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小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小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饯”字。

B. 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C. “酒酣耳热说文章”,作者与朋友畅谈文章却不话别,表现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

D. “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E. 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1.AC 2.始而愁苦,继而欣喜,最后慷慨奔放。①词人屡次遭贬,今又夜赴广东,天寒地冻夜路难行,自然心生愁苦;②继而遇友人相送,更能把酒畅谈,词人深感欣喜;③最后,词人的欣喜之情在狂放不羁的情态之中,发展到顶峰,即使旁人不解议论,词人也睥睨世俗、纵情任性。 【解析】 1.试题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前四项考核词语或诗句的含义,E项考核诗歌的风格,其中A项,紧扣“饯”字错误,应为紧扣“夜”字 ;C项,“表达了作者对离愁的刻意回避”错误。酒宴上词人与友人把酒畅谈应是意趣相投、兴之所至,并无刻意回避别情之意。 2.试题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词语“天寒路滑”分析“心生愁苦”,结合“送刘郎”“酒酣”分析“欣喜”之情;结合“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分析“睥睨世俗、纵情任性”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怚:通“粗”,粗疏,鲁莽。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B.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C.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D.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2.下列四个选项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属于我国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我国其他的纪年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

B. 文中“寡人以不用将军计”的“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同样属于古代皇帝自称的还有“朕”,这是古代皇帝的专用词。

C. 本文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共分五种体裁: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D. 文中第一段的“归老”,意思是辞官养老,与之类似的词语还有“告老”、“乞骸骨”、“致仕”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 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 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 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藕荷色

刘心武

①她被老同学们动员很久,才加入了同窗微信群,但她基本上只是浏览别人的微信,自己极少回应发言,表情包不会用,音频对话罕有响应,视频通话更不愿意。但若干同窗并不因她孤僻而疏离她。前几天就有人问她:重阳节登高了吗?她心里回答:又读《红楼梦》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节呢,仿佛和薛宝琴及其丫头小螺同立在那琉璃世界的山坡上,共览美景啦;还有人问她:赏菊了吗?她当然把《红楼梦》里的菊花诗再诵读了一遍。但有人问她:今年重阳节晚辈孝敬的是什么呀?还是菊花糕吗?她心里就不大淡定了。

②老伴去世五年了。她独居。儿子儿媳孙女儿住得远。儿子在外企,儿媳妇在国企,孙女儿大学刚毕业跟几个同窗联袂创业。晚辈们自打中秋节以后就再没来看她,这倒还罢了.却也基本上没来电话聊天。算起来一人来过一次电话问候吧,问忙吗?回答是"忙倒不忙""还行吧""瞎忙",话比以往少。不免有些挂念。

③今年重阳节不在双休日,晚辈们没来看望很正常,但现在年轻人多能网购,前面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如她的生日,端午节,也都不在双休日,人没来,却总有快递小哥按响门铃,送来晚辈们网'购的应景应节礼物,虽说隔些天晚辈人来了,嗔怪他们多事,"人来时带东西就好,何必非咬定正日子",心里却暖暖的,这不,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心里就有点子空落落的了。

④其实,今年的重阳节过去两天就是双休日。星期日下午,门铃脆响,开门一迎,三张笑脸。"妈""奶奶"的热乎呼唤重叠一起。

⑤原来,儿子儿媳妇孙女儿,一上午转了三个商场,为的是给她孝敬一件羊绒衫。她不免嗔怪:“现在不是什么都能从网上买到吗?怎么非得到实体店买?又怎么要转悠三个商场?什么精怪的羊绒衫?齁贵的吧?奢侈品我可不要!”

⑥儿媳妇就把那精挑细选买来的羊绒衫从包装匣里取出来,抖开,举起给她看:“妈,怎么样?这颜色,绝了吧?”儿子、孙女儿站在儿媳妇两边,都笑吟吟地等待她作出反应。

⑦“天呀!藕荷色的!”她激动得不行。

⑧立刻理解了:藕荷色的羊绒衫,网购未必有货,就是有货,根据图片买来恐怕打开一看也难理想,而且实体店里也未必都备有这种颜色的货,难怪转到第三家商场才终于心想事成。

⑨立刻试穿,立刻照镜,舍身,雅丽,镜子里绽放出四张如花的笑脸。

⑩大家围坐到沙发茶话。她满脸放光,说:“原来你们记住了我以前说过的话。《红楼梦》里写到颜色的地方多了。贾母说那种软烟罗的纺织品,几种颜色呀?一种雨过天青,一种秋香色,一种松绿色,一种银红色。宝玉跟宝钗的丫头莺儿有关于颜色搭配的对话,怎么说的呀?大红要配黑色,松花色要配桃红色,葱绿要配柳黄……书里还常提到玉色,有人以为玉色等同白色,不对,玉色比白色略暗却又润泽……当然啦,你们记住了,我最喜欢的,是藕荷色。书里起码三次写到藕荷色。林黛玉的床帐是藕荷色的,宝玉一次穿着簇新的藕荷色纱衫,鸳鸯抗婚,穿的也是藕荷色绫袄……有人说藕荷色属于暖色,说的不准,藕荷色是中国画颜料里头的花青色和胭脂色调出来的,如果胭脂成分多些,那当然比较暖,如果花青色成分多了,就往紫色靠,那就又偏冷了,依我看,你们买的这件,属于最得宜的藕荷色,既不偏暖也不偏冷,很温馨,极雅致……”但她低头抚摸那羊绒衫下摆时,不禁问:“啊呀,很昂贵吧?从实招来,究竟多少钱买的?”

