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①日题杜鹃花 曹松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日题杜鹃花

曹松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叹灵鹫寺山榴

李群玉

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山深春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

(注)①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禁烟火,只吃冷食。②山榴:杜鹃花。

1.两首诗都描写了杜鹃花开时□、□的特点。

2.简要分析两首诗抒情方法的异同。

 

1.红、艳、多(盛)。 2.同:借物 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杜鹃形象表达作者情志。异:曹诗,用“火”喻花以凸显其红艳,并用自问自答形式及拟人手法表达喜爱之情。李诗,以蝶蜂不知、无人欣赏杜鹃的盛开,来烘托杜鹃的孤寂、凄凉,借此表达作者无人赏识的悲哀。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的内容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特点。读懂两首诗,找到并精读描写杜鹃花的诗句,根据诗中对杜鹃花开时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其花开的共同特点。曹诗中的“一朵又一朵”写杜鹃花开得多,“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写杜鹃花开得像火一样的红艳,李诗中的“露红凝艳数千枝”写杜鹃花开得“红”、“艳”、“数千枝”之多。综上分析,两首诗都描写了杜鹃花开时多且红艳的特点。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的抒情手法的能力。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要求分析两首诗的抒情手法的异同。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典抒情等。答题时,先答出两首诗在抒情手法上的相同点,然后回答不同点的表现。回答这两点时都要先指出抒情手法,再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抒情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读懂这两首诗,可知在抒情手法相同点,都是借物抒情,都是借杜鹃形象表达作者情志。但是抒发的情感不同:曹诗中的“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中用“火”比喻杜鹃花,以突出了杜鹃花开得红艳,该句还运用设问及拟人手法,表达自己对杜鹃花的喜爱之情。李诗中的“水蝶岩蜂俱不知”“山深春晚无人赏”,作者以蝶蜂不知、无人欣赏杜鹃的盛开,主要是为了烘托杜鹃的孤寂、凄凉,借此表达作者无人赏识的悲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天赋。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黄泉:地下的泉水。

C.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羞耻。

D.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不及。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风雨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吾尝跂望矣                     则群聚笑之

C.善假物也                       是乎始

D.筋骨强                         穷山高而止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

A.蚓无爪牙之利 B.渺渺兮予怀 C.而又何羡乎 D.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以常见的生活现象作类比,阐明借外力来学习的重要。

B.韩文以“其皆出于此乎”“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之句,显示了说理层进之势。

C.荀文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来论求学之道;韩文针对耻学于师的现实言从师之理。

D.选文都运用三组对比以加强论证的力量。荀文强调改善自己,韩文旨在倡导从师风气。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苏联)肖洛霍夫

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那么妈妈呢?”“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没有一个。”“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我当时居然没有放掉方向盘,真是奇怪极了!但我还是在无意间冲到水沟里,弄得马达也停了。在眼睛里雾没有消散以前,我不敢再开,生怕撞在什么人身上。就这么停了约莫有五分钟,我的儿子一直紧紧地贴住我,全身哆嗦,一声不响。我用右手抱住他,轻轻地把他压在自己的胸口上,同时用左手掉转车子,回头向家里开去。我哪儿还顾得到什么谷仓呢?根本把它忘掉了。

我把车子抛在大门口,双手抱起自己的新儿子,把他抱到屋子里。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一直没有松开。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像粘住了一样。我就是这样把他抱到屋子里。主人夫妇俩正巧都在家里。我走进去,向他们眨眨眼睛,神气活现地说:“你们瞧,我可找到我的凡尼亚了!好人们,接待我们吧!”他们这对没有孩子的夫妇,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跑来跑去,忙碌起来。我却怎么也不能把儿子从自己的身上放下。好容易总算把他哄下来了。我用肥皂给他洗了手,让他在桌子旁边坐下。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她站在火炉旁,用围裙擦着眼泪。我的凡尼亚看到她在哭,跑到她跟前,拉拉她的衣襟说:“姑姑,您为什么哭呀?爸爸在茶馆旁边把我找到了,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可您却在哭。”而她呀,嗐,听了这话哭得更厉害,简直全身都哭湿啦!

吃过饭,我带他到理发馆去,给他理了个发;回到家里,又亲自给他在洗衣盆里洗了个澡,用一条干净的大毛巾把他包起来。他拥抱了我,就这样在我的手里睡着了。我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床上,把车子开到大谷仓,卸了粮食,又把车子开到停车处,连忙跑到铺子里。我给他买了一条小小的呢裤子、一件衬衫、一双漏孔皮鞋、一顶草帽。当然喽,这些东西不但尺寸不对,质料也不合用。为了那条裤子,我还给女主人骂了一顿。她说:“你疯啦,这么热的天气叫孩子穿呢裤子! ”说完立刻把缝衣机拿出来放在桌上,在箱子里翻了一通。过了一小时,她就给我的凡尼亚缝好一条短裤、一件短袖子的白衬衫。我跟他睡在一块儿,好久以来头一次很安宁地睡去了。不过夜里起来了三四次。我一醒来,看见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尽量不翻身,免得把他弄醒,但还是忍不住,悄悄地坐起来,划亮一根火柴,瞧瞧他的模样儿……

