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们走出祖父的房门,穿过堂屋,走下了天井。觉慧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们走出祖父的房门,穿过堂屋,走下了天井。觉慧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半嘲笑地说:“我现在才觉得我是自己的主人了。”觉新看了他一眼。他忽然正经地问觉新道:“大哥,究竟怎样办?”

“我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好听爷爷的话:你这几天不出去就是了,”觉新摊开两只手说。

“那怎么行?外面的运动正闹得轰轰烈烈,我怎么能够安静地躲在家里不出去?”他绝望地说,他开始明白事情的严重了。

“这有什么办法呢?既然他老人家要你这样,”觉新平静地说。这些日子来他对于任何大事小事差不多都是以平静的态度处之的。

“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我想你还不如规规矩矩地去做一个基督徒。人家打你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觉慧愤愤地骂起来,好像要把他在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向觉新发泄。

“你的性子真急,”觉新并不动气,反而微微地笑起来。

“你为什么向我发脾气?你骂我又有什么用处?”

“我一定要跑出去!我马上就跑出去!看他把我怎样!”觉慧激动地自语道,一面不住地顿脚。

“结果不过是我多挨几顿骂,”觉新回答了一句,他的声音开始变得忧郁了。

觉慧抬起头看了哥哥一眼便不作声了。

“现在我认真跟你说话,”觉新和平地、亲切地安慰觉慧道,“我劝你还是先在家里头住几天不要出去,免得又惹爷爷生气。……你年纪轻,性子急。其实爷爷跟你说什么话,你只要不声不响地听着,让他一个人去说,等他话说够了,气平了,你答应几个‘是’字就走出去,把一切都忘在九霄云外,好像没有听见他说过什么一样。这不更简单吗?你跟他争论,一点好处也没有!”

觉慧不说话了,他抬起头看灰色的天空。他并不同意哥哥的话,但是他不想再跟哥哥辩论了。哥哥也有道理:本来没有好处的事是不必费力去做的。但是一个年轻人的心能够永远给拘束在利害的打算里面吗?在这一点哥哥似乎并不了解他。

他望着天空中飞驰的几片乌云,几种矛盾的思想在他的脑子里斗争。但是最后他决定了。他温和地对觉新说:“我决定这几天不出去。不过我并不是听爷爷的吩咐,这只是为了免得给你带来更大的麻烦。”

觉新的脸上现出了欣慰的颜色。他满意地微笑道:“多谢你。其实你要出去,我也无法管你,我每天要到公司办事,今天自己有事情回来得早,恰好就遇到你这件事情。……其实凭良心讲,爷爷不要你出去,还是为你好。”

“我也晓得,”觉慧不假思索地答道,其实他自己并不知道在说什么。他痴痴地立在天井里,看着觉新走开了。一个人没精打采地走到花盆旁边。红梅枝上正开着花,清香一阵一阵地送到他的鼻端。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上,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

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是他满足了,因为他毁坏了什么东西。他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变大起来,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

但是过了一些时候,他又忧郁起来,因为他明白自己现在不能够出去参加学生运动了。

“矛盾,矛盾……”他口里不住地念着,他知道不仅祖父是矛盾的,不仅大哥是矛盾的,现在连他自己也是矛盾的了。

(摘自《家》第九章,有删改)

(注):觉慧参与学生运动,被爷爷知道了,爷爷要觉新管教弟弟,故事便从这开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面的学生运动正在进行,而觉慧却不被允许出去,他很苦闷,很想得到哥哥的支持,然而,觉新却要他这些天待在家里不要出去。

B.文中写“灰色的天空”“几片乌云”,表面写阴沉黑暗的天气,实则有象征意味,暗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与压抑的社会环境。

C.听了觉新的话“你跟他争论,一点好处也没有”,所以觉慧不说话了,也想通了,便答应哥哥说自己“这几天不出去”。

D.矛盾冲突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选文的主要矛盾是觉慧与祖父的矛盾,他们的矛盾代表着进步思想与等级森严的封建家长制的矛盾。