儿子报出价格,确实不菲,但安慰母亲:“我们三个人集体孝敬您的,一分摊,也就不算奢侈了。”

她眼光轮流扫视三个晚辈:“你们都顺遂吗?”三个人都笑了。儿子说:“妈,您就继续沉浸在您所喜爱的《红楼梦》世界里,安度晚年吧!”儿媳妇说:“您别为我们操心啦!”孙女儿依偎到她怀里,她搂住孙女儿,心里汪着蜜水儿。”

(选自《新民晚报》2018年10月30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第③段重笔渲染重阳节“晚辈人没来电话没来东西也没来”给“她”带来的失 落之情,有着制造悬为下文张本的艺术效果。

B.小说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具张力,在得知晚辈费尽心思准备礼物时,“她”嘴上虽然嗔怪他们多事,内心却充溢着倍受关爱的温暖。

C.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多用口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读者体会到浓浓亲情;偶尔出现的文言词语,也与人物的形象特点极为相符。

D.小说中儿子一家人平日里对主人公“她”的关心不够,忽视了老人的感受,是作者要刻意批判的一种社会现象,彰显了小说的主旨。

2.小说以“藕荷色”为题,有何作用?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简要概括文中主人公“她”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生活的小县城,居民小区就只摆了两个绿色的大垃圾桶,并没有标明哪个是装干垃圾的,哪个是装湿垃圾的。小区许多居民在倒垃圾时,根本不把纸张、餐盒等干垃圾和作为湿垃圾的 厨余、果皮等分隔开,而是直接将装满干湿垃圾的袋子统统扔进垃圾桶。由清洁工统一收集拉 往各个集中收运点,再由专门的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填埋场处理。清洁公司对住户没有生活垃 圾分类的要求,小区好多住户家里只有一个垃圾篓,出门倒垃圾时,直接提上套在垃圾篓里的 塑料袋。垃圾在出门之前就没有分好类。即便一些素质较高的住户自觉把垃圾进行分类,清洁 工也是一股脑儿扔进垃圾车。街边放置的垃圾分类桶,清洁工除了把能到废品收购站卖钱的可 回收垃圾另行收集外,其它垃圾都统一拉往集中收运点。

小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之所以难推进,表面上看是垃圾分类方式单一造成的,但更为深层次 的原因在于垃圾处理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建设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 理设施并维持正常运转需要较大投入;另一方面,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转运,需大幅度提高 生活垃圾日常处理成本。在没有“硬要求”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小城镇多采取填埋的简单方 式处理生活垃圾。

(摘编自《生活垃圾分类,到底卡在哪》,《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 30 日)

材料二:

从一些垃圾分类推广相对成熟国家的经验来看,是否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是影响该项工作 成效的重要因素。对于垃圾分类,一些地方作出规定,居民一旦出现垃圾处理不分类的情况, 就很可能面临一纸罚单。与之配套的是,一些地方还对生活垃圾分类予以事无巨细的详尽指导, 使之内化为居民基本的生活习惯。但是,目前我国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主要为激励性质, 在督促个人履行环保责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约束性、惩罚性规定。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底,基本 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 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5%以上。《方案》还强调实施生活垃圾强 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于 2017 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 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法治引领也需要因地制宜、相互配合。 法律法规制定出来不仅仅是“要我做”,更要巧用规则设计来实现“方便做”。

(摘编自张璁《靠法治手段推进垃圾分类》,《人民日报》2018 年 4 月 11 日)

材料三:

政府不仅要担负起自身责任,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民众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来一场垃 圾分类的全民教育,培养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首先应该让民众学会辨别垃圾。应按照国家制定的垃圾分类标准, 向民众宣传普及各类垃圾知识,让民众在家中就可以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最终方便回收。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让民众认识并享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对于环保有着 重要意义,所以要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对于环保的好处。广东东莞某社区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 分开回收,厨余垃圾经过处理之后成为有机肥,社区就每个月向居民派发一次有机肥,供大家 在栽花种草时使用;有更多需要的居民可以直接向社区提出,随时领取。由于在处理垃圾的同

时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个社区的居民更有动力参与垃圾分类。 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应该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践中。不仅仅是让民众成为垃

圾分类的执行者,也要吸引民众成为垃圾分类的传播者。比如可以邀请民众参观垃圾回收厂,邀请民众对垃圾分类建言献策……让民众培养主人翁意识,真正把垃圾分类当成自己的事。

(摘编自张一琪《来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年 8 月 27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洁公司对住户没有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民众以及清洁工就很少将垃圾分类。