我天没亮就醒了,不明白为什么感到那么窒闷。原来是我这个儿子从被单里滚出来,伸开四肢,横躺在我的身上,一只小脚正巧压在我的喉咙上。跟他一块儿睡很麻烦,可是习惯了,没有他又觉得寂寞。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

1.简要分析第一段中对话描写的作用。

2.说说末段画线句的含意。

3.简要分析文中“女主人”的形象特点。

4.“我”的激动情绪在第三段中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疗(电离辐射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辅助手段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5年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94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细胞毒性化学疗法(化疗)则被称为癌症治疗的“第一次革命”。和放疗一样,化疗的作用机制是杀死快速分裂的癌细胞,从而对癌症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但这两个治疗手段都无法区分恶性细胞和正常细胞,以至于“杀敌一千”,可能要“自损八百”,这常使医生陷入是治疗癌症还是维持患者基本生命力的两难选择中。

面对放、化疗无法区分恶性细胞和正常细胞的问题,科学界开始思考,能否发现一种对癌症细胞特异性强的化疗药物,这种药物只杀死癌细胞,不损害正常细胞。1970年,致癌基因的发现,使得这个想法具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2001年,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特异靶向药物格列卫上市,用于治疗BCR-ABL突变慢性白血病,它的出现让患者的5年存活率从30%上升到了89%。靶向治疗被称为癌症治疗领域“第二次革命”。

但靶向药物只对特定类型的癌细胞有效,比如说,非小细胞癌的特效药色瑞替尼针对的是突变的alk基因,对于没有突变的患者,这个药物是完全无效的。而且,癌细胞会不断地进化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癌症的复发率很高。因此,在100多年以前,科学家就在想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治病。美国的威廉·科莱医生就曾尝试向癌症患者体内注射死的链球菌来治疗肿瘤,发现有的病人在经过细菌治疗后肿瘤消失了。但当时科学家对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响机制的研究还难以深入。

1996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免疫细胞“T细胞”中的蛋白CTLA-4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制动器”的角色。如果抑制“T细胞”中的CTLA-4分子,就有可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进而全力攻击肿瘤细胞。他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并最终形成“检查点阻断”的免疫新疗法。新疗法在黑色素瘤晚期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是首个可以有效延长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期的疗法。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则早于詹姆斯·艾利森4年发现了“T细胞”身上另外一个“刹车”:PD-1。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CTLA-4抗体上市,2014年PD-1抗体也获批上市,应用于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癌症免疫疗法的出现是人类科学研究疆域的一次伟大拓展和临床治疗武器库的一次重大升级。詹姆斯·艾利森与本庶佑两人的发现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方法,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癌症治疗方式的看法。癌症免疫疗法的最大优势是对晚期肿瘤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使得一部分患者得以很好地存活,并且显示出可控的副作用,而这是化疗和靶向药物尚不能很好地做到的。此外,癌症免疫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上显示了一定的广谱性(适用的范围或种类比较多)特征,这是相对于靶向药物单一性的极大优势。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41期,有删改)

1.下列对“癌症免疫疗法”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是一种针对特定致癌基因,不损害正常细胞的癌症疗法。

B.是一种利用CTLA-4和PD-1抗体来治疗黑色素瘤的方法。

C.是一种依靠提升人体免疫系统抗癌能力治疗癌症的方法。

D.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可控,有一定广谱性的癌症疗法。

2.下列关于癌症疗法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人类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突破为基础。

B.以控制副作用,增强广谱性,提升患者的存活率为目标。

C.经历了借外力杀死癌细胞到利用人体免疫力治病的过程。

D.癌症免疫疗法的优势巨大,必将帮助人类彻底战胜癌症。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放疗和化疗对于癌症都有不错的疗效,但都会损伤正常细胞,常使医生难以选择。

B.2001年上市的特异靶向药物格列卫让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从30%上升到了89%。

C.艾利森在1996年的一次实验中发现,抑制CTLA-4分子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

D.艾利森与本庶佑的发现是“革命”性的科学创新,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伟大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试题。

2018年上半年网络诈骗受害者年龄段分布统计表

年龄段

60后

70后

80后

90后

00后

其他

占比

1.0%

5.0%

11.6%

31.9%

38.6%

11.9%

 

(1)概括上面图表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不超过15字)

(2)拟写两条解决问题的建议。(每条建议不超过15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这早就是戏剧界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______________。他们的这种观点是可笑的,试想,如果历代戏剧家没有创新精神,只愿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寿终正寝了。当然,_______________,是传承中的创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