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2019年6月30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发布了“暗物质是种能探测到的基本粒子吗”等2019年20个前沿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中国科协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的发布,既和当下的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又有面向未来的战略意义。解决了这些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不仅能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同时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会起到支撑和指导作用。7 079名科研一线科学家参与线上初选、124名学科领军专家参与复选线上投票、52名专家参与复选现场评议会、27名院士专家参与终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虚假信息的产生主要有两类动机:一类是利益驱动,研究发现,要达到相同的传播深度,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是正常信息的20倍;①________,在现有互联网经济中,高效传播代表着高额经济价值,人工智能技术会被不法分子用来左右公众对于政治的认知和判断,从而控制舆论,威胁政治安全。为了减少虚假信息,②________。但大型资讯聚合类平台每天的新闻发布量一般在50万条以上,显然完全依靠人工认证是不现实的,面向公众,亟待建立高效的AI识谣平台。AI识谣公众平台可自动及时发现可疑线索并进行认证,③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探索其他宜居星球?一个原因是,对我们来说,地球变得太小了。在过去两百年中,地球人口呈____增长的态势,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会翻一番。到2600年,世界将拥挤得“ ”,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形势岌岌可危。然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但是理由足够充分吗?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在某种程度上,今天的情况就如同1492年前的欧洲。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坚信,哥伦布的探险注定是徒劳无功。然而,新世界的发现,给旧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它不会解决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它将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着眼于更广的空间,而不是拘泥于眼下。希望这能够让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当我们进入太空时,会有怎样的发现呢?是会找到外星生命,还是发现我们终将在宇宙中踽踽独行?我们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在漫长的 后,实现了与地球资源的高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星球上,生命的存在也是可能的。(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现象级 摩肩接踵 衍化 融合
B.指数级 摩肩接踵 进化 契合
C.指数级 重足而立 进化 融合
D.现象级 重足而立 衍化 契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
B.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
C.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D.人类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是宇宙是无限的
B.由于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
C.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
D.因为宇宙是无限的,所以尽管生命在某处存在的可能性极小,但我们还是可以假设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其二)
陆 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②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③。
(注)①宗父:对北宋名将宗泽的美称。②悔祸:后悔造成祸害。③炉熏:熏香;焚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之法,突出金兵入侵北宋都城的野蛮行径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
B.颔联巧用典故,歌颂了抗金英雄的业绩,并借遗民之口表达了收复失地的愿望。
C.颈联展开想象,用上天悔祸,终将助力平虏,警示统治者公道自在,人心可用。
D.全诗综合运用了对比、借代、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议论,各尽其妙。
2.前人评说:《书愤》之“愤”,实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有报国之义。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