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公交车、地铁等嘈杂的地方戴耳机听歌、看剧,_____。听力损伤,就是耳朵在长时间内承受了过大的声音,导致听觉疲劳乃至听力下降。一般来说,当声音持续高于85分贝,_____。地铁、公交车等较为嘈杂的环境,声音约为80分贝,人们戴耳机时为了听清所放音乐,_____,并且对高音量的刺激浑然不觉。高音不断冲击震荡耳蜗中的液体,内耳毛细胞全因受到过度刺激而死亡,致使听力下降。久而久之,听力就会受到严重损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互联网进入图书行业以来,实体书店逐渐被拥有同等功能的网络平台取代,实体书店______。但在政策和资本的助力下,实体书店在服务、体验等方面逐渐转型升级,整体行业发展有了______趋势。实体书店要保持“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发现好书”的初心,为大众读书生活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培养顾客的阅读习惯,增强其对书店的______。互联网技术优势可以让新型实体书店对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当然,政策及资本助力之下的实体书店“开店热”,无法让实体书店真正“脱困”,( )。探索出以书为______的可持续经营模式,让大众既要“走进来”,也要“留下来”,将“顾客”变成“读者”,才是书店的本质和终极目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举步维艰 回暖 认同感 本位
B.进退维谷 回暖 接受度 宗旨
C.进退维谷 回归 认同感 宗旨
D.举步维艰 回归 接受度 本位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在国民阅读的氛围真正需要营造,实体书店并不需要拯救
B.因为真正需要的不是实体书店的拯救,而是国民阅读氛围的营造
C.因为真正需要营造的是国民阅读氛围,而不是实体书店的拯救
D.只有实体书店不需要拯救,而国民阅读的氛围需要营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互联网技术优势可以让新型实体书店分析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B.互联网技术优势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新型实体书店能对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
C.新型实体书店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互联网技术优势可以分析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
D.新型实体书店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对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说,孔子用:“______,______ ”两 句话阐明,三军统帅可以改换,而普通人的志向是很难改变的。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 ”两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心理。
(3)苏轼《赤壁赋》中表达希望与神仙、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嘉州杂(其六)
杜甫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①。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堪往来戍,恨解邺城围②。
(注)①金微:古山名,即今新疆阿尔泰山。②邺城围:官军在邺城包围安史乱军,朝廷派宦官???监军,结果官军惨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城上胡笳声响起,山边旌节移回,首联从视听角度展现了军队调动的情景。
B.金微守军率朝廷印令,由西面边塞经秦州增援黄河防线,可见军事形势危急。
C.士兵长期戍边皮肤黝黑,军队旌旗稀疏零乱,说明了战争的持久和艰苦。
D.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表现了个人的颠沛流离之苦,情感含蓄而深沉。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娄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今陛下起于沛,而欲比隆于成康①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秦地被山带河,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匈奴不可击。上怒,械系敬广武。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彊,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上取家人于冒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刘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口。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①指西周王周成王、周康王。盛鼎时期,是西周最为的阶段。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
B.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
C.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
D.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后稷,远古时华夏民族的共主,也是周王朝的先祖,农耕业的始祖。
B.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代指商帝。
C.赐姓,指天子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子功臣,以示褒宠。
D.家人子,汉代对无官职名号宫人的称呼,是汉代后宫低等级的嫔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敬劝说迁都,高帝当即采纳。刘敬通过引荐见到了高帝,陈述都城不宜建在洛阳而应建在关中,受到了高帝的称赞并被赐给官职。
B.刘敬出使甸奴,归来反对战争。派去匈奴的使臣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而刘敬认为不可以,高帝很生气,将他关押在广武,后赦免了他。
C.刘敬主张和亲,出使匈奴订约。高帝担忧匈奴侵扰,刘敬说对匈奴不能用武力制服,用和亲的方式可以使天下安定,并奉命出使订立盟约。
D.刘敬审时度势,有远见卓识。刘敬分析形势,认为匈奴部落距离长安比较近;关中刚刚经过战争,百姓稀少,土地肥沃,应移民关中。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陛下起于沛,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
(2)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回忆
孙 犁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地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登在那块石头上,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放光。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
“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尿,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和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五天后,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用给她父亲做袜子的布,先给我做了穿上。
女孩子的父亲,现在地在地里没活了,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
“等赚了钱,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
大伯和我,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半个月后,在曲阳,大伯买了架好织布机,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得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1949年12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展开的大背景。
B.小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是围绕山地回忆串联起日常生活情景,反映抗战时期的军民生活。
C.“我”到河边砸冰洗睑,遭到女孩子的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让我感动。
D.作者以清新自然的文笔,深情地回忆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的军民鱼水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小说后半部分的贩枣买织布机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有人说:“孙犁笔下的普通妇女形象,总给人留下美的回忆和联想。”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