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里妇寓言
〔明〕马中锡
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制发栗,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先生曰:“吾草野鄙人,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吾里有妇未笄时,窃听诸母谈,闻产育之艰,怃然而退,私语女隶曰:‘诸母知我窃听,诳我耳、世宁有是理耶?’既而适里之孱子,身不能胜衣,力不能举羽,气奄奄仅相属。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妇亦未诘产有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孱子死,妇入通都,再透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妇走市廛①,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医可投,彼有剂可以夺胎也。’或曰:‘巫可礼,彼有术可以逭②‘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或曰:‘东海有药,其名长生,服之不食不遗,可免也’。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见拒,求巫而不答;趋南山,则藜藿拒于虎豹;投东海,则蓬莱阻于蛟龙。顾有居于窨③室焉,遂窜入不复出。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乃复出。偶邻妇生子,母子俱无恙。妇欣然往问之。邻妇曰:‘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产者亦多矣,产而死则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寡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也?世岂有既妊而畏产者耶?‘里妇乃郝然而归,生子亦无恙。”词未毕,黯出户,不俟驾而朝。
(选自《丛书集成》)
(注)①廛:chán,平民的住所。②逭:huàn,逃避。③客:yìn,地窖。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宁有是理耶 宁:哪里
B.既而适里之孱子 适:到……去
C.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 闲:通“娴”,娴熟
D.不俟驾而朝 俟:等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即制书,是古代帝王的诏令文书中的一种,娇制,即假托君王的诏令行事。
B.蓬莱,即蓬莱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与方丈、瀛洲合称“东海三仙山”。
C.司命,即青帝,神话中掌管人生命的神灵,屈原《九歌》中有《大司命》《少司命》。
D.醮,古代婚礼时父母给于女酌酒的仪式,“再醮”指男女再婚,后专指妇女再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爱护百姓,忌惮君王。他出使黄河南岸,本准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又担心被杀,就向东郭先生讨救计策。
B.里妇年少无知,自作聪明。未成年时,她认为长辈知道她在偷听才夸大其词,对产育艰难之事根本不相信。
C.里妇轻信盲从,愚昧可笑。集市上的妇人明显是在愚弄她,她竞然信以为真,还四处寻求免除生育之苦的方法。
D.本文寓理于事,生动形象。文章假托汲黯惧诛、里妇畏产的故事,来告诉世人做事要勇于承担后果的道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草野鄙人,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
(2)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断魂枪
老舍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枣红色多穗的镖旗,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走镖的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京城里的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
沙子龙把小院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这条枪与这套枪法,二十年的工夫,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法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走了。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他们都有点武艺,可是没地儿用。有的在皇城的庙会上卖艺,还时常去走会。虽然算不了什么,他们打扮得像个样儿,他们是神枪沙子龙的徒弟——虽然沙子龙并不承认。没钱,上沙老师那里去求。沙老师不含糊,不让他们空着手儿走。可是,为打架或献技去讨教一个招数,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有时直接把他们赶出去。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叶末色的鼻烟,他抡了几下竹节钢鞭,把场子打大一些。放下鞭,没向四国作揖,又着腰念了两句:“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向四围扫了一眼:“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儿地道!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他看着,准知道没人敢下来,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于出。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踩泥儿”,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他等着,等着,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地说,可是大家全听见了。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黃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肚说得很得体。
点点头,老头儿往里走。这一走,四处全笑了。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地往前拉扯,像是患过瘫痪病。蹭到场中,一点没理会四围怎样笑他。
“神枪沙子龙的徒弟,好,让你使枪,我呢?
“三截棍吧?”
老头子又点点头,拾起家伙来。老头子的黄胡子一动:“请!”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过王三胜的手。啪啪两响,王三胜的枪撤了手,落在地上。
“别走!”王三胜擦着汗,“你赢了,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样,你敢会会沙老师?”
“就是为会他才来的!”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
“你老贵姓?”他问。
“姓孙,”老头子的话与人一样,都那么干巴,“爱练,久想会会沙子龙。”
“三胜,”客栈里沙子龙正在床上看《封神榜》,“有事吗?
“栽了跟头!”
