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分别回答问题 跟着父亲写一弯一弯的诗 段奇清 ①父亲是一位农民,可...

阅读下面文段,分别回答问题

跟着父亲写一弯一弯的诗

段奇清

①父亲是一位农民,可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位诗人。父亲以大地为诗笺,拽扯下日头、星月为笔,饱蘸着霜雪雨露,书写出金灿灿、沉甸甸的一弯一弯的诗。

②以前,我只认为父亲每日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弯腰驼背地辛苦恣睢地劳作着。腰弯得像小草被大风压制着那样,只能与土地近距离地作对视状。对此,我一度是忌惮害怕的。那时,我的梦想是手握轻盈的笔管,在风不吹、雨不淋、晒不着黄花日头的屋子里写不一样的诗文。

③我也知道,必须接地气,深入生活,走进自然,这样写出的诗文才能有庄稼的颜色,才能有风光霜雪的五彩斑斓。并且明白,春天是发现生命,是绽放生活的日子。因为父亲一到春天,他的腰板就开始弯下了,弯成一个生命与生活的弧度。

④那是一场雨后,父亲告诉我,整整一冬曾是灰色的杨柳枝条上冒出了生命的绿色。于是,我坐在书桌前透过窗户向外看,杨柳的枝头上已钻出细小且是密匝匝的叶片;再远望,便想起了李叔同的诗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⑤见我支棱着脑袋出神,父亲说,乡下人自个儿就是自然和春光的一分子!说这话时,父亲的腰深深弯着,正往院子里一口大水缸里倒稻种。他是在浸种,水光映着日光,院子中便升腾起如稻种般金色的希望,那希望渐渐融进浩渺潋滟的春色中。

⑥长长的春光中,父亲每天都弯着腰,或用泛亮的铁锹攫出涌动着盈盈期盼的新水渠,或以闪光的犁铧划开新一年期冀的处女地。

⑦看着每天沐浴在春光中的父亲,我蓦然想到:父亲弯着的腰身是抒情而跳动的诗----那是一篇扬鞭晨耕诗,是一首春种春植的诗!是的,父亲弯着腰身,熟稔地书写出一年中第一篇一弯一弯的诗,这首诗是在五月脱稿的。从父亲长时间弯着腰,很少直腰的情状中,我意识到透着麦香的这首诗是一首“抢诗”。

⑧“麦熟一晌”,只个把时辰,麦子就低下头来。虽说在火辣辣的日头下挥汗如雨,父亲心中却是踏实快乐的。汗水要是被雨水替代,田野里那趋之若云的雀子,那在云雀的歌声中唱起的朗朗的劳动号子声,以及树上的蝉鸣声,场上的梿枷声,或者大麦机器声,就会是一塌糊涂了。故此,五月的这首麦香诗是一首“抢诗”,是父亲的“急就章”。

⑨夏日五月,父亲急就的这首一弯一穹的诗,是火热的,也是比较简练的。而父亲在秋天书写出另一首一弯一弯的诗,就颇有些分量。因为父亲曾经在晶亮亮的田水中一边弯着腰唱着秧歌,一边打秧把,一个秧把就是一阵希冀的风。他又一边弯着腰身唱着秧歌,一边退着织秧网,一张秧网就是一片绿色的希望。而秋天的这首一弯一弯的诗,就是对他先前弯腰的诠释和注脚。

⑩是的,父亲洒在泥土与田水中的汗珠,在阳光雨露之手的溺爱和皸染下,终于团揉成一颗颗、一串串金粒。那一刻,我便以为父亲成了稻子。可不,父亲的腰更弯了,不,不是父亲的腰弯,是在稻杆的枝头,父亲已坠成香喷喷、沉甸甸的一弯一弯的诗句。

父亲是一位诗人,他种了几十年的地,就书写了几十年的诗。父亲是一位诗人,不,他本身就是一首诗。如今,父亲化入他写诗的土地已经多年了,但他这首诗,就如同陈年老酿,时间越久,越是隽永香郁,由于父亲这首诗,也让我的诗文有几分泥土的芳香,呈现出一弯一弯的影。

(摘编自《当代青年》,2019年第04期)

1.第①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我”心中的父亲?有什么作用?

2.第⑧段为什么说“故此,五月的这首麦香诗是一首‘抢诗’”?