2.选文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选文分析觉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选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C 2.作用:①清香鲜艳的梅花衬托了觉慧苦闷压抑的心情; ②觉慧捏碎梅花的情节引出下文内容,使行文结构严谨、自然。 ③捏碎梅花的情节,突出了觉慧要摧毁旧制度的决心。 3.(1)觉新是一位保守、懦弱、妥协的青年人。如“听爷爷的话”管教觉慧,不让弟弟参与学生运动;“任何大事小事差不多都是以平静的态度处之”,用“无反抗主义”对待一切; 也认为爷爷不让觉慧出去是为了弟弟好。 (2)作用 ①衬托出觉慧的进步、果敢与反抗精神。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觉新的出现,使小说情节转到兄弟对话及觉慧捏碎梅花的情节描写。 ③突出主题。觉新身上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重压下我们民族懦弱苟且的国民性。揭示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压迫毒害人的罪恶本质。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C项“觉慧不说话了,也想通了,便答应哥哥说自己‘这几天不出去’”错误,依据原文“觉慧不说话了,他抬起头看灰色的天空。他并不同意哥哥的话,但是他不想再跟哥哥辩论了”“他望着天空中飞驰的几片乌云,几种矛盾的思想在他的脑子里斗争”来看,他并没有想通,内心还有矛盾。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分析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本题: 红梅是一种美丽的景物,“枝上正开着花,清香一阵一阵地送到他的鼻端”,首先运用美好的景物来衬托人物内心的“苦闷和压抑”;而觉慧却把它“折”断,“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这些动作描写,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了下文,“他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变大起来,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的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展现了觉慧内心想要破坏的冲动,反映出他对旧社会的痛恨,想要摧毁旧制度的决心,使得行文结构严谨,自然。 3.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人物作用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本题: “只好听爷爷的话:你这几天不出去就是了”“觉新平静地说。这些日子来他对于任何大事小事差不多都是以平静的态度处之的”可见,他对于旧势力的压迫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而觉慧说“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我想你还不如规规矩矩地去做一个基督徒。人家打你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可见他一向懦弱,不抵抗,忍让他人。“……其实凭良心讲,爷爷不要你出去,还是为你好”处也说明了他“也认为爷爷不让觉慧出去是为了弟弟好”。 作用:描写觉新这一人物形象,就是为了烘托觉慧的人物形象,同时他选择向封建家族妥协也与觉慧形成对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他的命运能更鲜明地揭示封建家族残酷压迫得社会现实,突出了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尽早地接受优质的国际教育,我们的留学人员低龄化也愈发明显。同时,学生和家长也意识到,在低年级出国留学,学生面临生活和心理上的巨大挑战。

伴随着学生家长对留学的日益关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统计资料显示,全球留学生人数,从2002年的208万到2017年的452万,每年的出国人数都在增加,且增幅达到了恐怖的217.3%。2016年的数据显示,其中光是中国留学生就有54.45万人,而当中自费留学的人占大部分,是总体人数的91.5%。

2016年全球高等教育领域共有410万国际学生,前八大主要留学目的国为美国、英国、中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及德国,这八个国家接收了全世界81%的国际学生。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中国留学生在韩国、日本的国际学生中所占比极高,接近或超过半数。其次在美、加、英、澳、新等英语国家国际学生中占比都接近或超过20%,而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因为地缘、语言等因素,中国留学人员在国际学生中占比远低于英语国家和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教育优选《2017中国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

材料二:

1997—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增长人数与增长率

(摘编自《2017年留学趋势研究报告》)

材料三:

通过各类公派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的紧缺人才和战略后备人才。比如,2015年创设“未来科学家”项目,重点面向国家急需、薄弱、空白、关键领域,培养顶尖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和大师级人才。留学也是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将中国的发展变化介绍给老师、同学,甚至海外民众,让自己成为沟通中外的桥梁,很多留学生思考日深并付诸实践。留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表现,比如在学校做课题、写论文等具体的场合中举一些中国的例子,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给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摘编自《中国发展推动留学潮涌》)

材料四:

投入产出不能只算经济账。首先,留学可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之下,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父母和老人的呵护,独立性较差。而出国后他们不得不快速成长,自己料理衣食住行,独立应付各种问题,应付学业,管理自我。其次,把孩子从小学、初中就送出国的父母,首要考虑的根本不是孩子今后能赚多少钱,看重的是让孩子接受国外创新的教育方式,提升外语水平与思维能力以及获得国际化的视野。这些才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好处。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中国的科技水平和教育水平与最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学生出国,可以把先进的科技和教育理念带回来,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调查显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热情高,且创业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总体上出国留学还是值得的。

(摘编自《出国留学不值得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全球留学人数激增,中国所占比重大,并且绝大部分是自费留学。

B.材料二显示,中国留学人员增长率经历了几次起伏,增长率均与上年相差10%以上。

C.中国留学生低龄化愈发明显,这些低年级学生出国之后面临着生活、心理等挑战。

D.留学可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提升外语水平、思维能力,有利于获得国际化视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十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这从侧面体现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中国留学生在韩国、日本的国际学生中占比极高,另有占20%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到美、加、英、澳、新等英语国家学习。

C.材料二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近十年间一直呈正增长,每年增长人数均超过1万人;2015年出国留学人员增长数量最多。

D.材料二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增长率在2009年达到近十年的最高值,此后四年每年都有小幅度下降,但最近几年则持续上扬。

3.我国为什么要选派学生出国留学?请结合相关材料简要归纳。

 

查看答案

    文学就是创造

夏语冰

文学,其本质就是创造。创造一种语言,创造一种结构,创造一种叙述方式,创造一群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灵魂的人物(他们将长久地和真实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不断获得新的生活),乃至于创造一个既贴身又邈远,既阔大又幽深的世界。是的,文学就是创造。  