打了个不甚长的哈欠,沙老师没别的表示。
他得说动老师:“姓孙的一个老头儿,门外等着老师呢;把我的枪,枪,打掉了!他知道“枪”字在老师心中的分量。
客人进来,沙子龙在外间屋等着呢。彼此拱手坐下,他叫三胜去泡茶。三胜希望两人立刻交了手,可是不能不沏茶去。
孙老者没话讲,用深藏着的眼睛打量沙子龙。沙子龙很客气:“要是三胜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纪还轻。”
“教徒弟不易!”孙老者说。
“我没收过徒弟。走吧,这个水不开!茶馆去喝,喝饿了就吃。”沙子龙从桌子上拿起缎子褡裢,一头装着鼻烟壶,一头装着点钱,挂在腰带上。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在我这儿住几天,咱们各处逛逛,临走,多少送点盘缠。”
“教给我那趟枪!”孙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法都跟我一齐入了棺材!”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打搅了,再会!”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王三胜们都不敢再到土地庙去卖艺,大家谁也不再为沙子龙吹腾。“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了。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在西方列强大举入侵的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走向没落的悲剧故事。
B.徒弟王三胜对师傅沙子龙的态度由最初的崇拜,到后来的鄙视,这一变化透露出了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慨叹。
C.文中两次写沙子龙夜静人稀时练枪的场面,把他的无奈和悲凉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小说具有更强的张力。
D.小说故事带着传奇味,人物带着古典味,笔法带着写实味,表现出一种典雅、质朴而苍凉的审美意蕴。
2.“孙老者”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断魂枪”为题,有怎样的意蕴?结合全文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间:7月30日10:42
室外温度:35℃
实验情境:车停在户外,太阳直晒,记者带着温度计坐入后座儿童座椅处,关闭车辆门窗。车内初始温度30℃
温度 时间 | 车内气温 | 座椅背温度 | 坐垫温度 |
3分钟后 | 40℃ | 38.6℃ | 37.4℃ |
10分钟后 | 48℃ | 41.6℃ | 46℃ |
15分钟后 | 56℃ | 43.2℃ | 46.2℃ |
15分钟后,记者已无法坚持,实验终止。
相关人士介绍,高温致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高温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温热量过度积蓄,导致神经器官受损;另外一种是由于温度持续升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断降低,导致缺氧死亡。
(摘编自《车内升温实验警惕高温致死》,《东南商报》2015年7月31日)
材料二:
4月8日,湖南益阳四岁女童琪琪被父亲遗忘锁在车内,因高温、窒息而身亡。这类事件,官方的定义是“高温致死”。相关部门回应:责任在家长。
问题是,家长的责任在哪里?对这位父亲,是要追究其民事责任吗?民事责任以经济赔偿为主要责任形式,造成女儿身亡,赔偿就成了自己赔自己,或者死者父亲赔偿死者母亲,这显然都不合适。
那么,刑事责任又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一个父亲,他必须谨慎、合理地履行监护孩子的义务;作为一个成年人,他应该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和基本常识,知道将幼童遗忘在车内会导致严重后果。也就是说,琪琪的父亲应该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引发危害琪琪生命健康的后果,但因为粗心马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这种后果的发生,最终导致琪琪死亡。这是典型的过失致人死亡。是犯罪,就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考虑,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惩罚来增强父母的监护意识,督促监护人积极、正确地担负起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之责。当然,这类案件发生于家庭内部,确有其特殊性,司法机关可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酌情对待。
其实,对类似事件的处置,在国外也是有例可循。美国会对疏于监管孩子的父母罚款、监禁甚至剥夺监护权;如果发生“高温致死”事件,父母或将因触犯危及儿童安全罪或刑事疏忽罪而被指控。反观我国,近年来“高温致死”的案件屡屡发生,但鲜有司法机关公诉追责的案例,这里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原因,但这并不正常。
琪琪已经离世,追究这位父亲的刑责不是最终目的。刑罚不仅是要惩罚已然的犯罪人,更要震慑警示那些潜在的、可能的犯错者。儿童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儿童的保护离不开法治护航。
(摘编自(4岁女童被遗落车内致死:父亲不该担刑责吗?》,《澎湃新闻》2019年4月12日)
材料三:
南佛罗里达大学分子生理学教授戴蒙介绍说,大脑最上方是负责思考和分析的前额叶皮层,以及负责瞬时记忆的海马体;底层则是基底节,负责控制那些本能和不自觉的行为。
他说:“遗忘事件是否发生,重要相关性的因素是由压力、情绪、缺乏睡眠、生活节奏改变等结合而成。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基底节开始工作,理智思维则被弱化到无力抵抗。结果是被弱化的海马体里的记忆回路就像电脑程序一样被强制覆盖。除非记忆回路被重启——比如听到孩子哭,否则记忆可能完全消失。这和父母的社会地位、种族、个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对孩子的爱无关。”
2000年,3个前NASA工程师开始研发一种用安全座椅重量感应器和钥匙警报器构成的产品,用于在父母将儿童遗落车内后发出警报。可现在这款产品仍然没有上市。最大的问题是法律责任:如果你制造了这个产品,但它发生故障并有孩子死亡的话,你就会面临巨额的法律诉讼。另外一个巨大的问题是,市场研究显示这个产品销量不会好。原因很简单:人们从不认为自己会犯类似的错误。
在高温致死案例中的父母总是遭到大众苛刻甚至恶意的批评。临床心理学家希林克说,人类有一个基本需求,他们需要相信并且坚信这个宇宙不是残酷无情的,可怕的事情不是随机出现的,如果你足够负责和警觉,这些灾难就可以近免。他相信这些父母被妖魔化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我们必须把出事的人和我们自己区隔开。假如我们和他们是一类人的话,就太可怕了。所以他们必须是怪物才可以”。
(摘编自基恩·温加滕〈致命的分心》,2010年普利策特稿奖获奖报道)
1.下列对“高温致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太阳直射的情况下,密闭车内空间的气温会急剧上升,一段时间后可能导致神经器官受损,致人死亡。
B.高温致死,不只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也会给社会带来伤害,所以,这绝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内部事件。
