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代,用“茂陵”代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典故,“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2.此诗颈联历来为诗评家所称道,认为是“化板滞为跳脱”的俊语,请赏析颈联的精巧之处。

 

1.C 2.①对仗工巧。“回日”对“去时”、“楼台”对“冠剑”、“非”对“是”、“甲帐”对“丁年”,可谓工整无比;②构思精巧。由“回日”忆及“去时”,以“去时”反衬“回日”,更增感慨。苏武“回日”见到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而“去时”的苏武正值“丁年”,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这个地方,从原句“回日楼台非甲帐”可知应为“从匈奴回国时”。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品鉴语言艺术魅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本题要求赏析颈联的精巧之处。颈联的诗句是“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该联之所以被称作“化板滞为跳脱”,主要表现为在语言运用的技巧上,非常高超微妙。首先从上下两句的对仗的角度看,“回日”对“去时”;“楼台”对“冠剑”;“非”对“是”;“甲帐”对“丁年”,对仗极其工整精巧。其次,从构思和主题的凸显上。将“去时”与“回日”作对比:苏武“回日”见到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而“去时”的苏武正值“丁年”,流露出物是人非的伤感,对苏武的不幸遭遇寄托了作者的同情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参帷幄。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后为长乐太仆。四年,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伦初受窦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及太后,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受辱,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

(选自《后汉书·蔡伦传》)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方面,知震之所在。验之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参帷幄                              豫:提前

B.为后世法                              法:方法

C.受辱                              耻:羞耻

D.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永平末始给事宫掖               ②验之

B.沐浴整衣冠                     ②知震之所在

C.①妙尽璇玑正                     ②未有也

D.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②寻方面

3.下列选项中,对原文断句正确的是

A.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B.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C.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D.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雠校家法/令伦监典其事

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伦传》中的“黄门”,是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守卫官职的简称。汉代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分类。

B.《蔡伦传》中的“太后崩”,封建社会严格规定“死”有明确等级,天子、帝后之死都讳称“崩”。

C.《张衡传》中的“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源于《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D.《张衡传》中的“乞骸骨”是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5.将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2)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3)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查看答案

下列是某班主题班会课上四位学生的发言,请选出推断正确的一项

A.我因为沉迷于微信聊天无法自拔,直接导致了学习成绩下降。

B.中学生一旦手机在手,就一定会把与网友微信聊天等当成自己的“事业”。

C.只要迷上微信聊天,就会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走向堕落。

D.如果我们能认识到沉迷微信聊天的危害性,就能提高学习成绩。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左右欲相如去         引:牵,拉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追亡逐               北:往北走的士兵     (《过秦论》)

B.草实而食之           去:通“举”,取出   (《苏武传》)

声非加也             疾:速度快           (《劝学》)

C.罟不入洿池           数:密               (《寡人之于国也》)

与群臣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廉颇蔺相如列传》)

D.咽泉流冰下难         幽:形容低微,不畅达 (《琵琶行》)

圣人无常师             常:平常             (《师说》)

 

查看答案

下列一组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书并不在多,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①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

③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④读得彻底

⑤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⑥最重要的是选得精

A.④⑥②⑤①③ B.⑥④②③①⑤ C.⑥④①③②⑤ D.④⑥②③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头》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着重揭露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及多个学术领域等均有重大贡献,但小说集仅有《呐喊》和《彷徨》两部。

C.《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D.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威尼斯商人》代表着他的艺术顶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