创造,意味着探索一种文体的边界、形态与样貌。面对日新月异、生机勃勃的时代,作家们敏锐地意识到长篇小说的形态可以也应该发生变化。徐则臣的《耶路撒冷》表现了“70后”这一代人的精神历程。在展开不同人物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小说容纳了作为专栏随笔而存在的“我们这一代人”。由此,思考进入了叙事结构,成为扭结小说的思想关节。到了《王城如海》中,徐则臣选择了让戏剧与生活交叉叙述的方式,使戏剧成为长篇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徐则臣大概相信,长篇小说可以且应该是百科全书式的文体,这个时代如此驳杂,理想的长篇小说须容纳不同的艺术体式,不同的声音,显现出与时代匹配的壮阔与斑斓。这不是徐则臣一个人的,而是一代代作家的写作志向与努力。韩少功的《日夜书》在故事与故事的间歇植入了他的思考、叙事与议论,仿佛日与夜,互相补充说明。在吴亮的《朝霞》中,碎片化的段落纷至沓来,却凝结成浑圆的整体。长篇小说的文体,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与探寻。

创造,意味着不断更新汉语的表现力,写出属于作家本人的语言。在《带灯》后记中,贾平凹坦诚地道出了自己对语言追求的变化。之前的几十年,他喜欢的是明清以至上世纪30年代的文学语言,也有意模仿这种语言风格。而现在,他“兴趣了中国两汉时期那种史的文章的风格”,“用意直白,下笔肯定,以真准震撼,以尖锐敲击”。《带灯》《老生》《极花》无不体现了作家的语言转变意识与努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作家也在形成自己独特的音色和腔调。田耳的《天体悬浮》中的叙述者有着世俗生活的智慧与狡黠;付秀莹的《陌上》饱含《红楼梦》的汁液;葛亮的《北鸢》清淡雅正,似旧实新,追求语言与人物的一致性。语言,已经成为作家标识自身,通向未来的坐标。

创造,意味着寻找新的形式去讲述故事。就像纳博科夫所说,“事物的样式先于事物。”贾平凹近几年的多部长篇都显示了作家不肯耽于熟悉的写法,不断尝试新的可能的努力。《带灯》一实一虚,以实带虚,以虚击实。《老生》以《山海经》的四个片段带动叙述,将远古与当下的百年对接起来。余华的《第七天》有丰富的象征意味,实践了作家“把现实世界作为倒影来写”的艺术追求。张悦然的《茧》在二人既交叉又重叠的叙述中发现了历史之于年轻一代的重量。

创造,还意味着保持对生活的持续凝视,直到在惯常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个新的世界。王安忆的《匿名》将一个具体而微的事件抽象成人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李宏伟的《国王与抒情诗》借用了科幻文学的外壳,看似描写的是未来世界,实则是对我们当下生活的深切关注,持续追问人何以为人,文学又意味着什么。

当作家在心灵世界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时,当作家把这个新世界用文字描绘出来时,当作家把纸上的世界传达到人们的精神世界时,当每个人被召唤去共同创造美丽新世界时,那么,奇迹诞生了,文学创造了我们的生活。

(选自《文艺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语言是作家标识自身、通向未来的坐标,所以现在每位年轻作家都形成自己独特的音色与腔调。

B.作家都应不断寻找新的形式去讲述故事,实践“把现实世界作为倒影来写”的艺术追求。

C.作家都要保持自己对生活的持续用心观察,这样才能在不寻常的生活中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D.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长篇小说的文体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与探寻,显现出与时代匹配的壮阔与斑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晰地论述了文学就是创造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主体从体裁、语言、叙述方式、主题内容等四个维度论述了文学创造的具体表现。

C.第二段主要以徐则臣的作品为例,说明戏剧应成为长篇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D.最后一段运用排比句式,形象而全面地阐述了“文学创造我们生活”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则臣因为相信长篇小说应是百科全书式的文体,所以在《王城如海》中加入了戏剧的形式。

B.贾平凹不仅说出了自己对语言追求的变化,而且在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的语言转变意识与努力。

C.贾平凹的《带灯》《老生》等长篇都显示了他不肯耽于熟悉的写法,不断努力去尝试新的可能。

D.李宏伟的《国王与抒情诗》借用了科幻文学的外壳,表现的却是对我们当下生活的深切关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家庭的教育是王子公主小白兔,学校的教育是文学艺术理想,社会教育是陷阱竞争冷酷。孟德斯鸠也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老师,另一种来自社会。第三种教育和前两种教育完全背道而驰。”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请根据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在给大宝取名时,往往也会考虑到二宝的名字。有一对李姓夫妇想为自己的两个孩子取名,请你帮忙取一个出自名言或诗句且二者相呼应的名字,男女不限。要求写出名字所出自的名言及诗句的出处,并说明其蕴含的美好寓意,不超过100个字。

示例:

一个叫李敏,一个叫李讷。“敏”和“讷”出自《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句,其寓意是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言语谨慎而行动敏捷的君子。

一个叫李明志,一个叫李致远。“明志”和“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寓意是期望孩子们恬淡寡欲,保持内心的宁静,从而拥有明确的人生志向,达到高远的人生境界。

 

查看答案

下面这则邀请函有多处语言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其中三处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犬子已经进入高二学习阶段,距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也不远了。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他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鄙校决定于本月10日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做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中学高二年级

2019年11月6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