C.儿童被遗忘在车上因高温、窒息而亡,此类悲剧事件与家长性格类型有无关联,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D.心理学家希林克主张,我们必须对高温致死案例中的父母进行道德批判,才能把自己与他们区别开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二来看,琪琪的父亲粗心马虎、疏忽大意导致琪琪死亡,应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B.我国司法机关部分工作人员在处理高温致死案件时的立场态度,受到了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C.前NASA工程师研发的报警产品未能上市,是因为产品一旦上市,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D.材料二侧重从法律角度对高温致死事件进行分析,材料三侧重从科学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
3.人们可以从哪些方面防范高温致死事件?请结合材料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在其所处时代释放出巨大的实践力量,而且能够跨越时空给人以精神感召,促进人的精神成长。五四运动集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于一身,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五四运动有如一座精神上的高峰,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核的五四精神,不断锤炼中国人的爱国品格,更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五四运动激活中国人的精神自主性,体现在国人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求索当中。自1840年以来,中华文明遭受了千年未有之危机,民族与国家处于兴衰存亡的关头,诸多鼓吹文明优劣的论断充斥着当时的舆论界,“中国应走向何方”成为困扰国人的难题。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其演化,使先进中国人深刻认识到:中国道路的前景在于走出一条有别于以往所有改良、革命道路的全新道路,即从新民主主义发端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发展道路。这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人的实践创造与自主奋斗下,百年来创造出巨大的人间奇迹,这充分印证了中国人的精神自主与实践自主是相伴相生、相辅相成的。正是有了五四运动的实践自主,中国人才逐步生发出对于道路选择的精神自主;而正是拥有了精神自主,中国道路的发展才愈发充满活力,进而迈向光明前景。
五四运动提升中国人的精神包容性,体现在正确认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之上。随着五四运动的持续推进,中国人重新认识中华文明与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关系,对各文明之优长进行肯认与采补,同时也不陷于文明自卑情绪,一种全新的文明观与交往观逐步形成。五四运动期间,中国人对东西文明之关联与差异、“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逐步摆脱封建统治留存的“天朝上国”之迷梦。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点明:“东西文明,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实际上,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具有内在一致性,可见中国共产党文明观的一脉相承与历史发展。从更为深远的意义上看,五四运动的持续发展中,“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澄清,正确的文明观被先进中国人运用于文明交往互鉴过程中,中华文明方能在历经近代劫难之后焕发新生。
五四运动增强中国人的精神丰富性,体现在中国人的精神资源不断趋向丰富。五四时期,西方思想观念的传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轨迹,文化的现代转型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的文化转型倾向带有否定自身文化的片面色彩,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积极、进步意义。在五四运动之后,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扬弃之下,呈现出创造性转化的新曙光。这样一种扬弃,舍弃了中国文化的糟粕成分,留下了中国文化之精华。与此同时,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支撑,先进中国人告别了对西方文化、西方现代化顶礼膜拜的片面态度,以一种全新的、辩证的态度去吸纳西方文化之优长。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的精神丰富性得以提升。
(摘编自项久雨《五四运动与中国人的精神成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与文化革新的运动,它促进了中国人的精神成长。
B.自1840年以来,中国文明遭遇严重危机,文明有无优劣成为五四时期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
C.中国人的精神自主体现在道路选择的自主上,而道路选择的自主又促成了五四运动的实践自主。
D.西方思想观念的传人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资源,文化现代化成为当时中国人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概述了五四运动的意义,点明五四精神和中国人精神之间的密切关联,总领全篇。
B.文章第三段引用李大钊、习近平对文明的论断,论证了五四运动提升中国人精神包容性的观点。
C.文章第四段梳理了中国文化转型的脉络,为中国人的精神资源不断趋向丰富的观点提供了论据。
D.文章二到四段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具体分析了五四运动的意义,三段内容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能走出一条有别于以往所有改良、革命的全新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就,五四运动功不可没。
B.正确认识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之间的关系,取长补短,是国人形成全新文明观与交往观的前提。
C.作者认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否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作者对这一口号持否定态度。
D.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不以为然到顶礼膜拜再到客观公正三个阶段。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①北京饭店的朱师傅,已经为周恩来总理理发二十多年了。有一次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
②2017年10月,因道路狭窄,一辆正在清理垃圾的环卫车挡住了一大学教授的车,教授下车殴打环卫工人,致其重伤,全身多处骨折。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这样的感触?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人认为道德是拘谨的、枯燥无趣的或较高远的,仿佛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①__,否则就不会有这些误会,因此正确认识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②____,也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亦是自己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生命的和谐: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痛快漂亮,就是③____。