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二: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三: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材料四: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D.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

3.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C 2.A 3.①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②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③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④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不会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不正确。从材料二第四段可得知,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故此题答案为C项。 2.试题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一段说的是“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因此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C项,“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无中生有,由材料一可知,综合素质评价只是作为录取参考,并非依据,不能“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D项,“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说法错误,材料三第二段原文说的是“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故此题答案为A项。 3.试题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文中材料二第一段提到“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据此可知高一新生首先要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材料一第三段说“全国多省份都将明确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据此可概括出高一新生要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材料三第二段说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据此可概括出考生要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彰显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回答了人们处理与他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应秉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

(节选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这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B.在制定道德、法律规范时以及官吏任免中贯彻“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C.由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两个时期的道德基准也有所不同。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是现代社会新的道德基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人与人交往必须建立规则体系为前提,论述了道德体系的道德基准问题。

B.文章从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出发,论述了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

C.文章运用比较论证阐述了现代社会的特点,指出我国社会道德基准变化的必然性。

D.文章先概述“新”“旧”社会差异,再阐明我国情况,由一般到特殊,逻辑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如果能够认同、遵守、践行人们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那么他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

B.现代社会个人地位被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道德基准来约束个人的无限膨胀。

C.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也就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

D.我们只要将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就能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家认为,量子计算机将会成为未来科技的引擎。由于量子有一种“叠加”的特性,量子计算也就具备了并行的能力,即可以实现同步计算。(        )。那么一些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将          。以大数因数分解为例,经典计算机分解300位的大数需要15万年,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分解这个大数,则仅需1秒钟。

量子计算机将可能颠覆你的未来生活。它可大大简化地面和空中交通控制的工作量,在          的城市公路网中,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和道路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它还可以对空中交通模式进行复杂分析,进行更高效的飞行调度。量子计算机还可以用来设计新型武器,制定新的作战战略,让军用机器人更快地做出决定,更准确地采取行动,比敌方机器人          。此外,随着信息科技日益走向智能化,更安全的量子通信也          ,成为未来保障信息安全的“护卫舰”。由此可见,量子计算机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令人向往。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利用叠加原理,其计算能力也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

B.计算能力之所以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是因为利用了叠加原理

C.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若想呈指数级上升,就必须操纵更多的量子

D.当可操纵的量子数量增多,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会呈指数级上升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蹴而就      纵横交错      棋高一着      水到渠成

B.一蹴而就      纵横捭阖      技高一筹      水到渠成

C.迎刃而解      纵横交错      棋高一着      应运而生

D.迎刃而解      纵横捭阖      技高一筹      应运而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避开道路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

B.量子计算机能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避开道路拥堵

C.量子计算机能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以避免拥堵,迅速筛选出最佳出行路线

D.量子计算机能回避道路拥堵,同时计算所有路线的长度,迅速遴选出最佳出行路线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表示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有很多,其中“授”“拜”“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C.“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D.“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查看答案

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以勇气闻于诸侯

C.使不辱于诸侯 D.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①请指示王②廉颇宣言曰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④朝夕遣人候问武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武等实在⑦举孝廉不行⑧皆为陛下所成就⑨何面目以归汉

A.②⑥⑧⑨ B.①②③⑤ C.①⑥⑦⑨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