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

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拟写一则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字。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次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定题、分组和调研工作,最后和教师一起进行合作评价。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题,解答此类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图画中的所有要素概述出来,可结合着题干中“某中学高二年级拟定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图”的提示,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由图可知,教师指导学生,学生负责下面三个步骤——定题、分组和调研,教师也参与最后的“合作评价”。故可按照以上思路来拟写流程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旅游中对文化认知程度的不断变化,使得旅游购物街区、旅游购物店与居民购物街区、居民购物店的特点不同。旅游购物街区和旅游购物店一是要吸引旅游者。最佳吸引方式是文化,_________,旅游购物店景点化。________,毕竟旅游者不熟悉当地的商品,当地商品最好可尝或可试,还要提供运输。三是要善待旅游者。对旅游者的最大善意体现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上,境外购物之所以火爆,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源自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日常,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批批历史悠久、____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优化固化,运动会产生的辐射    不断延伸。(    )人们逐渐认识到它是展示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了项目的广泛普及。

在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民族传统体育发挥了积极作用,____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贵州的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探索“产业+旅游”的发展路径。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得好,可以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____,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它)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妙绝伦 效应 依靠 获得感 B.精彩纷呈 效果 依靠 责任感

C.美妙绝伦 效果 依托 责任感 D.精彩纷呈 效应 依托 获得感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竞技的舞台,同时也在传递友谊,凝聚共识。

B.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时也在凝聚共识,传递友谊。

C.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时也在传递友谊,凝聚共识。

D.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竞技的舞台,同时也在凝聚共识,传递友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同时也有利于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提升生活质量,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B.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它可以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计划。

C.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D.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它还能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计划。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一文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表明: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___”,古之圣人之所以有成就,就是因为“ ___________”,而今天求师解惑的人却很少见了。

(3)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能使深谷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出了箫声的魅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作者登高临远,看到高楼与荒野相接,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

B. 本诗用词生动,“楼”前之“高”,突出城楼之雄伟,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品格的高尚。

C. 颔联有深意:惊风、密雨影射敌对势力,芙蓉、薜荔比喻自己,两句感慨仕途风波险恶。

D. 末句“犹自”意为“仍旧”,强调了虽然相距很近,但朋友间互通音讯的希望依然难以实现。

2.本诗中间两联的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苏轼的《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是指农历的十五日。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