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驾驶舱的温度骤降至零下十几度,风流又大,很多设备显示不工作。机长镇定果断,机组人员齐心协力,飞机终于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下面是部分网友的跟帖:
慢山_Chillton:记得川航安全飞行快三十年了吧,特情处置有水平,安全确实有保障。
GZPILMY:机组完成"史诗级"处置,挡风玻璃都没了,还能驾驶,厉害……
Tison_y:朋友刚好在这趟航班上,感谢机长,真英雄!
疾风小仙:机组厉害,真心佩服,这个应该是世界民航史上的一个奇迹。
英雄大多都有着担当、敬业、勇敢、善良、正义、文明等精神特质。请你从中挑选2-3对关键词,并以此为基础立意,谈谈你对新时代的英雄内涵的理解。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图为高一某班学生语文阅读理解测试平均分与阅读语文名著天数的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简要概括语文阅读理解测试成绩变化的两个特点。
(2)就语文学习而言,你从此图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根据下面的场景,模仿林黛玉的口吻,续写黛玉没有说完的话并谈谈这样写的理由。要求:补写
的句子需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符合场景特点,不得超过20字。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选自《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宝玉,宝玉!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中的土地
黄安祥
①提及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再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已在民族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它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
②贬居黄州的次年,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请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生活。据陆游《入蜀记》:“自州门而东,岗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由此,“东坡”便以其质朴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
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进土地的,就微乎其微了。苏轼是当中一位。虽然我们很难想像那双拿惯了纸笔的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④黄州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也是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苏轼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繁杂的农活给诗人不仅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间的收获,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东坡》一诗中:“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我们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说明这位落魄的诗人已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土地,固执地在土地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
⑤由此,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读起《柳子厚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心中不由顿生凄凉。清幽冷峻之于豁达放犷,不只是文学风格之异,还是一种心胸之别。在惋惜这位唐宋文学的先贤最终没能从永州的阴影中走得更远之时,我们不禁要为苏轼赞叹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们何敢企及的境界呀!他不仅走出了黄州,还走向了更远的惠州(今广东)。当苏轼手把犁锄垦荒于东坡的时候,他的心胸就像土地一般无限地延展开了。而无端的中伤、恶意的诽谤、曾经的羞辱等等,就如冰雪般在这片土地无限地延展开了。此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多了一位“东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
⑥ 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田,也不只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东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便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⑦又一个“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夜晚,我们与东坡相会于书卷中,倾情地阅读着这块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土地。东坡之于苏轼,就如南阳之于孔明、成都之于杜甫、桐城之于姚鼐……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东坡与苏轼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⑧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选自珠海市《从悦读开始改变》第100辑)
1.本文主要的写作对象是苏轼,为什么要在第5段中引用柳宗元的事迹?
2.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念奴娇 ·赤壁怀古》,分别概括苏轼在生活中的形象与文学中的形象。
3.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理解,并说一说苏轼的经历对你的启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描写眼前所见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上片写到舟人催发,词人凝噎在喉,接着以三句内心独白道出了离愁之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代,用“茂陵”代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典故,“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2.此诗颈联历来为诗评家所称道,认为是“化板滞为跳脱”的俊语,请赏析颈联的精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