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他也叫我爸
刘殿学
从基地到沙漠腹地的205井,两百多公里。正好有顺路的油罐车,秀就带着儿子,去井上看大泉。大泉有半年多不回基地了。说,当了领班,更忙。哎,忙不忙,就这样,跟了这班油狗儿做老婆,就得有那个耐性。
电话打到井上,班里几个小伙子乐了。
小非洲说:“泉哥,我给嫂子先准备一杯凉水,啊?天热哩。”
“曼德拉”说:“你懂个屁,得先准备‘招待所’,知道啵?”说着,就找来块旧篷布,将篷屋一角上大泉的那张小床隔开。
大泉知道“曼德拉”啥意思,也不说话,光笑。
那个开车的师傅人好,20来吨的油罐车,七拐八拐,一直把秀送到篷屋门口。
五个汉子,下午没班,全在。见到秀拽着小儿子从车上下来,一个劲儿地咧着大嘴拍巴掌。弄得秀一时不知所措,只是低着头笑。一眼瞥见大泉,猛地走上前去捶了他一下,就撇下小儿子,逃也似的先进了篷屋。
那个小儿子倒是没见过这热烈欢迎的场面,就像接待克林顿似的,他不想跟妈进屋,摔着膀子直扭,不要他爸抱,光对那几个黑脸叔叔看。
“曼德拉”喜欢得什么似的,蹲下去,手摸着人家的小屁股:“哎哎,狗儿,你看看,这五个人,你应该叫谁爸?”
“爸。”
“啊!我当爸了!”“曼德拉”乐得用头去顶狗儿的肚子。
小非洲直笑,看狗儿叫了“曼德拉”一声爸,连忙拉过狗儿:“哎哎哎,你叫我什么?”
“爸。”狗儿三岁,谁问啥说啥。
“哈哈哈哈……”
“爸爸们”乐成一堆儿。他争你夺,抢着抱,抢着亲,又粗又黑的大毛嘴,把人家嫩嫩的小脸蛋儿,亲得发红。
这时,有人拿眼这么偷着一寻,大泉不见了。再往篷屋里听听,那围布里边,正在悄着声儿说话:“秀……”
“秀。”“曼德拉”心里痒痒的,小声跟里边学了一句。
里边人没听见。继续窃窃地说:“我不用你喊我。你说,半年多了,你想不想我?”
里边说的大泉还没来得及说想还是不想,外边倒有人先替他说了:“想,想死我了。
说完,大伙儿偷偷一乐,马上自觉地散溜开去。叫小非洲在外边看着狗儿,不准任何人进屋。
小非洲就领狗儿到戈壁滩的蒿丛里,捉蚂蚱玩。
狗儿跟在后边,一顿一顿地走。走到门前的红桶旁边,突然停下来,就往里边尿尿。
小非洲一见,马上跑过来喊:“狗儿,哎哎哎,狗儿……”
一声没喊完,大泉在门里看到了,大步跨出来,对着儿子的屁股,就是一巴掌:“你狗日的,这能尿!”
狗儿捂着屁股,望着大泉的脸,嘴一撇,“哇——!”大哭起来。
刚散溜开去的“爸爸们”一听,赶快跑回来。看看狗儿圆溜溜的小屁股蛋上,立马五条红蛇梭,心里就疼死了,一个个瞪起眼,吼大泉:
“你二球呀你!?你二球!”
“你法西斯呀你!?你法西斯!……”
大泉不听他们吼,急得还要再来一下。
“曼德拉”抚摸着狗儿一红棱一红棱的屁股,伤心得眼泪都出来了,紧紧地搂住狗儿,绝不让大泉再打,说:“是你一个人的儿子?他刚才叫我爸哩,你没听见?”
大泉急得一跺脚:“你看看,这狗日的把这桶水给整的?全班一天只能分到一桶饮用水。待会儿,大伙就要灌水上井,咋办?”
“那怕啥?咋办咋办,童子尿大补,知道啵?真是。”
“曼德拉”说着,又对一边的小非洲发态度,“愣着干啥?给大伙灌水。”
小非洲叮叮当当地把大伙的水壶找来。
大泉不让灌,说:“我对不起大家。”
小非洲头一梗:“咋啦?他也叫我爸哩,你没听见?”