3.文章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处的语句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夸张(或“比喻”)。文章形象生动地写出“我”心中的“父亲”有着辛勤而豪迈的诗人般的精神气质(或:文章以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抒发了“我”对父亲辛勤而豪迈的诗人般精神气质的赞美之情)。 2.①五月麦子成熟,丰收季节,赶上晴天,即便挥汗如雨,辛勤的父亲内心也是踏实快乐的;倘若遭遇雨天,那么,收成将受到影响,一切将混乱不堪。②这样,麦子成熟时的“抢”就显得特别的紧张和忙碌。③文章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写出这个季节独特的特征,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3.示例一:不能删。(1)卒章显志,不仅突出了主旨,也使父亲诗人般精神气质更为饱满;(2)有了这些语句,能更完整的实现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3)这些语句紧扣题目,反映父亲辛勤、豪迈的诗人情怀对“我”的影响。 示例二:能删。(1)因为这些语句的意思已经蕴含在“在稻杆的枝头,父亲已坠成香喷喷、沉甸甸的一弯一弯的诗句”中,从行文看,有画蛇添足之嫌,应删去;(2)删除后,上文的诗性语言更显得韵味无穷;(3)删除后,可以使结尾更为简约。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段表达技巧能力。赏析文段表达技巧,首先指出段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文段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点出文段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题目是“第①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我’心中的父亲?有什么作用”,已经确定要赏析的表达技巧是写‘我’心中的父亲修辞手法。自阅读第①段,圈画出该段中写“我”心中父亲的内容,指出其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写“我”心中父亲,并指出运用该手法写“我”心中父亲又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什么情感。“父亲以大地为诗箋,拽扯下日头、星月为笔,饱蘸着霜雪雨露,书写出金灿灿、沉甸甸的一弯一弯的诗”,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地比喻成诗笺,日头、星月比喻成笔,把金灿灿、沉甸甸的收成比喻成诗,生动形象写出“我”心中的“父亲”有着辛勤而豪迈的诗人般的精神气质。或者说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把父亲劳作的土地夸张说成写诗的诗笺,劳作经历的日月说成写诗的笔,收成说成金灿灿、沉甸甸的一弯一弯的诗生动形象写出“我”心中的“父亲”有着辛勤而豪迈的诗人般的精神气质。答题时,一定要先指出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语言该手法技巧的,最后指出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然后阅读答题区域,在答题区域中筛选圈画出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即可。本题题目是:第⑧段为什么说“故此,五月的这首麦香诗是一首‘抢诗’”,根据题目中“故此”,可以确定答案在上文,仔细阅读上文,可以筛选出“从父亲长时间弯着腰,很少直腰的情状中,我意识到透着麦香的这首诗是一首‘抢诗’”“‘麦熟一晌’,只个把时辰,麦子就低下头来。虽说在火辣辣的日头下挥汗如雨,父亲心中却是踏实快乐的”“汗水要是被雨水替代,田野里那趋之若云的雀子,那在云雀的歌声中唱起的朗朗的劳动号子声,以及树上的蝉鸣声,场上的梿枷声,或者大麦机器声,就会是一塌糊涂了”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本题题目是“文章最后一段画波浪线处的语句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此题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观点,即能删,还是不能删,理解划线句子内容,划线句子“如今,父亲化入他写诗的土地已经多年了,但他这首诗,就如同陈年老酿,时间越久,越是隽永香郁,由于父亲这首诗,也让我的诗文有几分泥土的芳香,呈现出一弯一弯的影”写父亲已经去世,可是父亲这首诗随着岁月的积淀越来越隽永香郁,自己的诗文也在父亲这首诗的影响之下有几分泥土的芳香,呈现出一弯一弯的影。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从改内容与文章主旨内容、情感表达、结构、与标题关系等方面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理由。不论是同意可以删去,还是认为不可以删去,都要结合具体内容说明理由。说明理由时,注意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分别回答问题

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凤、李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节选自课文《林黛玉进贾府》)

1.贾宝玉认为送林黛玉表字“颦颦”是极妙的,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2.选文反映了林黛玉的哪些个性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小明上体育课时,脚部受伤,影响行动,必须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为此,他写了一张请假条给班主任陈老师。下面是他写的请假条,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共有四处不当,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

 

 

 

 

 

 

 

 

 

 

 

 

 

 

 

 

 

 

 

 

 

 

 

 

 

 

 

 

 

 

 

 

 

 

 

 

 

 

 

 

 

 

 

 

 

 

 

 

 

 

 

 

 

 

 

 

 

 

 

 

 

 

 

 

 

 

 

 

 

 

 

 

 

 

 

 

 

 

 

 

 

 

 

 

 

 

 

 

 

 

 

 

 

 

 

 

 

 

 

 

 

 

 

 

 

 

20

19

6

12

 

 

 

 

 

 

 

 

 

 

 

 

 

 

 

 

 

 

 

 

 

 

 

序号

改正

 

 

 

 

 

查看答案

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新华杜北京5月26日电  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25日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一成果离不开各国医学界人士长期不懈的努力,体现出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国内外多位专家表示,这将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误落尘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4)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5)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6)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8)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9)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①李煜:南唐后主,在位期间南唐被宋所灭,李煜也沦为阶下囚。②上苑:古代帝王游猎的场所。

(1)作品在体裁上属于____________。“望江南”不是作品的题目,而是_________________。

(2)“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句话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