描写行为举止,以及别人眼睛看到的林黛玉进行分析得出。比如根据选文中宝玉看到林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以得出林黛玉体弱多病,美丽聪慧的特点。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还有在听贾宝玉问她有没有玉之后,“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忖度后才回答“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也可得出她多思多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上体育课时,脚部受伤,影响行动,必须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为此,他写了一张请假条给班主任陈老师。下面是他写的请假条,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共有四处不当,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

 

 

 

 

 

 

 

 

 

 

 

 

 

 

 

 

 

 

 

 

 

 

 

 

 

 

 

 

 

 

 

 

 

 

 

 

 

 

 

 

 

 

 

 

 

 

 

 

 

 

 

 

 

 

 

 

 

 

 

 

 

 

 

 

 

 

 

 

 

 

 

 

 

 

 

 

 

 

 

 

 

 

 

 

 

 

 

 

 

 

 

 

 

 

 

 

 

 

 

 

 

 

 

 

 

 

20

19

6

12

 

 

 

 

 

 

 

 

 

 

 

 

 

 

 

 

 

 

 

 

 

 

 

序号

改正

 

 

 

 

 

查看答案

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新华杜北京5月26日电  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25日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一成果离不开各国医学界人士长期不懈的努力,体现出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国内外多位专家表示,这将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误落尘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4)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5)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8)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9)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①李煜:南唐后主,在位期间南唐被宋所灭,李煜也沦为阶下囚。②上苑:古代帝王游猎的场所。

(1)作品在体裁上属于____________。“望江南”不是作品的题目,而是_________________。

(2)“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句话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节选自课文《鸿门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侯张良               善:与……友善,交好

B.君安与项伯有             故:故事

C.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幸:幸亏

D.张良出,项伯             要:通“邀”,邀请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臣为韩王送沛公”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谁为大王此计者 B.之奈何

C.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婚姻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争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作为“楚左尹”的项伯,念及私情,把重要军事行动的机密告知敌对方的张良。

B.选文用一个“惊”字,两句“为之奈何”,写沛公得知项羽将攻打时惊慌失措,想要叫张良一起逃离。

C.危机来临之时,张良临危不乱,善于剖析利害,使沛公醒悟而采纳他所提的建议,寻找化解危机的方法。

D.选文以对话形式,采用精练生动又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准确传神地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