(2001年10月17日《今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一杯凉水”来接待远方的客人,用一块“篷布”做“招待所”,生动地表现这些工人长期生活在野外的艰辛和极度渴望过家庭生活而不得的真实情况。
B. 抢着让刚来的孩子喊“爸爸”,表现工地工人极其想家,希望与亲人、孩子团聚的强烈愿望,也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C. 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如“曼德拉”强护狗儿不再挨打就体现工地工人识大体、懂感情、有血有肉的爸爸形象。
D. 小说“曼德拉”、小非洲的“他也叫我爸”语言中洋溢着自豪,表现了中国石油工人身处艰苦环境却坚毅乐观的豪迈气概。
2.小说设计狗儿撒尿挨打的细节,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小说在如何弘扬主旋律以表现时代的主题,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请结合作品探究其中的显著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核心素养”》)
材料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注:“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结构。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素质的追问。
材料三:
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2006年12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
(摘自胡升平《核心素养·欧盟的观点》新浪博客)
材料四:
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认识领域和范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表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
(摘编自余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B.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涉及文化、自身、社会等方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C.欧盟学生核心素养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与追求。
D.能力包含知识,而素养包含知识和能力,并能在活动中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因此素养比能力更有价值。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全面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B.材料二图示表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C.材料四从结构这个方面,论述了素养在人的内层是最本质特点,并指出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
D.四则材料围绕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涉及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以及国外成果。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欧盟学生核心素养在内涵方面有哪些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互联网技术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时空结构一一虚拟时空,虚拟时空的首要变化表现为空间上的“去中介化”,互联网逻辑的空间拓展彻底摆脱了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进而建构了一种没有中介的市场,市场结构变得极为简单。正因为如此,按照互联网逻辑呈现的空间才具有一种流动性,互联网的技术特征能够围绕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关系,对供给与需求进行空间上的“黏合”,从而实现了市场交易的“去中介化”,虚拟时空的另一个变化表现为时间上的“弹性化”,在信息技术范式和互联网逻辑的作用下,高度程序化的时间脉络变得富有弹性和机动,高度体系化的时间结构变成了时间碎片并且能够及时组合。。
毫无疑问,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化逻辑中时空事项的组织方式,但同时也重构了一种全新的时空事项结构,并成为“互联网+”的技术红利的结构性源头。具体而言,“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主要来自于虚拟时空作用于市场的技术效应(简称“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
第一个效应是“去中介化”显著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展.“去中介化”意味着市场交易彻底摆脱了空间的障碍和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在虚拟的时空结构中,市场关系可以无限延伸,只要存在互补性的供给和需求,不管供求双方身居何处,互联网都能够通过技术性撮合,将受空间限制的潜在交易对象变为现实的交易伙伴。因此,“去中介化”不仅重构了市场关系的空间特征,而且实现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张。
第二个效应是“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有效改善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结构。一方面,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直接缩短了市场链的跨度,从而降低了资源流动过程中由于市场中介“雁过拔毛”式的利益实现而不断向下游转嫁、累加所形成的市场成本。工业化逻辑下的市场交易虽然也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过度延伸的市场链和复杂的市场结构却不可避免地抬高了资源流动的成本。另一方面,虚拟时空的“弹性时间”以及相应的“弹性工作”,导致时间与事项的搭配更为机动灵活。在互联网条件下,人们不仅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创造价值;还可以对时间进行重新分割,实现时间与事项的最佳组合。因此,虚拟时空中的市场交易随时随地都能够完成,而不需要功能化的时间安排和制度时间的协调,从而有效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总体来说,互联网技术通过“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体验。新的时空结构不仅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互联网+”的技术术红利,而且,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与便利。
(摘录于张兆曙《“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与非预期后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虚拟时空的变化表现在空间上是“去中介化”,表现在时间上是“弹性化”,它们简化了市场结构,打碎了程序化的时间脉络。
B. 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和“弹性时间”重构了一种全新的时空事项结构,成为“互联网+”的技术红利的结构性源头。
C. “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主要来自于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这种市场效应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技术性扩展,有效改善了市场交易的成本结构。
D. 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降低了资源成本,时间上的“弹性化”降低了机会和时间成本,提高了时间效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主要论述虚拟时空的两大变化,即空间上的“去中介化”和时间上的“弹性化”。
B. 文章主要从市场关系变化的角度,对比分析虚拟时空交易与工业化逻辑下的交易特点。
C. 文章从两方面重点阐述了虚拟时空的市场效应,旨在具体阐明“互联网+”技术红利的形成。
D. 文章从虚拟时空的变化,到市场效应,再到互联网技术的意义,有层次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虚拟时空的“去中介化”,让市场彻底摆脱了空间的障碍和对空间近邻的依赖性,将使交易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
B. 工业化逻辑下的市场交易资源流动成本高,主要原因是市场链的过度延伸和市场结构的复杂。
C. 虚拟时空中的市场交易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弹性时间,弹性工作,人们可以实现时间与事项的最佳组合。
D. 互联网技术塑造的虚拟时空不仅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体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________,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②________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③______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词赋传天下,峨眉共比高”。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 曹丕 曹植 B.苏洵 苏轼 苏辙
C.班彪 班固 班超 D.杜甫 杜牧 杜荀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