B. 生活小区的垃圾桶没有分类标志也是造成民众不主动将垃圾分类的原因之一。

C. 垃圾分类方式单一是造成小城镇生活垃圾分类难以推进的直接原因。

D. 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并维持其正常运转的投入资本制约着小城镇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从生活中居民实际处理垃圾存在的现象中分析出垃圾分类难以推进的原因。

B. 材料二从垃圾分类推广相对成熟国家的经验入手指出我国垃圾分类也需法治引领。

C. 材料二既介绍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也客观地分析了实施方案的利弊。

D. 材料三采用递进式结构,逐层深入的论述了怎样才能进行一场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

3.请结合材料概括推进垃圾分类有哪些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计算机自动化

一百年前,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海特写道:“文明的发展就是加大不用想便能完成的事情的数量。”如今,计算机可以被编程执行非常复杂的工作,许多软件程序还负责脑力工作,比如观察检测、分析判断,甚至作出决定等等直到最近都还被认为是人类所独有的职能。怀海特的话里隐含着一种这样的信念——人类活动是从上到下有等级区分的:每当我们把一件任务或一种工具交给机器去负责,就把自己解放出来去追求等级更高的、需要更多灵活性、更多智能或更开阔视野的任务。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谬见——自动化学者称之为“替代神话”。节省劳力的设备不只替代了工作或其他活动中的一些彼此孤立的组成部分,它还可能改变了整个任务,包括参与者的态度、技能和角色。

心理学家发现,当我们用电脑工作时,经常会陷入自满和偏见——两种会削弱我们表现和引发错误的认知缺陷当中。当一台计算机诱使我们进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当中,自动化自满就出现了。相信计算机会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并且处理任何出现的问题,我们任注意力四散开去。我们与手头的工作脱离开来,对周围事情的注意力也在淡去。自动化偏见则是指我们过于相信显示器上面的信息的准确性。我们对软件的信任变得如此之强,以至于忽略或无视其他的信源,包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当一台计算机提供了不正确或不完备的数据,我们会视而不见。

计算机自动化将我们从执行者转变为观察员。我们放下了操纵杆,转而观看屏幕。这种转变可能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但同时也可能抑制专业技能的发展。在许多企业中,管理者和其他专家都依赖决策支持系统来分析信息和提出行动方案,但一些迹象表明,软件越是能干,会计师就越是不行。最近由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决策支持系统对三家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其中两家会计师事务所采用非常先进的软件,由计算机评估相关业务风险。第三家公司使用简单的软件,需要会计师来评估一系列可能的风险。研究人员对每家公司的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做了测试,第三家公司的会计师明显比其他两家的强,对不同形式的风险都显示出了更强的理解能力。

许多计算机系统设计者都假设,人类操作员是“不可靠,低效的”,至少和计算机相比是如此。于是,设计师便尽量让人承担尽可能小的责任。最终,人变成了监控者,而这样一份工作是我们人类——出了名的爱走神的物种——特别不适合的工作。而且,由于一个人的能力“不用就会变差”,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操作员,如果—味盯着屏幕,最终也将和初出茅庐的新手没什么两样。难以集中注意力和缺乏对原理的认知这两点加起来,增大了操作员遇到事故时无力应对的可能。于是乎,人类成为了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摘编自尼古拉斯•卡尔《电脑一歇菜,人能挺住吗?》)

1.下列关于计算机自动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海特在一百年前不仅预言了计算机自动化时代的到来,而且还指出了计算机自动化的好处——不用想就能完成事情。

B.计算机自动化的关键是计算机程序,有些程序可以执行复杂的任务,甚至替代人们完成一些脑力工作。

C.计算机自动化带来劳力的节省,但它并不能真正将人解放出来去完成更高层面的任务。这是自动化学者的清醒认识。

D.计算机自动化也有弊端,可能改变使用者的工作态度,可能削弱其专业技能,也可能最终将其变成系统中最弱一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计算机会给使用者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于是自动化自满就出现了。对计算机的信任,使使用者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削弱了他们的表现。

B.所谓陷入偏见,是指我们对软件的信任使我们无视或忽略其他信源,甚至不相信自己获得的信息,而对计算机提供的不准确或不完备的信息毫无疑问。

C.计算机自动化带来人在工作中的角色变化——从执行者变为观察者,工作变得轻松了,但人的工作技能有可能因得不到运用而被抑制。

D.在计算机自动化中人的角色变化,源自计算机系统设计者对人类操作员能力的不信任,尤其是对人类爱走神的特点的不信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海特话语中隐含着这样的信息:人类活动是有等级区分的,需要付出较多劳力的属于低级活动,需要更多灵活性、更多智能或更开阔视野的属于高级活动。

B.之所以说计算机给我们的安全感是虚假的,原因之一是计算机提供的信息也未必准确、完整,所以,不可盲目相信计算机。

C.澳大利亚对三家会计师事务所所做的研究表明,少一些对相关软件的依赖,多一些人的脑力参与,有利于促进人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D.人类操作员如果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对相关原理有足够的认知,在遇到事故时,就有能力加以应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各种原因改变主意,放弃某一决定。请以“改变主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